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漳州市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十校联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联考政治学科 答案解析1.【答案】B【详解】①③:通过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说明当时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③符合题意。②: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生活在饥饿之中,不是通过简单劳动就可以有丰富的肉食来果腹,②排除。④:原始社会时期,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而不是国家事务,④错误。2.【答案】C【详解】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意思是,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诗句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两大对立阶级,①不符合题意。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意思是,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这句诗反映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②符合题意。③:“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蓄菜根以延冬春。”意思是,农民一年的劳作所得仅能满足官府收取地租的需求,而农民自己的粮食只够吃几个月。更严重的是,有些农民在刚刚收获后就只能食用糠麸和秕稗,或者采摘橡实、储存菜根来度过寒冷的冬季和春季。这句诗反映了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这句诗反映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③符合题意。④:“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反映的是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④不符合题意。3.【答案】B【详解】①④: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材料中银行倒闭、就业困难、失业率急剧上升的各方面压力,表明美国的经济危机将会引发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①④正确。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②排除。③:避免发生经济危机说法错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错误。4.【答案】B【详解】①③: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创立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①③正确。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错误。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④错误。5.【答案】A【详解】①:“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说明《共产党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主要任务,①正确。③:“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说明《共产党宣言》体现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解放的思想,③正确。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错误。④:《共产党宣言》并不是第一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合理诉求,空想社会主义者也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④错误。6.【答案】B【详解】在近代中国众多建国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其方案符合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改变国家命运需要另辟新路①④符合题意。②:旧民主主义革命也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②错误。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③: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才登上政治舞台,③错误。7.【答案】D【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在党的带领下新中国 75 年来取得了各项成就,而中国共产党是在 1921 年成立的,故①不符合题意。②: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故②错误。③: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故③正确。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阐述了在党的带领下取得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故④正确。8.【答案】D【详解】②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实践证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具有重要作用,②④正确。①: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①不选。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③不选。9.【答案】D【详解】②④:材料反映了各地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历程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各国应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②④符合题意。①: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但是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①错误。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强调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③不符合题意。10.【答案】B【详解】①④:1956 年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①④符合题意②:“三大改造”中不包括工业,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也不是现代化改造,②错误。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且完整”说法错误,③错误。11.【答案】C【详解】①: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1984 年,开放大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 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 年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五个城市。之后,又开放了 17 个内陆省会城市。至此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故②错误,符合题意。③:1992 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故③错误,符合题意。④:2012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故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2.【答案】B【详解】AC:三幅漫画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没有涉及文化产品,漫画不能表明我国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且我国目前也没有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故 AC不选。B:漫画中通过赶集形式的不同可以得知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故 B正确。D:“科技水平处于世界一流”不符合我国国情实际,故 D不选。13.【答案】A【详解】①: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①正确。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②错误。③: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③正确。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错误。14.【答案】D【详解】①: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裹足不前故步自封,①说法错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国的最大优势,坚定我国制度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②符合题意。③:“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的说法太绝对,③错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的拥护,④符合题意。15.【答案】C【详解】①: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①不选。③: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故③不选。②④:这个新时代是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故②④入选。16.【答案】C【详解】①:经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中心工作,①说法错误。②: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变化,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②正确。③: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根据这对“已变”和“未变”,我们要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③符合题意。④: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要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④说法错误。17.【答案】C【详解】①: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①排除。②③: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弹精竭虑、不懈奋斗,这意味着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华儿女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②③正确。④: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指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④不合题意。18.【答案】C【详解】A: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属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A 与题意不符。BD:到本世纪中叶 2050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 2035 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BD 与题意不符。C: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属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C符合题意。19.【答案】A【详解】①③: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回答时代之问,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①③正确。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错误。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④错误。20.【答案】D【详解】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意思是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相互仇恨就会混乱,体现的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不合题意。②:“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符合题意。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体现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③不合题意。④:“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体现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④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 40分21.【答案】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2 分)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2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2 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 分)22.【答案】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 分)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 分)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2 分)⑤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 分)23.【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3 分)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 分)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 分)24.【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时代新征程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 分)②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2 分)③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2 分)④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 分)(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宣传乡村振兴战略;自觉参加乡村义务植树活动,美化乡村环境等。(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可多角度思考作答。结合考生身份,考生可从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上分析作答。如学习相关知识,宣传国家政策,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言之有理即可得 4分)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漳州市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十校联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联考政治学科 试卷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 年 2 月 9 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 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②只要通过简单劳动就可以有丰富的肉食来果腹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下列选项能够反映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是( )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③“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蓄菜根以延冬春。”(欧阳修《原弊》)④“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共产党宣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 年 9 月 19 日美联储宣布降息,持续降息将至 2025 年底,美国降息进入快车道,以减少消费支出增长放缓、银行倒闭、就业困难、失业率急剧上升的各方面压力。从历史上看,在美国的降息周期里,经常会发生经济危机。以下对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危机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②经济危机是由于阶级对立而导致的③美国政府通过持续降息可避免发生经济危机④经济危机将会引发整个社会的生活陷入混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高一政治试卷(十校) 第 1 页 共 8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4.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渐加剧,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全新的角度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②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③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 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76 周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表明,《共产党宣言》( )①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主要任务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③体现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解放的思想 ④第一次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合理诉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殊问题。在应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时,不同政治力量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回应。只有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其中的原因有( )①中国共产党的方案符合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国社会作出积极贡献③鸦片战争后,中国工人阶级最先登上历史舞台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必须要另辟新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了非凡的历程,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某班开展“颂祖国 迎国庆”主题演讲比赛,重温一个个 75 年来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下列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主题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③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高一政治试卷(十校) 第 2 页 共 8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8.2023 年 12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30 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并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思想( )①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②是实践证明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具有重要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征程中既有相同又存在着诸多差异,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对各地发展道路的不同轨迹理解正确的是( )①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和一般规律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既有统一性,也有多样性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可以不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下表呈现的是到 1956 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全部实现了土地和生产经营的集体所有制,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年份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公私合营经济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1949 年 26.2% 0.5% 1.6% 48.7% 23.0%1956 年 54.1% 17.1% 27.2% 0.04% 1.2%这说明到 1956 年我国( )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实现了对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现代化改造③建立了独立且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顺利地进行了对生产关系变革的社会主义革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一政治试卷(十校) 第 3 页 共 8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11.2024 年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 120 周年。下列与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事件对应不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②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992 年开放沿长江的五个城市③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④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2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漫画《三代人赶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这一巨大变化反映出我国( )A.文化产品的发展日益丰富 B.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C.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D.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一流13.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选项中党的理论和时代主题相一致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对于制度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坚持当下的各种经济、政治制度不变②我国的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植根中国大地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④我国的制度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的拥护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高一政治试卷(十校) 第 4 页 共 8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15.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列对新时代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②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③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时代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面对“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①顺应“已变”,把改革开放作为新时期的中心工作②顺应“已变”,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③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立足“未变”,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每一个你我都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说明( )①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中华儿女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③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④中国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列属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是( )A.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C.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丰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论断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③回答时代之问,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④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一政治试卷(十校) 第 5 页 共 8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20.“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下列经典名句与“十四个坚持”对应正确的是( )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坚持全面从严治党②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坚持全面依法治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校高一思想政治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关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小组成员搜集的资料:材料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 70 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了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阐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8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救亡图存之路。1921 年 7 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诞生了,从此社会主义的火种就在东方点燃,曾经困顿无望的中国就有了方向。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面对重重困难考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迅速高一政治试卷(十校) 第 6 页 共 8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以中国独有的形式,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生的社会制度激活了人民的能量,唤醒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人民的福祉。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6 年原油产量达到 8716 吨,全国农业总产值达 1258 亿元;南京长江大桥、宝成铁路建成;霍乱、鼠疫等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当初,李大钊振臂高呼:“我坚信,一百年以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正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10 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原则和历史真谛,他强调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他强调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据此,有观点认为:“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10 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决定》的点题之句,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全党必须保持战略清醒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全党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一政治试卷(十校) 第 7 页 共 8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材料二 2024 年 10 月 15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考察,他感慨地说:“乡村振兴还是要发扬优势,做好“海”的文章。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关知识,谈谈新时代新征程党如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8分)(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结合材料二,就青少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下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两条建议。(4分)高一政治试卷(十校) 第 8 页 共 8 页{#{QQABLYAEogCIAABAAQhCAQ2ACgEQkgGAAagGgFAEoAIBSQN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联考政治试题.pdf 高一政治答案(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