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1. 认识 “萝、卜” 等 5 个生字,掌握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提高识字能力和词汇量。2. 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内容,感受边读边预测的好处和乐趣;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并能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3. 尝试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1(一)教学重点1. 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内容,感受边读边预测的好处和乐趣;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并能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2. 尝试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二)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测方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2. 帮助学生将预测与阅读、写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谜语导入,引出课题。教师课件出示两则谜语: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栽,切开红漆桶,清甜可口好小菜。身穿红袍,头戴绿帽,坐在泥里,呆头呆脑。(猜一蔬菜)教师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是胡萝卜,然后课件出示胡萝卜图片,让学生观察胡萝卜的样子。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课文。教师板书 “胡子”,让学生看到 “胡子” 两个字想到了什么。然后教师在 “胡子” 前板书 “长”,让学生看到 “长胡子”,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最后教师继续板书 “胡萝卜先生的”,让学生看到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又会想到什么。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而引起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2. 谈话交流,激发期待。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期待。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会有什么用途呢?故事会怎么发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用途的?你为什么觉得故事会这样发展呢?”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真读课文,看看在胡萝卜先生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可以试着在旁边写批注。” 学生们按照要求认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思考课文的内容和情节。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读音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及时纠正;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 认读生字,掌握读音。教师出示本课中出现的几个生字,让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一读。生字有:萝、卜、愁、沾、晾。教师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认读生字,掌握正确的读音。教师加上拼音让学生读生字,巩固读音。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这个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3. 词语入句,理解含义。教师让我们将词语放入句子中读一读,理解词语的含义。教师出示句子:“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胡子上沾了果酱。”“胡萝卜先生把胡子晾在阳台上。” 教师引导学生读句子,理解 “愁”“沾”“晾” 等词语的含义。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能从句子中体会到胡萝卜先生的心情吗?‘沾’和‘晾’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认识。(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交流内容。教师请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情。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学生们认真朗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交流,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交流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交流任务。2. 梳理脉络,把握结构。教师请学生梳理一下课文的脉络,教师板书:胡萝卜先生刮胡子 — 胡子飞长 — 男孩剪胡子用来放风筝 — 鸟太太剪胡子用来晾尿布。教师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课文的结构和情节发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胡萝卜先生为什么要刮胡子?胡子为什么会飞长?男孩和鸟太太为什么要剪胡子?他们用胡子做了什么?”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四)共读故事,随处设疑1. 胡萝卜先生刮胡子。(第 1 自然段)出示段落,引发猜想。教师出示第 1 自然段前半部分 “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让学生自读。教师引导学生猜猜胡萝卜先生愁什么,再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胡萝卜先生为什么发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测胡萝卜先生发愁的原因。出示全文,对比验证。教师出示完整的第 1 自然段,提问:把自己的猜想与课文内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比自己的猜想和课文内容的差异,体会边读边预测的乐趣和好处。教师可以总结:“有的同学预测得跟课文一样,有的预测得不一样。不管预测的结果怎样,这种读故事的方法很新奇。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提高我们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2. 胡子飞长。(第 2、3 自然段)自主阅读,预测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第 2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胡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觉得胡子会有什么变化?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预测胡子的变化,如胡子在得到果酱的营养之后长得比其他胡子都要快、胡子可能会长得更粗、可能胡子不太喜欢果酱,这根胡子就不会再长了等。验证猜想,体会神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第 3 自然段,验证猜想:胡子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紧扣 “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 与 “这根胡子就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变长”,“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 与 “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等词句了解胡子变长的神奇。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胡子的变化跟你预测的一样吗?你从哪里感受到胡子变长的神奇?”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体会胡子变长的神奇之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3. 男孩剪胡子用来放风筝。(第 4~6 自然段)自主阅读,思考预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第 4、5 自然段,思考交流: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猜想?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男孩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预测小男孩的行为,如小男孩的风筝线太短,风筝只能飞过屋顶,我猜他可能会想到用飘动在风里的胡子来做风筝线;小男孩可能会想到用飘动在风里的胡子来做风筝线,但是他担心胡子太细,不够牢固,所以没有拿它来做风筝线等。验证猜想,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第 6 自然段,验证猜想:小男孩遇到了风筝线太短的困难。那么,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是不是正如同学们所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谈感想:有的同学猜的和原文一样,有的同学猜的和原文不一样,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教师结合学生谈的感受,借助课后第一题中第三个和第四个学习伙伴的话,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预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从这次预测中体会到了什么?预测要有什么依据?如果预测错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深入理解预测的方法和意义,提高预测的能力和水平。4. 鸟太太剪胡子用来晾尿布。(第 7、8 自然段)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提出问题:鸟太太遇到了什么难题?当看到胡萝卜先生在风里飘动的长胡子时,她会怎么做?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阅读验证,理解情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 7、8 自然段,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鸟太太的难题是什么?她是怎么解决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理解鸟太太剪胡子用来晾尿布的情节,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五)发挥想象,续编故事1. 谈话过渡,激发想象。教师谈话过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继续长,他还会继续往前走,一路上,他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用来做什么呢?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画一画。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画一画。注意要合理想象,有一定的依据,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学生们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发挥想象,续编故事。2. 小组活动,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教师提出要求:“小组活动,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注意要认真倾听,互相评价,提出建议。” 学生们按照要求认真进行小组活动,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交流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交流任务。3. 小组汇报,展示成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提出要求:“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展示自己续编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们按照要求认真进行小组汇报,展示自己续编的故事。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议,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创意,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喜欢哪个小组的故事?为什么?你觉得哪个小组的故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和审美水平。4. 欣赏续编,拓展思维。教师欣赏续编故事,学会预测,联系生活实际续编故事,训练学生口头编创故事的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续编故事,让学生欣赏和学习。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些续编故事有什么优点?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们通过欣赏和学习,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思路。5. 老师讲故事,深化主题。教师继续讲故事,深化主题。教师讲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更多的人的故事,如鼹鼠老师用胡子带领小鼹鼠过马路、鸭子先生用胡子捆书等。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帮助了谁?他们用胡子做了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们通过听故事,回答问题,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什么这么神奇?它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觉得胡萝卜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体会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意义和价值,感受胡萝卜先生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 讨论交流,分享观点。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被大家用完了,你觉得大家还会喜欢他吗?为什么?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教师可以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也很有感情。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虽然被大家用完了,但是他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却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心中。大家会因为他的品质而喜欢他,尊重他。”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果你有好东西,你愿意和别人分享吗?为什么?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学生们认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可以总结:“分享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美德。当我们和别人分享好东西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让别人感到快乐和幸福,也可以让自己感到满足和自豪。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学会分享,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2. 推荐阅读,拓展视野。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一些与分享和帮助他人有关的书籍,如《爱心树》《彩虹色的花》《石头汤》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教师可以介绍这些书籍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这些书籍,并写一篇读后感。教师提出要求:“课后阅读推荐的书籍,并写一篇读后感。注意要认真阅读,体会书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学生们按照要求认真完成作业,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和思维方式。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强调边读边预测的方法和意义,以及分享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这篇课文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加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一个热爱阅读、善于思考、乐于分享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