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燕歌行(并序)
目录:文学常识、读音、重点注释、古今异义、课文理解、诗句填空、真题训练、答案
文学常识
《燕歌行》是一首七言 诗。作者是 ,字 ,
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 、高渤海。 代著名的 诗人。他的诗以古体诗见长,尤长于七言诗,有作品集 。
本文作者与岑参并称“ ”。后人把 、 、
、 合称“边塞四诗人”。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燕 歌 辞 家 恩赐 摐 金 伐 鼓
榆 关 碣 石 校 尉 瀚 海 单 于
萧 条 蓟 北 远戍 绝域 刁 斗
白刃 勋 章 飘飖 旌 旆
逶 迤 塞草腓
重点注释
1.汉家: 2.烟尘:
3.残贼: 4.横行:
5.非常: 6.赐颜色:
7.摐金伐鼓: 摐:
8.旌旆: 9.逶迤:
10.羽书: 11.瀚海:
12.极: 13.凭陵:
14.杂风雨: 15.半死生:
16.穷秋: 17.塞草腓:
18.斗兵: 19.身当恩遇:
20.铁衣: 21.玉箸:
22.飘飖: 23.绝域:
24.白刃:
古今异义
1.男儿本自重横行 古义: 今义:
2.天子非常赐颜色 古义: 今义:
3.天子非常赐颜色 古义: 今义:
4.摐金伐鼓下榆关 古义: 今义:
课文理解
1.《燕歌行》中,“ , ”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2.《燕歌行》中,“ , ”两句用战士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4.在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5.在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的“ ,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 ”,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
6.《燕歌行》 中,“ ”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 ”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7.在《燕歌行》中“ , ”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8.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在《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 , ”,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边疆打仗的将军的不满。
六、诗词填空
1.摐金伐鼓下榆关, 。
2.战士军前半死生, 。
3. ,征人蓟北空回首。
4. ,绝域苍茫无所有。
5.相看白刃血纷纷, !
七、真题训练
1.以下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和(hè)诗 和(huó)面 和(hé)平 和(huò)弄
B.单(chán)于 单(dān)个 姓单(shàn) 单(dān)薄
C.逶迤(yí) 迤(yǐ)逦 旌(jīnɡ)旆 心旌(shēnɡ)
D.校(xiào)尉 校(jiào)对 校(jiào)正 上校(xiào)
2.以下诗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B.大漠穷秋塞草肥,孤城落日斗兵稀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账下犹歌舞
D.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3.以下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以后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开头八句写军队出师,“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透迤碣石间”一句写出了战争的方位和军队的阵容。
B.第二部分八句写战斗的危急和失败之际,战士们出生入死,将军们却荒淫无度。
C.第三、四部分十二句写被围战士的痛苦,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同时还思念家中亲人。
D.全诗简练地描写了一次作战的过程,表达诗人对受伤、牺牲战士们的同情,重点写出民族矛盾。
5.对诗歌前八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指明了战争的方向和性质,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B.“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描绘了唐军出征前威风凛凛、声势浩
大的阵容,预示战争的重大。
C.前四句描写战争在东北边境爆发后,天子派遣将领率军抗敌,并为出征将士壮行的场面。
D.后面四句描写出征军队赴边进军的情形及战前边境的危急形势。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乐府 高适 达夫 高常侍 唐 边塞 《高常侍集》
2.高岑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王之涣
二、读音
燕(yān)辞(cí)赐(cì)摐(chuāng)伐(fá)榆(yú)碣(jié)校(xiào)
瀚(hàn)单(chán)萧(xiāo)蓟(jì)戍(shù)域(yù)刁(diāo)刃(rèn)
勋(xūn)飖(yáo)旌(jīnɡ)旆(pèi)逶(wēi)迤(yí)腓(féi)
三、重点注释
1.借指唐朝 2.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借指战乱 3.残忍暴虐的贼寇
4.纵横驰骋,杀敌立功 5.特别 6.给予褒奖恩宠,赐予荣光
7.鸣金击鼓,作为行军指挥的信号 击打 8.旗帜 9.舒展的样子
10.羽檄,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 11.大沙漠 12.穷尽 13.逼压欺凌
14.夹杂 15.死生各半,伤亡惨重 16.晚秋,深秋 17.枯萎
18.能战斗的士兵 19.承受 20.铁甲,借指战士
21.玉制的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 22.随风飘动,动荡不安
23.极远的地方 24.锋利的刀刃
四、古今异义
1.古义:恣意驰骋 今义:贬义词,依仗暴力做坏事
2.古义:特别 今义:程度副词,非常
3.古义:光彩,奖赏 今义:色彩
4.古义:军中发信号用的金属乐器 今义:金子
五、课文理解
1.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4.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以后
5.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6.校尉羽书飞瀚海 胡骑凭陵杂风雨
7.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仍见李将军
六、诗句填空
1.旌旆逶迤碣石间 2.美人帐下犹歌舞 3.少妇城南欲断肠
4.边庭飘飖那可度 5.死节从来岂顾勋
七、真题训练
1.C 心旌(jīnɡ)
2.A B选项:大漠穷秋塞草腓 C选项:美人帐下犹歌舞 D选项:边庭飘飖那可度
3.B ACD选项:借代 B选项:对偶
4.D 重点并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愤恨不恤士兵的将军
5.B 描绘出唐军出征前皇帝的重视和将士的志向。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