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松江区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时间:60分 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分别填写班级、姓名和考号。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选择题有单选和多选,多选题有相应备注,其余均为单选题。
一、时代精神的精华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若渴望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应审视和思考自己生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为此,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共23分)
1.判断(正确选A,错误选B):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分)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2分)
3.围绕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哲学区分出两大流派。以下是不同流派的哲学观点,
请将下列观点对应的选项填入相应图表中。(4分)
哲学流派 基本形态 观点选项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E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③
客观唯心主义 ④
A.心外无物。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世界由神创造。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E.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4.上述图表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__________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的观点。(4分)
5.飞行,是人类亘古的梦想。飞天并非人脑中的空想,翱翔的飞鸟、振翅的飞虫引发了古人飞天的梦想。这体现出意识( )(2分)
A.是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 B.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对物质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D.具有主观能动性
6.(多选)下列选项中,体现哲学两个“对子”的是( )(3分)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与“形存神存,形谢神灭”
D.“水者,万物之本源也,褚生之宗室也”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7.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始终为了人民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简述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的哲学依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国需有重器重器方能强国
从无到有,从受制于人到技术突破,从自主创新到领先世界,经过十多年探索与开发,中国盾构机技术已登顶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基础研究短板突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格局,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大国有重器,重器方强国的路线图。(共18分)
8.我国在研究盾构机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它的认识,因为_______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2分)
9.每台盾构机都须量身定制。首先要到施工现场考察环境状况、施工要求等,再结合各种条件,这是利用了( )的思维方法。(2分)
A.辩证否定 B.质量互变 C.系统优化
10.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充分把握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随时申报原创性课题、自主确定研究内容,这激发了科学家自由畅想和大胆假设。其根本原因在于( )(2分)
A.发挥科学家的主观能动性 B.尊重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 C.符合科技发展的国家战略
11.我国既坚持从现实情况出发,又积极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实现我国核心技术的关键突破。其蕴含的哲学方法是( )(2分)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准确把握事务发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C.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12.(多选)下好“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需要我们精准落子。“大棋局中精准落子”表明( )(3分)
A.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有影响 B.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D.选择最优方案以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13.在探索宇宙、逐梦海天、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大型赛事、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卫生健康、应急救援、文化传承等各领域,无数青年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把汗水挥酒在祖国大地上。
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内容,结合材料谈谈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7分)
______________。
三、科技兴国人才兴邦
治国经邦,人才为本。人才,通俗地讲,就是能科学运用知识与技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地方发展的第一资源、核心要素。(共36分)
14.人才的涌现推动了科技的提升,科技发展的成果逐步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5G码头(又称:智能码头)可通过“人工智能大脑”自主思考精准调色角色,即合理计划、优化调度、统筹安排,实现码头高效作业。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大脑”( )(2分)
A.已成为意识的实践表征 B.是人类智慧的能动表现
C.是意识的物质载体 D.将实现世界本质的迭代
15.提高体育人才的质量,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中国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场上频频传来“破纪录”的好消息:郑钦文为中国网球赢得了历史上首枚奥运会金牌,也是首位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的亚洲运动员;十米台跳水冠军全红蝉成为中国最年轻奥运三金得主···中国运动员不为自己设限( )(2分)
A.是在量变中的自我超越 B.在辩证否定中实现了超越
C.是在对事物肯定中的“自我超越” D.是对自我完全彻底的否定
16.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这一论断强调了( )(2分)
A.人民的决定作用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 D.实践的基础作用
17.未来,我国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通过体制创新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建设制造强国。这主要体现了( )(2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8.(多选)近年来,我国深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这启示科技工作者( )(3分)
A.要能坚持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B.要能借助外力的作用实现自身发展
C.要注重研究新情况不断开拓新境界 D.要坚持敢于抛弃旧事物的革命精神
19.(多选)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用一整个篇章专门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当下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和我们的发展主题而作出的重大决定。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3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意识具有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作用
20.人才高地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国家层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我国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2035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最终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1)“人才高地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的”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是_______和_______的辩证统一。(4分)
(2)结合材料,请从“量变与质变”的知识角度说明观点“人才高地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的合理性(8分)
______________。
21.从“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到“阿尔法狗”战胜世界顶尖围棋选手,人工智能不断发展。近来出现的ChatGPT则几乎包含了人类目前所有的知识,拥有相当于大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其核心是一个能快速进化的数字大脑,它能根据人们的需求自主生成包括代码、视频、文木、图像等方面的内容。专家预计,未来更多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冲击,教育学者认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亟待改变,我们的人才观需要重新定义。每一个教育者和学习者都需要思考这一问题:具备哪些能力的人才可以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1)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你的观点。(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内容,对你的观点加以论证。(8分)
四、文化强国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共23分)
22.“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世纪坛序》上的这段话描述了中华文化_____的特点。(2分)
23.文化与文明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正确描述两者区别的是( )(2分)
A.文明是进步的,文化则不一定这样 B.文明是积极向上的,文化是落后的
C.文明与野蛮相对立 D.文化与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 )(2分)
A.大道自然 B.天人合一 C.天地合德 D.和平发展
25.2022年央视新春相声大会首次启用熊猫机器人优悠和相声演员同台演出,将中国传统相声文化与当今的前沿科技完美融合,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央视这一做法是对传统文化的( )(2分)
A.批判性继承 B.创造性转化 C.创新性发展
26.(多选)互联网时代,不少年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将老作坊、老手艺“触网”,向网友展示传统的魅力、民俗的乐趣。在与网友的实时交流中,提升了非遗的知晓度,收集了网友的点子,使其产品既有非遗本色,又融合当下生活、时代风貌,直接拉动了销售额。据此,如何让非遗“活”起来,我们可以( )(3分)
A.继承传统文化,保持非遗本色,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B.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让非遗更好融合当下生活时代的风貌
C.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非遗的知晓度,调动人民参与非遗传承的积极性
D.善于中西合璧、博采众长,用中西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7.(多选)“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国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外交道路体现的核心理念是((3分)
A.崇正义 B.尚和合 C.重诚信 D.爱和平
28.(多选)上海有许多传承的百年招牌。在“老字号”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其特色和消费动力,更要着重挖掘老字号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这是因为文化((3分)
A.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B.要通过载体呈现 C.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9.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有人认为是瑰宝。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分)
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