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
(本卷共14小题 满分50分 化学和物理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一、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成分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氧气和水 C.氧气和氮气 D.氮气和稀有气体
2.下列离子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钙离子: B.铝离子: C.镁离子 D.氟离子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化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的《化学鉴原》,该书把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A.硒 B.铝 C.锡 D.硅
4.下图是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易失去电子 B.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 D.X的离子符号是
5.下列关于空气污染的认识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空气质量指数日报中,空气质量级别二级比一级空气质量好
C.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是保护空气的重要措施
D.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以保护空气
6.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加热沸腾、酒精挥发 B.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C.西瓜榨成汁、铁锅生锈 D.天然气燃烧、玻璃破碎
7.如图所示为一些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8.中秋时节,阖家赏月吃月饼,还有美味的螃蟹,螃蟹营养丰富,其天冬氨酸的含量比较高。已知天冬氨酸的化学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冬氨酸由4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B.天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3g
C.天冬氨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
D.天冬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9.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质量肯定等于水的质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质量一定大于镁的质量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得失,因此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10.下列与实验有关图标及说明不正确的是( )
A.进行化学实验需要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B.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C.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D.实验中会用到电器。可以用湿手操作,实验完毕及时切断电源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1.(11分)2024年奥运会在巴黎举行,奥运会的主题是“平等、水、和谐”。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水的组成探究】
Ⅰ.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1785年,拉瓦锡在高温的条件下,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粉反应,模拟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过程中,吹泡器吹出的气泡不断往上升,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点燃气泡时产生______色火焰。
图1
Ⅱ.同学利用如下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实验,在水电解器中加入硫酸钠()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2所示现象:
图2
(2)电解水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管A中产生的气体用______检验,电解水过程中长颈漏斗内的液面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水中加入溶液能增强导电性 B.电极N与电源正极相连
C.该过程中分子种类未改变 D.该实验能验证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4)由该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______组成。
【水资源及其利用】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3 图4
(5)某同学从池塘中取出水样进行初步净化。将水样静置,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过滤,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再用如图4所示家庭简易净水器继续净化,该净水器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6)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要______。请写出一个生活中保护水资源的具体做法______。
12.(9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复合材料是运用先进制备技术将不同材料组分优化合成的新材料。相比传统的木料、钢铁等,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力学性能好、可加工性强、耐久性、绿色环保等优势,在化工、汽车、电子电气、医学、航空航天、铁路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性复合材料所制造的器材能够抵抗永久变形或断裂。近年来利用其优势已经大大提高了我国体育用品的性能和质量。
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化学式为,具有质量轻、电绝缘性好、耐腐蚀、粘接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涂料、胶粘剂、建筑等领域,我国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如图5。
图5 图6
环氧树脂的热导率较低,不利于散热。因此,常把热导率高的纳米材料作为填料添加到环氧树脂中,以提升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研究人员在环氧树脂(热导率为)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的六方氮化硼、改性氮化硼、立方氮化硼得到三种不同填料含量的材料。通过实验比较了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其结果如图6。图中热导率越大,表明材料导热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在体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拓宽,如不饱和聚酯可用来制造高尔夫球棒;环氧树脂可用于制造坚固耐用的攀岩墙;镁基复合材料制作韧性强、耐高低温的户外运动器材如网球拍、自行车等;聚氨酯塑胶的高弹性可减少运动者体力消耗、保护膝关节;体育中心的罩棚表面覆盖了PTFE膜,膜上的二氧化钛涂层在雨水冲刷下能够分解脏污,还有助于减少膜材附近的氮氧化物,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等。让我们期待今后有更多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被发掘,以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环氧树脂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名称)。
(2)由图5可知,我国环氧树脂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______。
(3)氮化硼(BN)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化合物 D.单质
(4)根据图6分析,在实验研究的填料含量范围内,填料含量与热导率的关系______。
(5)对比图6中的三条曲线,在实验研究的填料含量范围内,当填料含量相同时,____________的热导率最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图6中加入氮化硼的环氧树脂热导率均高于,表明在实验研究的填料含量范围内,添加氮化硼可提升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
B.环氧树脂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C.环氧树脂电绝缘性能优良、导热性好。
(7)PTFE膜中含有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8)写出复合材料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应用(一点即可)______。
13.(11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分别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3月4日至13日成功举办。冬奥会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每日达标,实现了赛前承诺。“冬奥蓝”、“北京蓝”在各大媒体平台频频亮相,得到国际国内社会一致好评。
Ⅰ.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A B C
(1)反应原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注意事项:用装置A和装置C制取氧气,棉花的作用______;检验氧气集满的操作为______。
(3)气体收集:用装置B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______的性质。
Ⅱ.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利用如图7所示装置模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7
(4)请写出该实验原理的符号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5)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①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②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的红磷,用酒精灯加热
③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同学们利用图7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8所示实验装置继续进行探究。图8中,将装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置于瓶内中间,并把装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浸没在蒸馏水下。
图8 图9
【提出问题】红磷在烧瓶内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Ⅰ:有氧气剩余;猜想Ⅱ: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用激光笔照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白磷。图9为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
(6)分析图9得出,猜想______(填“Ⅰ”或“Ⅱ”)正确。
(7)图9中,曲线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交流讨论】
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可选择合适的替换试剂。
【改进实验】
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已学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木炭、硫磺、铁丝、红磷、白磷、铜粉等发生反应。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分析,最终选择铜粉作为替换试剂。
(8)选择铜粉不选择铁丝的理由是______。
兴趣小组设计如图10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该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1mL刻度处。
图10
(9)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总结反思】科学探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我们仍在路上……
14.(9分)为探究分子的性质,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围绕氨气进行了以下项目式探究活动。
【活动一】查阅资料,了解氨气()的性质
查阅资料:
①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
②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碱性物质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③浓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
【活动二】探究氨气的性质
图11
(1)由图11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活动三】探究分子的性质
图12 图13
图12有四朵白色纸花①、②、③、④,将①依次用浓氨水和酚酞润湿,将②、④用加酚酞的蒸馏水润湿,③用浓氨水润湿,迅速扣上烧杯。请回答: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纸花②______,纸花③______。
(3)纸花④的目的是证明空气中的成分______(填“能”或“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4)由该实验可得出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拓展一: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图12实验中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又进行如图13所示实验。操作如下:
Ⅰ: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无色酚酞溶液;
Ⅱ: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5)观察到C试管中发生变化速度比B试管中要快,由此得出温度越高,______。
拓展二: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
如图14,将装置平放在桌面上,同时用注射器分别向棉纱布上注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
图14
(6)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根据图中产生白烟的位置得出结论: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其质量成______(填“正”或“反”)比。
【活动四】探究分子的其它性质
(7)如图15,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糖块充分溶解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填“高”、“低”或“相平”),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______。
图15
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
1-5:CBDAB 6-10:CBDA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每空1分)
11.(1)小 淡蓝
(2)(、后都加↑也可得分,只加一个不得分;配平出错不给分)
带火星小木条/燃着小木条 升高
(3)A (4)氢元素、氧元素
(5)玻璃棒 吸附
(6)防治水体污染 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12.(1)3 碳元素 (2)涂料
(3)AC (4)填料含量越高,热导率越大
(5)改性氮化硼 (6)AB (7)+4
(8)①不饱和聚酯可用来制造高尔夫球棒;环氧树脂可用于制造坚固耐用的攀岩墙;②镁基复合材料制作韧性强、耐高低温的户外运动器材如网球拍、自行车等;③聚氨酯塑胶的高弹性可减少运动者体力消耗、保护膝关节;④体育中心的罩棚表面覆盖了PTFE膜,膜上的二氧化钛涂层在雨水冲刷下能够分解脏污,还有助于减少膜材附近的氮氧化物,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一条即可)
13.(1)
(2)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
(3)不易溶于水
(4) 化合反应
(5)④②①③ (6)Ⅰ
(7)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8)铜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9)16%
14.(1)氨气能(易、极易)溶于水/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2)变红 不变红 (3)不能
(4)分子在不断运动 (5)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6)反 (7)低 分子间有间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