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点强化练63 群落的结构特征与演替一、选择题1.(2024·湛江高三联考)在海底,海葵主要吃小鱼和小虾。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海葵和寄居蟹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食物是影响寄居蟹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C.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D.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2.寒来暑往,四季更迭,群落往往存在季节性变化。下列关于群落季节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动物的迁徙行为与群落季节性改变密切相关②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③植物生命周期的季节性是影响群落季节性变化的因素之一 ④蝙蝠习惯夜晚活动,蜜蜂习惯白天活动,这是群落季节性的体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群落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生物群落各物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3类:①营养关系,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的活体、残体或产物为食;②成境关系,一个物种的生命活动使另一个物种的居住条件发生改变;③助布关系,一个物种参与另一个物种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在群落的成境关系方面起主要作用B.动物在群落的助布关系方面起主要作用C.同一群落中同营养级生物在生态位上往往高度重叠D.营养关系和成境关系把不同物种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是生物群落存在的基础4.(2024·泉州德化第一中学高三联考)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位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某位生态学家提出了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概念。一般来说,没有竞争和捕食存在的情况下,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的最大空间;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叫作实际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种间竞争的存在可能会缩小某物种的实际生态位C.大豆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会缩小大豆的实际生态位D.生态位分化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5.科研人员将反枝苋、决明两种杂草分别与棉花一起种植,研究杂草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枝苋与棉花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可利用样方法调查杂草种群密度C.反枝苋比决明具有更强的竞争力D.生物因素会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6.(2024·天津和平区高三模拟)某螺可捕食a、b、c等多种藻,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向缸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某螺,并开始统计三种藻的数量,结果如图(实验期间螺的数量不变)。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无螺时b藻竞争力最强B.该螺对a藻的捕食偏好最强C.种间竞争是导致b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原因D.螺对竞争优势藻的捕食偏好会降低藻的物种多样性7.如图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植物体内储存的能量(Pn)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形增长B.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由于b时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因此图示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8.(2023·山西实验中学高三二模)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生态位。斑点叉尾鱼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两种鱼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并绘制了如图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b越小,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d越大,说明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竞争越弱C.据图分析,斑点叉尾鱼和鲢鱼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9.如图所示,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由于烧荒和放牧,逐渐演替成②,一段时间后,②中出现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类释放出萜烯类化学物质,抑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进而演替成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②,高草种群数量下降是由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的B.③取代②是因为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繁殖力较强C.经过较长时间发展,③就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人为干扰和生物因素均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10.(2024·福州第一中学高三模拟)在中国悠久的淡水渔业养殖历史中,人们发明了高产低耗的“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为夏季一个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与水层优势种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空间和食物资源B.若引入喜栖池底水草,以虾、螺蛳为食的河蟹,可能会导致能量耗损增加,青鱼产量降低C.若多年后该池塘废弃,其中的优势种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该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与夏季相比,冬季该池塘中四大家鱼在各水层的分布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二、非选择题11.(2024·广州白云中学高三月考)由于气候变化和工业污染等原因,广东某地的河涌和果园出现了河涌淤塞、果园减产、环境退化等问题。经过多年生态修复,现已被建成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垛基果林,成为受大众欢迎的湿地公园,其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长期种植单一品种果树,果园中容易出现某些害虫爆发式增长,为监测这些害虫的种群数量,在实践中常用____________法调查其虫卵的密度;一般在害虫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之前进行灭虫效果最佳。(2)修复过程中,用开挖沟渠的泥土堆积成垛基,在垛基上种植果树,逐渐形成稳定的垛基果林,这个过程发生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垛基果林包含深水塘、浅滩、草地和果树区,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3)当果林枝叶密度过大时,管理人员会对果林进行适度疏伐,剪去部分枝叶,试分析这样做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吸引更多的鸟类在该湿地公园栖居,请你为垛基果林设计一个种植方案,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024·福建龙岩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黄秋葵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素,深受人们喜爱,其制品可用于食品、医疗保健、美容等行业。虫害是影响黄秋葵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调查了黄秋葵种植园主要害虫棉蚜、棉大卷叶螟以及害虫天敌的种群密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棉蚜种群密度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选用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棉蚜与棉大卷叶螟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2)生态位重叠指数反映了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在空间、时间维度上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类生物之间时间生态位的重叠指数,结果如表所示。种类 棉蚜 棉大卷叶螟 瓢虫 蜘蛛棉蚜 - 0.139 7 0.859 3 0.302 6棉大卷叶螟 - - 0.404 5 0.722瓢虫 - - - 0.542 6蜘蛛 - - -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是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黄秋葵生长季,采用化学方法防治黄秋葵虫害时,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力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1点)。(4)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是群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______(填“能”或“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重点强化练63 群落的结构特征与演替(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4·湛江高三联考)在海底,海葵主要吃小鱼和小虾。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海葵和寄居蟹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食物是影响寄居蟹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C.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D.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答案 A解析 海葵和寄居蟹并不会从对方身上获取营养,只是生活在一起,且这种方式对双方均有利,因此,两者属于原始合作关系,A错误;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即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C正确。2.寒来暑往,四季更迭,群落往往存在季节性变化。下列关于群落季节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动物的迁徙行为与群落季节性改变密切相关②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③植物生命周期的季节性是影响群落季节性变化的因素之一 ④蝙蝠习惯夜晚活动,蜜蜂习惯白天活动,这是群落季节性的体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群落季节性变化使植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改变,动物的迁徙行为与群落季节性改变密切相关,①正确;不同季节光照强度不同,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同,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②正确;不同季节的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使植物表现出生命周期的季节性,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植物生命周期的季节性是影响群落季节性变化的因素之一,③正确;蝙蝠习惯夜晚活动,蜜蜂习惯白天活动,这是昼夜更替节律的体现,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3.群落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生物群落各物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3类:①营养关系,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的活体、残体或产物为食;②成境关系,一个物种的生命活动使另一个物种的居住条件发生改变;③助布关系,一个物种参与另一个物种的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在群落的成境关系方面起主要作用B.动物在群落的助布关系方面起主要作用C.同一群落中同营养级生物在生态位上往往高度重叠D.营养关系和成境关系把不同物种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是生物群落存在的基础答案 C解析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同一群落中同营养级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往往不会使生态位重叠,C错误。4.(2024·泉州德化第一中学高三联考)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位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某位生态学家提出了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概念。一般来说,没有竞争和捕食存在的情况下,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的最大空间;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叫作实际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种间竞争的存在可能会缩小某物种的实际生态位C.大豆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会缩小大豆的实际生态位D.生态位分化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答案 C解析 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叫作实际生态位,种间竞争的存在可能会缩小某物种的实际生态位,B正确;大豆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会使大豆在相对贫瘠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增大了大豆的实际生态位,C错误;生态位分化使生物占据的资源更多,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正确。5.科研人员将反枝苋、决明两种杂草分别与棉花一起种植,研究杂草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枝苋与棉花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可利用样方法调查杂草种群密度C.反枝苋比决明具有更强的竞争力D.生物因素会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答案 C解析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用样方法,B正确;决明使棉花产量的降低更明显,说明决明比反枝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C错误;杂草会竞争阳光,一起种植时棉花产量会降低,说明杂草会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D正确。6.(2024·天津和平区高三模拟)某螺可捕食a、b、c等多种藻,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向缸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某螺,并开始统计三种藻的数量,结果如图(实验期间螺的数量不变)。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无螺时b藻竞争力最强B.该螺对a藻的捕食偏好最强C.种间竞争是导致b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原因D.螺对竞争优势藻的捕食偏好会降低藻的物种多样性答案 B解析 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刚放入某螺时,a藻数量最多,说明无螺时a藻竞争力最强,A错误;放入螺之后,在0~20天之间,a藻的数量减少最明显,b藻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藻的数量缓慢上升,说明该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a藻>c藻>b藻,B正确;b藻数量在峰值时,a藻和c藻数量都较少,种间竞争并不强,b藻数量在峰值后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玻璃缸内代谢废物积累、无机盐减少等环境因素有关,C错误; 一种藻类的过度繁殖会造成其他藻类的消亡,螺对竞争优势藻的捕食偏好,会控制该种藻类的数量,给其他藻类腾出空间,增加藻的物种多样性,D错误。7.如图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植物体内储存的能量(Pn)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形增长B.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由于b时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因此图示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答案 C解析 b时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原有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8.(2023·山西实验中学高三二模)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生态位。斑点叉尾鱼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两种鱼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并绘制了如图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b越小,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d越大,说明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竞争越弱C.据图分析,斑点叉尾鱼和鲢鱼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答案 A解析 b越大,说明该种群的生态位越广,捕食对象越多,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A错误;d越大,两个种群的生态位越不重叠,生活习性、捕食对象重叠度越低,竞争越弱,B正确;斑点叉尾鱼和鲢鱼的摄食种类有交叉部分,即两者捕食相同的食物,因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9.如图所示,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由于烧荒和放牧,逐渐演替成②,一段时间后,②中出现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类释放出萜烯类化学物质,抑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进而演替成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②,高草种群数量下降是由密度制约因素引起的B.③取代②是因为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繁殖力较强C.经过较长时间发展,③就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人为干扰和生物因素均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答案 D解析 从①到②,高草种群数量下降是由烧荒、放牧引起的,烧荒、放牧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③取代②是因为②中出现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类释放出萜烯类化学物质,抑制了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进而演替成③,B错误;只有当环境条件适宜时,③才能通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演替到森林阶段,C错误。10.(2024·福州第一中学高三模拟)在中国悠久的淡水渔业养殖历史中,人们发明了高产低耗的“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为夏季一个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与水层优势种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空间和食物资源B.若引入喜栖池底水草,以虾、螺蛳为食的河蟹,可能会导致能量耗损增加,青鱼产量降低C.若多年后该池塘废弃,其中的优势种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该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与夏季相比,冬季该池塘中四大家鱼在各水层的分布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答案 C解析 废弃的池塘内仍然保留了土壤条件和多种生物,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二、非选择题11.(2024·广州白云中学高三月考)由于气候变化和工业污染等原因,广东某地的河涌和果园出现了河涌淤塞、果园减产、环境退化等问题。经过多年生态修复,现已被建成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垛基果林,成为受大众欢迎的湿地公园,其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长期种植单一品种果树,果园中容易出现某些害虫爆发式增长,为监测这些害虫的种群数量,在实践中常用____________法调查其虫卵的密度;一般在害虫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之前进行灭虫效果最佳。(2)修复过程中,用开挖沟渠的泥土堆积成垛基,在垛基上种植果树,逐渐形成稳定的垛基果林,这个过程发生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垛基果林包含深水塘、浅滩、草地和果树区,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3)当果林枝叶密度过大时,管理人员会对果林进行适度疏伐,剪去部分枝叶,试分析这样做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吸引更多的鸟类在该湿地公园栖居,请你为垛基果林设计一个种植方案,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样方 K/2 (2)次生演替 水平 (3)减少叶片相互遮挡,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4)种植多种当地植物,为不同的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12.(2024·福建龙岩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黄秋葵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素,深受人们喜爱,其制品可用于食品、医疗保健、美容等行业。虫害是影响黄秋葵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调查了黄秋葵种植园主要害虫棉蚜、棉大卷叶螟以及害虫天敌的种群密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棉蚜种群密度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选用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棉蚜与棉大卷叶螟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2)生态位重叠指数反映了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在空间、时间维度上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类生物之间时间生态位的重叠指数,结果如表所示。种类 棉蚜 棉大卷叶螟 瓢虫 蜘蛛棉蚜 - 0.139 7 0.859 3 0.302 6棉大卷叶螟 - - 0.404 5 0.722瓢虫 - - - 0.542 6蜘蛛 - - -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是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黄秋葵生长季,采用化学方法防治黄秋葵虫害时,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力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1点)。(4)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是群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______(填“能”或“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答案 (1)样方法 棉蚜个体小、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种间竞争 (2)瓢虫 棉蚜与瓢虫种群数量在同一时间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瓢虫与棉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高 (3)降低农药对黄秋葵和农田的污染程度;降低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毒害,充分发挥天敌控制虫害的作用 (4)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农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农田生物群落 农田生物群落属于人工生物群落,人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维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不能解析 (1)由于棉蚜个体小、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棉蚜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棉蚜与棉大卷叶螟都是黄秋葵种植园的主要害虫,二者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2)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类生物之间时间生态位的重叠指数,由图可知,棉蚜与瓢虫种群数量在同一时间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瓢虫与棉蚜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高,故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