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月考一)》(高考研究卷)思想政治(考试范围:必修一至必修三第一单元)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5符合题目要求的。1,“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马克思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①这段话表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时期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是对立统一的④“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了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马克思曾提出俄国等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走向更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被称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新民主主义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以成功的实践验证了该设想的现实可能性。这一设想①坚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统一②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因而是科学的③丰富和完善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④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栉风沐雨,浴血淬火。90年前,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从巧渡金沙江到强渡大渡河,从飞夺泸定桥到翻雪山、过草地,长征故事广为流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宝贵财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①厚植为民情怀,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坚守革命信仰,把长征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之源③赓续红色基因,敢于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④锤炼政治品格,推进中华民族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经济何以“磁力”不减?陕西杨凌的小麦种子怎样翻山越岭,在哈萨克斯坦落地生根?巴西铁矿石如何在中国炼出“绿色”钢铁?“中国建造”为什么能又快又好?2025届·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月考一)·思想政治1WN济T业2412四9季生7W在中黑图在多语种系列短视频《在中国寻找答案》(第三季)中,来自9个国家的主持人与融人中国工作生活的国际“打工人”一起踏上“在中国寻找答案”的旅程。假如主持人带着以上疑问继续寻找答案,适宜提出的问题是①为什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②为什么说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什么智慧和方案④中国是如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行的A.①②B.I④C.②③D.③④5.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表明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奋斗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从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到近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与历史必然性。由此可见改苹开放经济“新常态”“中菌丙部以开放通更高、更深层次的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经济自贸历史必然性溯源与突破目桥特区试验区标中国外部与国际惯例接轨,对接世界高水平国际贸易规划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历史逻辑①自贸试验区适应经济“新常态”,保障了经济高质量发展②我国用改革助推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发展活力持续释放③经济特区侧重国际大循环,自贸试验区侧重国内国际双循环④相比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新常态下的时代目标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共青团中央指出,要不断深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对党的22025届·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月考一)·思想政治2025届·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月考一)·思想政参考答案1.C【解析】马克思这段话说明社会进步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矛盾,并且是在这种矛盾中向推进的,表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正确。在形式上,直接劳动动者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而积累劳动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分值,用于扩大生产和提高生产力的劳动形式;在价值上,直接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利劳动是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积累的基础。“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肠的对立,二者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是对立统一的,③正确。人类文明始于奴隶社会,不原始社会,②排除。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能说阶斗争是推动所有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④排除。2.B【解析】马克思曾提出俄国等东方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走向更高级的衤发展阶段,被称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中国以成功的实践验证了该设想的现实可能表明这一设想丰富和完善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坚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发路多样性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经过实践的检验的认识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的,②说法错误。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表述有3.B【解析】长征故事广为流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方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赓续红色基因,厚植为民情怀,着力践行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敢于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①③符合题意。伟大建党精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新时代的精神之源”夸大了长征精神的地位,②排除。1956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不符合题意。4.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可能,不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①不选。材料中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各种发机遇,强调的是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的积极性影响,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经于世界的积极性影响,而不是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④不选。5.A【解析】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而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中国式现代化,这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同时也说明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①②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彤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说法错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走的伟大飞跃,而不是实现了,④说法错误。2025届·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月考一)·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娄底市2024年下学期高三名校联考政治试题答案.pdf 湖南省娄底市普通高中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