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认识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2024)单元测试1.《秘境之眼》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国家森林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联合,通过布设各种红外相机和远程摄像头拍摄动物原生态生活视频来对动物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比较法 C.文献法 D.实验法2.下列关于科学研究中的“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观察必须借助有关仪器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过程和结果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完成观察校园生物活动后,做了以下叙述,其中你认同的是( )A.观察过程中可以不记录不喜欢的生物B.在观察鸟类的过程中可以用闪光灯拍照C.观察动物时要观察其形态特点和生活环境等D.观察植物时,可以摘有果实品尝4.下列有关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等仪器C.对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D.观察后直接记录结果就可以,不需要同别人进行交流5.某生物小组到长白山湿地公园进行鸟类观察。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借助望远镜观察鸟 B.将雏鸟带回学校观察C.不用无人机拍摄候鸟 D.记录时不凭个人喜好取舍6.一路“象”北,是指云南野象群集体北迁并返回事件。科学家研究野生象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用无人机跟踪拍摄来记录野生象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7.下列有关观察和调查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和调查都要有明确的目的B.观察所需要的时间短,调查所需要的时间长C.调查过程中有时也需要观察D.观察和调查过程中都要认真记录8.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边观察边记录 B.观察必须要实事求是C.观察时需要积极思考 D.只有用肉眼观察到的结果才是真实的9.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B.天气炎热,人体出汗C.蛇的冬眠 D.岩洞里的钟乳石渐渐长大10.“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树、儿童、黄蝶、菜都是生物( )A.能进行呼吸作用 B.能进行光合作用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1.一对黑人夫妇曾先后生下二孩都是黑皮肤。但生下的第三个孩子竟是个白人女婴(DNA鉴定是他们的孩子)。如图,与这种现象有关的生物特征最有可能的是(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适应环境C.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能生长、发育、繁殖12.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上,机器狗承担了搬运铁饼等器材的工作。下列关于机器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生物,因为它能自由运动B.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对指令作出反应C.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13.下列诗句或俗语中没有体现生物特征的是(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青草池塘处处蛙C.万条垂下绿丝绦 D.东边日出西边雨1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命现象( )A.夏季炎热,人出汗了 B.下雨天,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了C.春天,春笋长出地面了 D.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15.草原上,一群旱獭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逃离险境躲进附近的洞内。旱獭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16.中华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词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7.下表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观察校园生物种类的观察记录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调查人:李明 观察地点:校园 观察时间:9月5日 天气状况:晴朗生物名称 雪松 银杏树 麻雀 桂花 睡莲 蜘蛛 苍蝇数量 3株 20株 3只 1株 很多 2只 5只生活环境 地理园 教学楼前 草坪 中心庭院 水池 围墙 垃圾箱旁(1)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观察法的步骤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做好观察记录、交流观察结果。(2)观察生物可用肉眼,还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望远镜等仪器或工具帮助 我们去观察。(3)我们所观察的对象大多数是植物和动物,除这两类生物外,还有__________、细菌、__________、等生物。18.宋朝著名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其中蕴含了很多生物学的知识。(1)“红杏出墙”是杏树的部分枝条受到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_______的特征。(2)杏树会开花、结果,果实掉落后,里面的种子会长成一棵新杏树___________的特征。(3)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这反映了杏树的生活_________。(4)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来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__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_______现象。(5)杏树在生长过程中会落叶,从生物的特征来看,落叶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片中通过布设各种红外相机和远程摄像头拍摄动物原生态生活视频来对动物进行研究,记录下了多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故选:A。2.答案:B解析:A.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A正确。B.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B错误。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也不能有所遗漏,C正确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D正确。故选B。3.答案:C解析:A、观察过程中要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A错误; B、在观察鸟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用闪光灯拍照,以免惊吓到鸟,B错误; C、观察动物时,需要观察形态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C正确; D、观察植物时,不能摘取果实品尝,一是果实可能有毒,二是要爱护植物,D错误。故选:C。4.答案:D解析: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A正确; B、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B正确;CD、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C正确;D错误。故选:D。5.答案:B解析: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不能凭个人感觉喜好取舍,要如实记录。调查时,还要特别要注意安全。调查时,不能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能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故将雏鸟带回学校观察的做法是错误的。故选B。6.答案:B解析:A.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不符合题意。B,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不干扰或改变其环境或活动。使用无人机跟踪拍摄野生象的行为符合观察法的特点,因为此方法是在自然环境中记录象群的自然行为,而不加以干预,B符合题意。C.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C不符合题意。D.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B。7.答案:B解析:观察和调查的时间长短因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观察的时间可能比调查的时间长,也可能短,B错误。8.答案:D解析:观察可以用肉眼,也可以用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边观察边记录。且观察时要积极思考。9.答案:D解析: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这一生命现象。A错误。B、天气炎热,人体出汗,是人体排出产生的废物,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一生命现象。B错误。C、蛇冬眠,是对环境温度刺激(低温)的一种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生命现象。C错误。D、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是石灰岩逐渐堆积的结果,不是生物意义上的生长。不属于生命现象。D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10.答案:B解析:ACD.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ACD都属于生物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般是植物,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C解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遗传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对黑人夫妇生下白人女婴的现象属于变异现象。故选:C。12.答案:D解析:机器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不能遗传和变异等,即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不属于生物。故选:D。13.答案:D解析:A.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B.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青蛙求偶现象,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特征,B正确。C.万条垂下绿丝绦,说明枝条都是由芽发育而来,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C正确。D.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俗语描述的是天气变化的现象,日出和下雨属于物理现象,与生物特征无关,D错误。14.答案:B解析:A、夏季炎热,人出汗了,是人体排出产生的废物,即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不符合题意; B、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了,是一种化学反应,不是生物的特征,符合题意; C、春天,春笋长出地面了是植物对环境温度刺激的一种反应,即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说明含羞草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了反应,即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15.答案:B解析: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一群旱獭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逃离险境躲进附近的洞内,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B。16.答案:A解析: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描绘的是日月运行的自然现象,没有涉及生物或生命活动的描述。A正确。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绘的是种植和生物生长的过程,其中“草盛豆苗稀”反映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属于生命现象,B错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植物开花的现象,这反映了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节律,属于生命现象,C错误。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了植物残体分解和养分再循环利用的过程,这同样是生命现象的一个体现,D错误。17.答案:(1)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对象(2)放大镜、显微镜(3)真菌;病毒解析:(1)观察的基本步骤:要有明确的目的;明确观察目的;明确实验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交流观察结果。(2)生物实验常需要观察一些比较细微、细小的结构或物体。用肉眼难于分辨,需要借助放大的工具,而在生物上用于放大的仪器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其中放大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小,显微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大。(3)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18.答案:(1)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能生长和繁殖(3)需要营养(4)遗传;变异(5)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解析:(1)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杏树会开花结果,并且能利用种子繁殖,长出新个体,这反映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3)杏树伸到墙外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性状,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性状的差异。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来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遗传现象,杏之间也有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变异现象。(5)落叶能带走部分废物,故杏树会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