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态变化 5.3 汽化和液化 教案(2024教科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态变化 5.3 汽化和液化 教案(2024教科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第五章 物态变化
5.3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2.科学思维:
会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3.科学实验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2)经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讲授法
教学用具
温度计、秒表、烧杯 、铁架台、酒精灯、 陶土网、水、 纸盖、酒精棉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知道海面上的云朵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从液体到气体
水开了(如图所示)!
看,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水沸腾了!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vaporization)。沸腾(boiling)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实验探究
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材料◆温度计
◆ 秒表
◆ 烧杯
◆ 铁架台
◆ 酒精灯
◆ 陶土网
◆ 水
◆ 纸盖。
实验探究
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水沸腾时有什么特点?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呢?
按图所示组装仪器,将水加热。当水温接近80 ℃时,每隔 30 s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填入记录表。
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为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分析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温度传感器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入计算机(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用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组成数字化实验系统,可实时描绘出加热水的过程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
由描绘的图像可知:加热水的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   ;沸腾时,水的温度  。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沸点(boiling point)。实验表明,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
事实上,在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都在以蒸发(evaporation)的形式从液体表面进行着汽化。洒了水的地面会变干,就是由于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的分子运动模型。
一些物质的沸点(在标准气压下)单位:℃
实验点拨
解释
根据实验目的用简单的表格、图像等描述信息,通过信息比较、图像分析等方法发现其中的规律,形成结论并作出解释。
(二)从气体到液体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液化(liquefaction)。如图所示,玻璃窗上的水滴就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的水。
在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雾滴;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人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凝结成的。
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树叶或昆虫身上结有露珠(如图所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另外,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火箭中用作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的。
有些家庭利用石油加工时产生的可燃气体做饭,这些气体也是液化后储存在钢瓶内的,称作液化石油气(如图所示)。
在很低的温度下,空气也能变成液体。为了实现空气的液化,科学家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艰难探索。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把所有的气体液化。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沸点(boiling point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家里煮饺子、蒸馒头时,在水沸腾后仍然要继续加热,就是为了使水能够继续吸热,保持沸腾。
演示实验
汽化、液化中的吸热和放热
材料
◆ 温度传感器
◆ 试管、烧瓶、盛水烧杯、乳胶导管
◆ 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
◆ 水
如图所示,在大烧瓶和盛水烧杯中都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烧瓶使水沸腾,产生水蒸气。然后把水蒸气用乳胶导管引到右边烧杯里的空试管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液化为水。
过一段时间,仔细观察盛水烧杯中水的温度变化,分析、讨论烧瓶中水的汽化和试管中水蒸气的液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液体在汽化过程中    热量,气体在液化过程中    热量。
液体不仅在沸腾过程中吸热,在蒸发过程中也吸收热量,可以使液体和它周围的环境温度下降。电冰箱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海洋中的水,吸热蒸发,形成水蒸气,并带走大量能量。水蒸气进入大气后,聚集为小液滴或小冰晶形成云,并释放能量,这是大气能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大气有了充足的能量,就可能形成剧烈的天气现象,如雷电、暴雨、台风等。
手背擦上酒精后,随着酒精的蒸发,擦酒精的位置人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酒精及与酒精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夏天向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水在蒸发时吸热来降低温度的。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很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三、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1.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空气流速影响蒸发快慢。
4.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雾、露、白气是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吸收能量,液化释放能量
四、板书设计、理清要点
1.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空气流速影响蒸发快慢。
4.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雾、露、白气是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吸收能量,液化释放能量
五、达标练习、反馈矫正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B.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C.烧开水看到壶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天室外的人从嘴呼出“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汽化成的小雾滴
B.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早晨露珠是水蒸气吸热液化而形成的
D.张家界景区的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
B.手背擦酒精处感到凉,是酒精蒸发吸热所致
C.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至升得太高
D.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是为了减慢蒸发,减小热量的散失
4. 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市夏季炎热,常年干旱少雨,自古就有“火洲”之称。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当地人们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可以减小水蒸发是因为( )
A.增大了水与空气接触面积
B.减小了水与空气接触面积
C.提高了水的温度
D.增大了水面空气流速
5.在煎中药时,人们一般先用武火(大火)使药液迅速沸腾,再改用文火(小火)使药液保持沸腾。这是因为( )
A.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
B.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水在沸腾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参考答案:1.C;2.B;3.D;4.B;5.C 。
六、布置作业
P115T3
课外作业P115T1、T2、T4。
P114 家庭实验室 认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P115 物理在线 热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