2《江南》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江南》说课稿

资源简介

2《江南》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XX。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群、学情分析以及《江南》的教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0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方面,我们先来关注新旧教材的变化。在单元设置方面,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后面标注了本单元的类型,方便大家更好的把握教材。本单元删除了《小小的船》,将旧教材第八单元《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调至本单元第三课。这样就增强了新教材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本单元是第一个以“阅读”命名的单元,人文主题是“四季之美”。学习内容包括《秋天》《江南》《雪地里的小画家》《四季》等4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五”。《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江南》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风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情景。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四季》介绍了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几种事物。
关于阅读教学,新教材培训的时候,人教社张立霞编辑给出的建议是:1.坚持识字写字是重点;2.重视朗读;3.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4.引导学生自主朗读。
新教材在语文要素方面也做了调整,梯度更加明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作为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重要任务。读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吐字清晰,不填字,不丢字,不颠倒顺序。读流利就是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连贯地读,语速合适。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根据“课标”目标要求及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结合教材单元内容本大单元的主题确定为:“童心看世界 四季童趣多”。
02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本册书安排识字280个生字、32个笔画名称,会写100个汉字;本单元需要认识51个生字、5个笔画名称,会写21个汉字。
阅读与鉴赏:本册书需要背诵优秀诗文28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00字;本单元需要背诵优秀诗文3篇,即《秋天》《江南》《雪地里的小画家》,指读已经背诵过的10首古诗词;课外阅读自己喜欢的图画书(故事书),阅读量不少于630字。
表达与交流:本册书完成9次口语交际练习,1次写话练习;本单元完成3次口语交际练习《字词句运用》中的两个练习、《交朋友》。
梳理与探究:本单元的梳理与探究,搜集秋天的植物叶子,找出表示其名称的汉字,制作《植物叶子与其汉字名称》粘贴画。
03学习任务群
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设置三个学习任务群。
04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通过之前4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至少又认识了172个汉字,认识了15个笔画名称,书写了43个以上的汉字,学生对汉字字形、汉语文本语感的积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都喜欢朗读古诗、儿歌,喜欢阅读图画书,并且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如能够在古诗或儿歌中找出“表示事物名称的”“表示动作、颜色的”字词,能够“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与不足:有的学生识字量较少,鉴赏课文的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写字的基础弱,书写欠规范、舒展。
本单元教学措施:一是继续坚持明确识字量较少学生每天的识字目标,同位或教师帮助完成;二是强化同位互助措施,帮助弱生通提高写字水平,聚焦规范、正确、舒展;三是在完成识记生字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并且能够鉴赏自己喜欢的课文,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四是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05《江南》教学设计
根据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四季之美”以及语文要素“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我创设的教学情境是:黄山实验小学将举办“诗歌里的四季”诵读比赛,今天进行班级评选。
本节课共有四个任务驱动。活动1:初识江南。活动2:习停顿,悟声律之韵;活动3:游江南,品盛夏之美。活动4:江南之美我会写。活动1主要是集中识字“江、南”,并认识新偏旁:三点水。
活动2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让学生在韵律中感受诗歌之美、江南之美。活动3主要是随文识字“莲、东、南、西、北”等字,学习新偏旁:草字头,通过观看图片、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江南景色秀丽、鱼儿欢快以及采莲人愉悦的心情。在此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活动4是落实“写字”的任务,学写竖钩这个新笔画和“可”这个字,在书写时强调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整理铅笔盒的习惯等。通过四个任务驱动,一步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朗读素养。
以上是我对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理解和《江南》一课的教学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小语同仁批评指正。最后希望我们都能“保持热爱,奔赴山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