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点强化练6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应用一、选择题1.(2024·厦门高三模拟)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啮齿草食动物,通过采食、挖掘等行为干扰高寒草甸,影响牦牛等家畜的活动。香鼬、猫头鹰、狐狸等都可以捕食高原鼠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原鼠兔同化的能量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高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香鼬、猫头鹰、狐狸等对高原鼠兔的捕食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代表了高寒草甸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值2.(2024·天津红桥区高三期末)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⑤之和为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⑤中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3.(2023·绵阳高三一模)如图为某一自然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1+c1+d1可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c中C.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d/c×100%D.由图可见,能量流动方向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4.(2024·天津芦台第一中学高三期末)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被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C.为防止农田鼠害,可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种群的同化量有三个去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5.(2023·三亚高三联考)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e表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①~⑨表示能量,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情况,不考虑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生产者,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②B.d代表分解者分解作用,图中的次级消费者是cC.③与⑧的差值可表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若用此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则应去掉太阳能及箭头,补充d→a箭头6.(2024·广东湛江第二中学高三联考)环保人员为探究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构建了标号为1、2、3三个水池,有机物浓度3>2>1,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统计了三个样池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与水层深度(Z)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水池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同化量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水池长期处于Zeu点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不能维持C.随着有机物浓度增加,浅水层的GPP变大,深水层的GPP变小,Zeu变小D.定期搅动池水会降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7.(2023·茂名高三一模)某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如图1。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某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如图2。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1还可以表示为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B.图1中的Ⅳ为分解者,能够利用各营养级传递来的能量C.图2中B的同化量与A的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为10%~20%D.图2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源均等,其增重3 kg至少消耗225 kg A8.(2024·佛山高三月考)研究发现,池塘中合理搭配鱼种,混养不同食性的鱼,利用较低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如图表示某个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没有画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一生态系统的组分B.图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鲤鱼处于第二、三营养级C.流入该池塘的总能量是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D.各种鱼类的粪便中的物质和能量能被浮游植物重新利用9.(2024·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期末)大闸蟹是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甲壳类动物,如图为大闸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字母a~k表示能量值(单位:kJ)。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h和i表示的能量来源不同,但都传递给分解者B.图中d代表用于大闸蟹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b的10%~20%C.大闸蟹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D.图中大闸蟹和次级消费者接收的同种信息只能调节两者的种间关系10.(2023·哈尔滨高三联考)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Q为输送到地球的太阳能中的大部分能量B.Q1/Q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太阳能→牧草→牲畜→人构成一条食物链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二、非选择题11.(2024·南昌高三模拟)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对新放置的二化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试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害虫种间竞争较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二化螟、褐飞虱、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和所处的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如表是该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 kJ/a)。种群 同化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消耗 传给下一营养级 传给分解者 未被利用甲 246 100 13 51乙 36 9 4丙 727 69 470①种群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kJ/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②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科研人员利用稻螟赤眼蜂来防治二化螟,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023·广东百师联盟高三联考)互花米草是一种外来物种,给当地物种带来一定的冲击,威胁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互花米草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入侵后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常呈现“________”形增长。调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法。(2)芦苇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在东海岸10个湿地进行调查,在每块湿地________________,选取3~5个取样点,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测定相关数据,结果如图1。如图1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果可以说明互花米草受水盐波动影响较小,推测这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3)图2为某海岸湿地的部分能量流动图[单位:MJ/(m2·a)]。由图2可知,输入该湿地生产者的总能量为______MJ/(m2·a),用于该湿地植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MJ/(m2·a)。A部分的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湿地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13.(2023·辽宁大连八中高三模拟)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某秧藕养鱼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字母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3)鱼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若种植的莲藕数量过多,会造成鲢鱼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夏季,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__________诱捕池塘上空的飞蛾作为鱼类的补充食物。(4)秧藕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群落水平阐述其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该立体池塘生态系统长时间无人管理,使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强化练6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应用(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4·厦门高三模拟)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啮齿草食动物,通过采食、挖掘等行为干扰高寒草甸,影响牦牛等家畜的活动。香鼬、猫头鹰、狐狸等都可以捕食高原鼠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原鼠兔同化的能量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高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香鼬、猫头鹰、狐狸等对高原鼠兔的捕食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代表了高寒草甸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值答案 D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代表了高寒草甸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而不能代表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值, D错误。2.(2024·天津红桥区高三期末)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⑤之和为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⑤中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答案 C解析 输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①⑤与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故①⑤之和小于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⑦,这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草的同化量,且被植食性动物摄入,故包含在①中,B错误;提高植食动物同化量③与被植食动物摄入量②的比值,可以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④不能表示植的同化量,②也不能表示植物的同化量,且图示中二者为同一营养级中的能量,D错误。3.(2023·绵阳高三一模)如图为某一自然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1+c1+d1可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c中C.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d/c×100%D.由图可见,能量流动方向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答案 C解析 图中d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d=a1+b1+c1+d1,a1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故图中b1+c1+d1可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A正确;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图中g为太阳能,a为生产者的同化量,h为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可以表示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c中,B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图中a为生产者的同化量,d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故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至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d/a×100%,C错误。4.(2024·天津芦台第一中学高三期末)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被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C.为防止农田鼠害,可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种群的同化量有三个去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答案 D解析 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使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较少,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错误。5.(2023·三亚高三联考)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e表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①~⑨表示能量,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情况,不考虑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生产者,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②B.d代表分解者分解作用,图中的次级消费者是cC.③与⑧的差值可表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若用此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则应去掉太阳能及箭头,补充d→a箭头答案 D解析 图中a代表生产者,②表示其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A错误;图中d代表无机环境,图中的次级消费者是c,B错误;③表示c同化的能量,⑤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③与⑤的差值可表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⑧表示c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若用此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则太阳能是多余的,且缺少无机环境指向生产者的箭头,即应去掉太阳能及箭头,补充d→a箭头,D正确。6.(2024·广东湛江第二中学高三联考)环保人员为探究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构建了标号为1、2、3三个水池,有机物浓度3>2>1,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统计了三个样池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与水层深度(Z)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水池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同化量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水池长期处于Zeu点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不能维持C.随着有机物浓度增加,浅水层的GPP变大,深水层的GPP变小,Zeu变小D.定期搅动池水会降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答案 D解析 图中Zeu的含义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和呼吸作用散失量相等时所对应的水深,长期处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和呼吸作用散失量相等这种状态时,没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无法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所以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B正确;搅动池水破坏表层生物层的同时,将底层低溶解氧的水提升到表层,有利于微生物分解作用,为生产者提供较多的无机盐,会增加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GPP)及呼吸作用散失量(R),D错误。7.(2023·茂名高三一模)某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如图1。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某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如图2。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1还可以表示为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B.图1中的Ⅳ为分解者,能够利用各营养级传递来的能量C.图2中B的同化量与A的同化量的比值一般为10%~20%D.图2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源均等,其增重3 kg至少消耗225 kg A答案 D解析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置的情况,生产者的数量比初级消费者少,A错误;能量金字塔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图1中的Ⅳ为消费者,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A、B代表两种生物,没有包含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C错误;图2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源均等,其增重3 kg至少消耗A的量为1.5÷0.2÷0.2+1.5÷0.2÷0.2÷0.2=225(kg),D正确。8.(2024·佛山高三月考)研究发现,池塘中合理搭配鱼种,混养不同食性的鱼,利用较低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如图表示某个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没有画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一生态系统的组分B.图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鲤鱼处于第二、三营养级C.流入该池塘的总能量是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D.各种鱼类的粪便中的物质和能量能被浮游植物重新利用答案 C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图中有3条食物链:浮游植物→鲢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其中鲤鱼处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各种鱼类的粪便中的物质能被浮游植物重新利用,但能量不能被重新利用,D错误。9.(2024·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期末)大闸蟹是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甲壳类动物,如图为大闸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字母a~k表示能量值(单位:kJ)。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h和i表示的能量来源不同,但都传递给分解者B.图中d代表用于大闸蟹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b的10%~20%C.大闸蟹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D.图中大闸蟹和次级消费者接收的同种信息只能调节两者的种间关系答案 A解析 图中h表示大闸蟹粪便中的能量,来源于植物同化的能量和饲料中的能量,i表示大闸蟹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A正确;图中d代表用于大闸蟹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B错误;大闸蟹是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甲壳类动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不仅是第二营养级,C错误;图中大闸蟹和次级消费者接收的同种信息,可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也可调节种群的繁衍,也可调节两者的种间关系,D错误。10.(2023·哈尔滨高三联考)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Q为输送到地球的太阳能中的大部分能量B.Q1/Q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太阳能→牧草→牲畜→人构成一条食物链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答案 D解析 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只是输送到地球的太阳能中极少的一部分,A错误;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包括昆虫、牲畜、鼠等,所以Q1/Q不能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食物链不包括太阳能,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C错误;鹰捕食鼠,食虫鸟捕食昆虫,保护鹰和食虫鸟,能有效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24·南昌高三模拟)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对新放置的二化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试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害虫种间竞争较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二化螟、褐飞虱、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和所处的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如表是该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 kJ/a)。种群 同化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消耗 传给下一营养级 传给分解者 未被利用甲 246 100 13 51乙 36 9 4丙 727 69 470①种群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kJ/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②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科研人员利用稻螟赤眼蜂来防治二化螟,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 (2)二者在水稻植株上的取食部位、食物成分等不同,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3)①7.85×108 16.27% ②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1)1组和3组对比可知,褐飞虱单独存在时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2组和4组比较,仅有二化螟存在的情况下虫体平均重量低于二化螟和褐飞虱共同寄生的虫体平均重量,故褐飞虱与二化螟共同寄生时可减弱二化螟种内竞争,利于二化螟虫体生长。(3)由于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表中能量数值可知,丙的同化量最大,为(727×106+69×106+470×106+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能量)kJ/a,甲的同化能量为246×106 kJ/a,乙的同化能量为36×106 kJ/a,故食物链为丙→甲→乙,则种群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69+246+470)×106=7.85×108 kJ/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46×106÷(7.85×108+727×106)×100%≈16.27%。12.(2023·广东百师联盟高三联考)互花米草是一种外来物种,给当地物种带来一定的冲击,威胁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互花米草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入侵后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常呈现“________”形增长。调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法。(2)芦苇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在东海岸10个湿地进行调查,在每块湿地________________,选取3~5个取样点,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测定相关数据,结果如图1。如图1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果可以说明互花米草受水盐波动影响较小,推测这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3)图2为某海岸湿地的部分能量流动图[单位:MJ/(m2·a)]。由图2可知,输入该湿地生产者的总能量为______MJ/(m2·a),用于该湿地植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MJ/(m2·a)。A部分的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湿地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答案 (1)J 样方 (2)种间竞争 随机等距取样 随土壤盐度的波动,互花米草叶面积变化不大,但对芦苇叶面积的影响较大 (3)133.5 80.3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9.3%解析 (1)互花米草的生存能力强,故入侵后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常呈“J”形增长。(2)芦苇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说明二者为种间竞争关系。进行调查时,对取样点的选择要求做到随机性,由于海岸呈长条形,取样时采用等距取样法。由图1可知,随着土壤盐度的波动,互花米草叶面积变化不大,但对芦苇叶面积的影响较大。(3)输入该湿地生产者的总能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133.5 MJ/(m2·a),其中净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为80.3 MJ/(m2·a)是用于该湿地植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部分的能量是指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该湿地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生产者同化的能量×100%=25.7/133.5×100%=19.3%。13.(2023·辽宁大连八中高三模拟)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某秧藕养鱼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字母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3)鱼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若种植的莲藕数量过多,会造成鲢鱼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夏季,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__________诱捕池塘上空的飞蛾作为鱼类的补充食物。(4)秧藕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群落水平阐述其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该立体池塘生态系统长时间无人管理,使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a 该生态系统输出及呼吸消耗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2)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n)/b×100% (3)莲藕的竞争会使浮游植物数量下降,鲢鱼的食物减少 黑光灯 (4)鱼类的立体放养使池塘群落具有合理的垂直结构,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的空间资源 (5)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解析 (2)图中的d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同化量,可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肉食性鱼类的同化量除了来自植食性鱼类还有来自饲料的,因此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c-n)/b×100%。(3)鲢鱼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而莲藕与浮游植物为种间竞争关系,若莲藕数量过多,莲藕的竞争会使浮游植物数量下降,鲢鱼的食物减少。(5)原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前一个群落的环境变化为下一个群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即有利的繁殖条件,使下一个群落良好的繁殖;或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了优势资源而使群落发生演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