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制取装置、收集及验满气体等实验操作,掌握 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通过CO2熄灭蜡烛实验、CO2与水的反应、CO2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等实验,加深对CO2性质的理解。2.通过对CO2制取的复习回顾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方法。通过CO2的性质实验,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性质的科学方法。3.通过CO2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物质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验用品】烧杯、试管、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乳胶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镊子、火柴。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石蕊溶液。蜡烛、火柴、蒸馏水。【实验活动】实验1:二氧化碳的制取请同学们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并注意以下问题。连接实验装置能正确选用大试管、带导管胶塞、橡皮管、玻璃导管。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检查,操作正确。添加药品选用镊子夹取固体放于横放的试管口。缓慢使试管直立起来。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稀盐酸。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实验习惯取用药品后及时放回原位,实验结束后能及时整理仪器实验2:二氧化碳的性质蜡烛熄灭实验把一支端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缓慢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现象:结论:1. 2.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2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 滴石蕊溶液。一支试管静置,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结论:水 使石蕊溶液变色(选填“能”或“不能”)。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 ,能使石蕊成溶液变红色。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结论:碳酸 (选填“稳定”或“不稳定”)。检验二氧化碳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问题与交流】【课时作业】【基础组】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2.下列关于 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3.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制取 CO2的发生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提示:铜不与盐酸反应)( )【创新组】4.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C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A、B发生装置中的 装置获得。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2)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装置进行实验,b处的实验现象是 。若要证明b处 CO2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放置 。(3)c处的实验现象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C。本题考察二氧化碳的制取。A选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选项:仪器连接。C选项:加入药品。D选项:收集气体。D。本题考察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操作。A选项:选择药品。B选项:装置选择。C选项:气体验满。D选项:气体性质。B。本题目考察制取二氧化碳时装置的选择,属于综合性题目。(1)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干燥的石蕊试纸(或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 +H2O;(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化学课程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的具体化。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经历真实过程,实验教学中要落实实验素养,要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样化探究活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在探究活动之前要依据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目标,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问题导向初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原料,能够结合反应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通过探究活动,结合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检验其性质,能够梳理出设计本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初步建构思维模型。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些知识为本节实验活动起到了铺垫作用。在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内容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简便、易操作的实验装置,对学生完成实验,牢固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制备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对药品的选择、反应原理、制取装置的选用、实验步骤、验满等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认识还较表面,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上,缺乏实验操作的支撑。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完成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分组实验,初步掌握了制取气体及对物质性质检验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观察记录与描述表达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四、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制取装置、收集及验满气体等实验操作,掌握 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通过CO2熄灭蜡烛实验、CO2与水的反应、CO2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等实验,加深对CO2性质的理解。2.通过对CO2制取的复习回顾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方法。通过CO2的性质实验,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性质的科学方法。3.通过CO2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物质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室药品取用、装置连接、制取CO2等实验操作,诊断和发展实验室制取CO2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定量的探究水平)。2.学生通过CO2熄灭蜡烛,与水、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实验,诊断与发展对 CO2性质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3.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碳酸饮料中气体的成分,诊断并发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2) 教学难点:形成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及方法。六、教法与学法【教法分析】1.激励法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2.引导法: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3.探究法: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学法分析】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树立合作意思2.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思维能力3.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4.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5.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从中获得进步七、教学准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乳胶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镊子、火柴。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石蕊溶液。蜡烛、火柴、蒸馏水。八、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任务实验导入 【提出问题】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亲自去探究、感知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思考,猜测】 以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做为铺垫,找到前后知识的关联之处,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学生的猜 测及回答,诊 断和发展学生 的认知水平以 及知识联系实 际的迁移能 力。实验用品与试剂 【提出问题】本实验要用到的用品与试剂 【思考与交流】制取二氧化碳 1. 按照图6-21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学生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可以进一步巩固仪器的链接与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需要让学生学会实际操作,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2. 在试管里放入几小块石灰石注入15mL稀盐酸。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住管口,观察现象,以及产生气体的颜色。用玻璃片盖住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备用。 【学生操作】 老师先对实验进行讲解,强调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问题。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进行指导。 在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内容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简便、易操作的实验装置,对学生完成实验,牢固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制备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出问题】如何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思考与交流】 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进行实验】1. 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向烧杯内缓慢倾倒氧化碳,观察现象。 2.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其中一支试管静置。另一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3.另取试管,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学生操作】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阅读等探究式学习,体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和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化学与生活 【提出问题】怎样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请试一试。 【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归纳提升 【提出问题】总结本节课学习重点,你从本节课中收获了什么 【学生思考与交流】 培养和提升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锻炼学生观察记录与描述表达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九、教学反思本实验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同时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CO2制取及CO2性质的认识。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要巡视指导学生规范操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质疑,协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重、难点及注意事项。(共14张PPT)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将带着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亲自去探究、感知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吧!1. 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2. 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仪器】试管单孔橡胶塞酒精灯铁架台烧杯量筒集气瓶玻璃导管乳胶管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试剂】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火柴1. 按照图6-21所示连接装置(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在课题3中设计的装置,但须经教师同意),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二氧化碳2. 在试管里放入几小块石灰石(或大理石),然后小心地注入15mL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住管口,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以及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颜色。过一会儿,检查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用玻璃片盖住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备用。如何检查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二氧化碳??1. 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底部,点燃。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缓慢倾倒二氧化碳,如图6-22所示。观察现象。二氧化碳的性质2. 如图6-23所示,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石蕊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将其中一支试管静置。向另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并与静置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进行对比。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3. 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4.经教师同意,你也可以进行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性质(如溶解性)的实验。1. 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与同学交流。2. 怎样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请试一试。将汽水倒入试管中,盖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另一端放入澄清石灰水中。用手轻轻摇动试管(或给试管微微加热),观察现象。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3. 二氧化碳的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docx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docx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