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培文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延安培文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延安培文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思想政治期中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陶器和精美的石器工具,并逐渐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代表文化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坡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与以往相比有较大的提高。下列能反映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是( )
①铁制农具 ②磨制石斧③平分产品 ④彩陶制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奴隶社会中,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据此可以推断( )
①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拥有少量的土地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④奴隶劳动创造的部分产品归奴隶支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的《陶者》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一种不合理现象和社会矛盾。下列对该时期生产关系的特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这一时期的耕作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③地主主要通过高利贷来剥削农民 ④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由于代表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工人利益的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与代表雇主一方的美国海事联盟,未能就工资和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等问题达成一致,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所属几万名成员于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日起开始罢工。此次罢工( )
①主要表现是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②反映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③将斗争矛头指向整个资本主义制度④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是( )
①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
③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给饱受侵略欺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②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主心骨
③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④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国家富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欺凌奴役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实现了“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奋斗目标。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 )
A.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前途新 B.将民族独立作为革命的任务新
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新 D.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新
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定。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可见,党的八大( )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基本矛盾的变化②开辟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③明确了党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毛泽东同志指出,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是( )
①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③拒绝一切外来的成果,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④勇于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某校开展了以“向过往致敬,向未来出发”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活动。高一某班负责“改革开放”专题,需要按时间先后顺序对以下素材进行排序展出。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批准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②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⑤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①→⑤→④→② D.②→④→①→⑤→③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③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④马克思主义为我党百年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下列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②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途和现实道路
③全面深化改革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问题清单”就是“改革清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都是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生命财产安全等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并推出更多的改革举措的。据此可知( )
①汇聚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
②只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能有持久的动力
③只有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④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下列关于这个理论体系回应的重大时代课题对应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改革之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但只要我们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开拓进取,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啃下硬骨头、穿过激流险滩,行稳致远,胜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要将改革之路走稳,必须( )
①坚定道路自信,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②坚定理论自信,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坚定制度自信,发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的制度优势
④坚定文化自信,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为全人类贡献中国智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二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党以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形式,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对手工业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全国99%的私营工业企业、85%的私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上述变化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随着那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近代饱经沧桑与磨难的中国人民,自此迎来了中华民族凤凰涅槃般的崭新希望。“东方巨龙展新颜。”近代的中国,回荡着“少年强则国强”的疾呼,承载着“民族复兴指日可待”的热望,鸣响着“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誓言 曾经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人,最为深刻地感受着“挺直脊梁”的喜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的理解。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三中全会”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此后的三中全会大多聚焦经济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风向标,并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新时代以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十九届三中全会主要聚焦机构改革,力度空前。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次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向世界释放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近年来,中国高铁持续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与魅力。截至2024 年9月,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6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这一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发展之路。我国坚持自主创新,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从而使高铁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4.6万公里这一数字不仅是中国高铁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敬业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高铁的飞速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出行效率,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实力的象征,让全球瞩目。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分析中国高铁取得卓越成绩的原因。(12分)
(2)中国高铁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高铁建设者的奉献与付出。谈谈青年学生应如何向高铁建设者学习。(4分)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B C B C A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B C A D B B
17.
(1)变化:农业方面,把个体小农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2分)手工业方面,把手工业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2分)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2分)
(2)意义: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分)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3分)
18.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4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4分)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
19.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分)
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3分)
③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3分)
①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3分)
20.
(1)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分)
②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高铁领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发展道路 (3分)
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高速铁路事业建议发挥集中力量亦大事的制度优势,举国上下一条心(3分)
国奋斗精神。分)
(2)答案示例:
①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