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界古代史(文明多样性)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1.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文明代表是——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2.古巴比伦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3.古印度文明代表——制度:种姓制度;宗教:佛教4.古代商周文明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5.古希腊雅典的文明代表——民主政治;把民主政治发展到巅峰的是——伯里克利6.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建立津贴制度。7.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的人物是——亚历山大★评价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8.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欧洲法学渊源】;斯巴达克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9.古希古腊罗马古典文化【文学】古希腊——《荷马史诗》;【建筑】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古罗马——凯旋门、斗兽场、万神庙;【哲学】提出原子论的人是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亚里士多德。【历法】今天公历的基础是凯撒命人编制的儒略历。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1.【宗教】创立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以《圣经》、十字架、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是基督教。2.【政治】西欧以土地封赐为纽带,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为契约关系的封建等级制是★封君封臣制——“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3.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国的雏形是查理曼帝国。4.【经济】★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领主、佃户;自营地、份地、共用地]5.【教育】被誉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大学的兴起[与基督教有联系];6.【法制】★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编订法典 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罗马民法大全》评价 《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7.【文化】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文化特点:兼收并蓄。★影响:保存大量古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8. ★日本大化改新(孝德天皇)的意义: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9.阿拉伯文化代表:【数学】★改进并传播阿拉伯数字;【文学】《天方夜谭》;【医学】《医典》和《医学集成》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宗教】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10. ★阿拉伯人的地位/作用: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世界近代史(14世纪初-20世纪初)—世界现代史 (20世纪初至今)主题一: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补充:近代化(资本主义化)的表现:①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②经济的工业化、全球化③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一、★★★★走向近代【阶段特征】(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基础)兴起 资本主义萌芽 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租地农场(农业)与手工工场(手工业);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思想基础:文艺复兴(14-16世纪)意大利 (1)代表: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2)核心:★人文主义 (3)★★★意义: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物质基础:新航路开辟(15-17世纪)与早期殖民扩张 1.新航路开辟(1)代表:★哥伦布:西欧-美洲,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圆说的正确。(2)★★★历史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导致了殖民扩张与掠夺。2.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英国的“三角贸易”(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三角贸易本质: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注意多角度评价三角贸易(欧、非、美)。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阶段特征】★名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1775-1783) 法国大革命(1789-1794)★原因 根本原因:(英法)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美)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主要经过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结束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标志:莱克星顿的枪声;建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美国诞生,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转折点:1777,萨拉托加大捷;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纲领: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重要法律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使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使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87年美国宪法:1.内容:①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②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思想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③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2.地位: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3.缺陷: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同等的政治权利。 1804年(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政变后!)拿破仑颁布的★《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地位: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阶段特征】经济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开展(此内容整理在主题五: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2)时间:1861—1865年;领导人:林肯;(3)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的林肯当选总统;(4)重要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调动积极性】(5)★作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转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资金)。(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评价:①积极: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②消极:改革不彻底,农奴制残余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补充:【易混知识】★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强化农奴制。表现 ★日本明治维新 (1)概况:1868年,明治政府推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内容: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性质)、文明开化、征兵制;(3)评价:①积极:★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②消极:改革不彻底,军国主义色彩浓厚,之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四、资本主义的危机与应对1929-1933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特点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注:此次经济危机未波及苏联)★1933年罗斯福新政 内容 【银行】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蓝鹰标志;新政的核心措施)【农业】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民生】★以工代赈(田纳西水利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评价 ①积极: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②消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根本解决矛盾。五、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欧洲的联合:①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欧洲共同体(1967经济组织)—欧盟(1993政治经济组织)②★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欧洲一体化,推动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2.美国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3.日本经济的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4.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题二: 国际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包括事件: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一、由空想到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二、由理论到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①1864年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②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国际歌、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失败)三、由理想到现实——1917年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又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历十月):(2)时间:1917年11月6日;领导人物:列宁;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3)★★★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1921-1925年 (1)人物及背景:列宁;为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降低积极性) (2)内容:【农业】农业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商业】恢复自由贸易。(3)★作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把社会主义同市场联系起来。★斯大林模式1925-1953年 (1)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2)内容:先工业化后集体化。★【工业】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农业】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大规模农业集体化(1928年开始)。(3)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4)评价苏联模式:①积极:使苏联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准备条件;②消极:没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忽视民生问题,忽略民主法治建设。(5)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戈尔巴乔夫虽突破苏联模式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实质: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原因: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注意: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主题三:世界格局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德(核心)、奥匈帝国、意]和三国协约[英、法、俄](3)重点事件:①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②转折点:1916年法德凡尔登战役,长达十个月,有“绞肉机”“屠场”之称;(4)一战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5)影响:①对世界:规模空前,大量人员伤亡,给人类带来灾难。②对欧洲: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③对殖民体系: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2-1938 形成及确立标志: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评价: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以及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 1.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①序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②全面爆发:1939年 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③进一步扩大:1941年10月莫斯科保卫战 (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④★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⑤★联合: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⑥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⑦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⑧重要会议:雅尔塔会议,1945年(战后德国分区占领、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对日作战);⑨结束:①欧洲——1945.5.8德国投降;②亚洲:1945.8.15日本投降,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2.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3.二战的影响:①对人类: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巨大灾难;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②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冷战1945-1991 1.冷战含义:1947-1991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2.根本原因:美苏两国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3.冷战序幕(非开始):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4.冷战正式开始:【美国·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希腊、土耳其);5.发展:【美国·经济上】①1947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美国·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约(以美国为首)【苏联·政治上】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苏联·经济上】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6.两极格局基本形成:德国分裂标志着全面冷战对峙格局(两极格局)的基本形成。7.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苏联·军事上】1955年成立华约,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8.影响:威胁世界和平,但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当今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1991年至今 1.联合国:①成立时间:1945.10;②总部:纽约;③作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世界贸易组织:①成立时间:1995.1.1;②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③职能:组织贸易谈判、规范贸易协定、解决贸易争端。④作用: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和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推动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广大发展中国家等。4.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5.如何应对全球共同危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四个趋势: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主题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工后)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9世纪初)根本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主要领导人: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意义:①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战后) 一、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1930年)①原因: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矛盾激化。②领导人:甘地。③影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二、埃及华夫脱运动(1918—1922年)①人物:扎格鲁尔②影响:为埃及的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934—1940年)意义: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亚非拉国家新发展(二战后) 一、亚洲(万隆会议)①时间:1955年②内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影响: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④“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友好相处、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二、非洲独立运动(“非洲年”)①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①古巴人民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②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主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因条件 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巩固和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突破; 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电力的广泛运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发明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铁路 内燃机、电灯、汽车、飞机、电话、电报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能源 蒸汽 电力 原子能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特点 主要来源于生产经验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意义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促进英国经济发展,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形成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变化 ①人口增长:工人阶级壮大;②妇女地位提高;③大众教育普及,法、德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英、法实行免费义务教育;④城市化:农村人口流向城市;⑤【消极影响】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环境污染严重。近代的科学与文化:英国:牛顿:万有引力;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小说集;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著《战争与和平》;德国:贝多芬《英雄交响曲》;荷兰:画家梵高《向日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