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月考


考生注意: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释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4第-一至五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部分年轻大学生选择了脱下“孔乙己的
长衫”从事更灵活、薪水更多的外卖骑手职业。可有些人在网络上不断对这些选择当外卖员

的大学生口诛笔伐,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在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如果想当外卖员,你为什么跑去
读大学,读硕士?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哲学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B.人们对同一事物总是会形成不同的看法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上述一些评论不是对现实存在的反映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

这两种对立的是
①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一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羽沉舟
④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一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我国科学家团队经过反复实验尝试,制备出一种特殊形状的针尖,可对二维冰岛进行非破坏
式的横向操纵,创造出“无摩擦力”的冰。这进一步佐证了
A,人能创造出符合自身目的的客观事物
B.人可以通过认识和改造规律造福社会
C.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两者有一致性
D.求索精神可以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东西
【高二10月月考·政治卷第1页(共6页)】
5099B
4.当我们想到有情感的人工智能(AI)时,可能都是科幻作品。然而,2024年4月,初创公司
“Hume Al'”发布了一款标榜为“第一个具有情商的对话式AI”的共情语音接口(EVI),其能
够检测到用户53种不同的情绪,并作出共情反馈。据此可知,“共情”AI
①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思维能力必然落后于人类②本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有利于人类感
知自我③通过自觉选择情绪,实现人与机器的情感转化④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可以模拟
人类的思维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
退休年龄的决定》。该决定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变化作出的,体现了“渐进式”,坚
持自愿、弹性原则,因时因势优化了制度设计,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供给潜力和质量、推动我国
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材料体现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主观符合客观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发挥意识的促进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清代的《增广笑林广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举着一根长竹竿进城,城门小,竹竿
长,横过来进不去,竖起来也进不去,急得满头大汗。一个过路人看了,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
笨,你把竹竿砍断了不就可以进去了么?这个举竹竿的人就照做了。明明是要将长竹竿带进
城,结果却是另一番模样。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A.举竿者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B.举竿者和路人没有做到以客观符合主观去解决问题
C.举竿者不懂变通,没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统一
D举竿者向灵活的路人学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7.某市在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开发过程中,当地市政府与专家、公众广泛磋商,制定了全新的城市
规划方案,内容包括提高建筑物高度限制,引人绿色建筑概念,建立新公园和休闲区域,整合
闲置土地,建设新道路和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等。此举显著提升了该市商业区的土地利用效率
以及该市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实力。该市的做法
①实现了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②仅关注资源利用,忽视了环境和社会因素
③立足整体,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④在统筹各个要素的基础上实现了整体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时尚是一个轮回。2023年穿搭界刮起美拉德色系风潮。它的主打色系棕色是20世纪的流
行色,设计师以及穿搭博主们以棕色调为主,加人其他色彩的点缀或用不同面料的叠加碰撞
让美拉德穿搭再度翻红。这一现象说明
①事物的发展是既肯定又否定的辩证过程
②事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的复归
③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过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二10月月考·政治卷第2页(共6页)】
5099B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D
A
B
A
D
B
D
C
D
1,C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A错误。由于立场、观点不同,认识事
物的角度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看法,“总是”表述太绝对,B错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
天,部分年轻大学生选择了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从事更灵活、薪水更多的外卖骑手职业,体现出世界观决定
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正确。材料中对部分年轻大学生选
择外卖骑手职业的不同评论,都是对现实存在的反映,D错误。
2.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二者不属于哲学史上两个“对子”,①不符合题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静止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②符合
题意。“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强调运动是有规律的,属于唯物主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羽
沉舟”强调量变的重要性,属于辩证法,二者不属于哲学史上两个“对子”,③不符合题意。“水者,何也?万物
之本原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④符合
题意。
3.A材料提到“我国科学家团队经过反复实验尝试,制备出一种特殊形状的针尖”,体现了人能创造出符合自
身目的的客观事物,A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改造,B错误。思维能正确反映存
在,两者有一致性指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以前无法认识的事物,强调
只有尚未认识的,没有不可认识的,但材料的主题指的是科学家经过不断地实践,制备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C错误。实践可以把头脑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而不是求索精神,D错误。
4.D“共情”AI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具有类人的思维能力,但未必落后于人类,①判断错误;人工智
能不具备意识自觉选择性等特征,自身也不会产生情感,更无法实现“人与机器情感转化”,③错误;“共情”A
能检测与之对话的用户情绪,并产生共情,体现其模仿人类的思维过程,有利于人类感知自我,②④符合
题意
5,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且主观符合客观指的是正确的意识,②表述不准确。“该决定是适应我国经
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变化作出的”,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才
具有促进作用,④表述不准确。此政策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供给潜力和质量,推动我国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
利转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
用,③符合题意。
6.C举竿者做事不动脑筋,对别人的建议盲目采信,说明举竿者不懂变通,没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统
一,C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客观决定主观,要做到以主观符合客观,AB
说法错误。故事的主旨是讽刺举竿者做事不动脑筋,对别人的建议盲目采信,虽然体现了采纳路人的建议和
向路人学习,但机械、盲目,不符合自己将长竹竿带进城的初衷,没有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不
符合题意。
7.D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要求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而不是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①错误。材料中
【高二10月月考·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5099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