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一、积累运用(10分) 班级举行“我是中国人”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悟革命精神】1.小语和父母一同观看了升旗仪式,回家后意犹未尽,写了如下感受。请你阅读后完成下列各题。(6分)今日凌晨4时许,我走进广场,器宇轩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令我感到分外肃穆。观旗区已经聚集了上千名观看升国旗的人,大家屏息敛声,翘首以待升国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护旗编队以抑扬顿挫的正步步伐走过长安街。6时11分,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 ”。这份记忆,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由(忠 衷)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和括号内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翘首(qiáo) 镌刻(juān) 忠B.翘首(qiào) 镌刻(juàn) 忠C.翘首(qiào) 镌刻(juàn) 衷D.翘首(qiáo) 镌刻(juān) 衷 (2)文段中画横线的四个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器宇轩昂 B.屏息敛声 C.抑扬顿挫 D.振聋发聩(3)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知民俗文化】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民俗是文化传承中最贴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 。 , 。 , 。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民俗的变异”。 ①当然,民俗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②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③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 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等等④比如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⑤而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展②⑤④①③ B.③②⑤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③④②①⑤【提自身能力】3.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甲]钱塘湖春行 [乙]城东早春白居易 杨巨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家清景在新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绿柳才黄半未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若待上林花似锦,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出门俱是看花人。A.甲诗尾联直接抒情,抒发对湖东景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乙诗“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C.甲乙两诗都描写了初春之景。甲诗中“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场景;乙诗首句的“清”字指早春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环境清幽。D.甲乙两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甲诗中,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是实写,白沙堤是想象之景是虚写。乙诗中,写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二、名著阅读(3分)4.【颂中国脊梁】根据目录,推断这部作品是(1)《 》。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指的是(2) (人名),他曾经对斯诺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3)《 》<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章长征第一节 童年时代 第二节 长沙时代 第三节 革命前期 第四节 国民革命时代 第五节 苏维埃运动 第六节 红军的成长 第一节 第五次“围剿” 第二节 整个国家的迁移 第三节 大渡河上的英雄 第四节 通过大草地三、综合性学习(4分)5.我市某中学准备开展有关“诚信”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面相关要求回答问题。(1)校团委准备组织一次对我市“诚实守信好人”的采访报道活动,下面是该活动方案的框架图,请将该框架图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2分)收集信息准备 采访提纲团队分工采编 实地采访主题:诚信的力量 编审稿件广播站报道 校园网公众号八年级组织开展以“诚信之旅”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使用对偶句。(2分)【赏壮美山河】6.学生会在文化长廊张贴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来彰显锦绣中华的风采。邀请你用本学期学过的诗句来为这些精彩图片作注。(7分)锦绣中华图片 风景名称 作注诗句瀑布 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了“悬泉瀑布,① ”的山水相映、动静结合的峻拔超脱画面。 荆楚大地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刻画了山岭原野“② , ”的开阔气势。 汉阳原野 崔颢在《黄鹤楼》中展现了“③ , ”的草木丰茂。 边塞关隘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摹了“④ , ”的雄奇壮美。 四、阅读理解(3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 题。(11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今年子月①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②冈,上青龙寺门。门高出,绝寰埃③,宜写目放抱。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日既④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冱云⑤驳⑥尽,太虚真气,如帐碧玉。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⑦,不见辙迹;至乙夜,帖悬天心。予喜方雪而望舒⑧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⑨视。 (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节选)[注释]①子月:即十一月。②崇:高高的。③寰埃:借指凡尘。④既:已经。⑤冱云:寒云。⑥驳:消散。⑦上征:上升。⑧望舒:借指月亮。⑨恣:尽情。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相与步于中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不见辙迹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C.予与友生喜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D.今之日尽得雪境 隐天蔽日(《三峡》)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9.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1分)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10.【甲】【乙】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写了共同的景物A ,写出了这一景物的特点是 B ,都运用了C 的修辞手法。【乙】文中体现了以上特点的句子是:D 。(4分)(二)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11-14题。(8分)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17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②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③魂兮归来,嘉名孔彰;魂兮归来,万古流芳。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④《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凝视棺椁,送别英雄。参加仪式的人们排起长队,向烈士献花致敬,并瞻仰烈士英名墙。⑤70多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截至2022年,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进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913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⑦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同志,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11.请你为这一则消息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不超过25字)(2分)12.“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在消息中有什么作用?(2分)13.第⑤⑥段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2分)14.70多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不惧强敌,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假如你在现场凭吊,请你用语言表达对烈士的敬意。(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6分)青少年情绪管理材料一①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以下是两个有关情绪失控的典型案例:②九年级学生小军(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上课时同学向老师说了这事,小军急眼了,对老师大声喊叫,然后摔门而去,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③八年级学生小霞(化名)特别爱玩手机,妈妈暂时把手机没收了,结果她去妈妈房间砸碎了花瓶、杯子,还一脚把门踢坏了……④针对青少年不擅长管理情绪的情况,中学教师卓老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青少年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冷静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学会和同伴交流沟通。教育硕士李女士也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情境的变化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能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被人所接受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材料二①某专家针对某地区456名13-20岁青少年的常见情绪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②当前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焦虑、无聊、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女生的积极情绪类型明显多于男生。在积极情绪类型中,平和、喜悦的比率,女生分别占 61.85%和 52.63%,而男生则为 56.56%和 38.18%。此外,男生的焦虑、愤怒、空虚、无聊等奔放的负面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冷漠、孤独等要多于男生。③以下为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原调查问卷为多项选择题。材料三①万教授: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学生情绪管理教育,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内容。②社会工作硕士许先生: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可以提升其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能力;反之,父母的冷漠和沉默会抑制其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发展。父母感情融洽的家庭,青少年更能够积极调控情绪。父母过分干预或者是任意放纵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产生消极影响。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材料一中的两位同学都不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都导致了不好的结果。B.受调查的青少年,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是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C.受调查男生的奔放的负面情绪多于女生,同样,男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也多于女生。D.如果青少年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也许会更加顺利。16.请从材料二的图表信息中,简要概括你得出的主要结论。(2分)17.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谈到了对青少年情绪管理的建议,请简要说说其内容上各侧重什么。(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7题。(11分)豇豆熟了 明前茶①春天的时候,姜伟的妈妈要去城里爸爸承包的快递点当老板娘兼包装打码女工。10岁的姜伟被留在乡村,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②妈妈觉得应该给儿子留一点儿蓬勃生长的希望,于是买了30 棵豇豆苗,在出发前亲自带着孩子在房前屋后栽下。③豇豆苗没过几天就站稳了。又是一个星期天,妈妈把孩子的四季衣裳都备好,一一给奶奶交代清楚,自己也收拾好行装。她还有最后一项任务-带着儿子给豇豆苗插架,她教姜伟如何引豇豆的藤蔓上架,边示范边指导:“瞧,硬扳硬拗是不行的,就像你们老师说的,教育孩子要顺势而为,我们对待豇豆的藤蔓也是这样。要顺着它的长势,把它逆时针轻轻盘绕在竹架上。”④最后一根藤蔓也上了架。妈妈解释为何要给豇豆搭架子:“整个夏天,豇豆会野蛮生长,互相争夺阳光并缠斗成一团。就像你们小孩子,若不上学,每天在田野上疯跑,那就会只长力气不长智慧。豇豆也是这样啊,长得太密了通风就差,容易倒伏或出现虫害,搭了架子,引导它们向高处走,向正确的方向走,产量才高。”说完这些,又向姜伟承诺说:“好好念书,好好帮村奶奶,等到豇豆开花的时候,最多等到嫩豇豆长到一尺多长,妈妈就会回来陪你了。”⑤豇豆花开了,妈妈没有回来;嫩豇豆长出来了,妈妈还是没有回来。那些藤蔓长长了,像花滑运动员一样,竭尽全力向远方伸手,它们旋转着,引颈盼望着,伶伶俐俐地舒展着。姜伟在豇豆地里与妈妈视频,晚上7点多钟,妈妈仍然在小山般的快递堆旁忙碌,她一面跟儿子说话,一面飞快地给快递称重,并给它们贴上电子标签。⑥视频结束,姜伟出神地瞅着豇豆花,恍惚间觉得那些高出他不少的豇豆藤带着满身的长髯悠然地走动起来,它们弯下腰,瓮声瓮气地向他问起近况。⑦姜伟随手采收的一小把豇豆,被奶奶包了豇豆锅贴。姜伟一口气吃了10 个。奶奶欣喜地说:“没想到大孙子这么喜欢吃豇豆,一根豇豆十来天就长成了,不及时收,会变老。豇豆吃不了,咱还可以把它做成豇豆泡菜,等你妈回来吃。"⑧奶奶要照看地里的农活,还要照顾叔叔家的一对年仅4岁的双胞胎,根本没空管这些豇豆。姜伟已经养成习惯,每隔三五天,就早早起来,先到豇豆地里拔草、浇灌,又将一尺半长的豇豆都摘下来,抱去水龙头下洗净,摊晾在团匾中。等放学归来,团匾上的豇豆已被吹干水分,可以做豇豆泡菜了。⑨姜伟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若干大号玻璃密封罐,他煮沸了花椒盐水,耐心放凉。像美髯公的飘逸长髯一样的嫩豇豆们,一层层紧密地盘绕着,被放进密封罐。接着,他将姜片、泡椒、蒜头与花椒盐水一并注入密封罐,又从爷爷那里讨得一小杯高度白酒,注入罐子里,增香防腐。姜伟用尽全力,盖紧了密封罐的盖子。⑩好了,红豆们,发酵去吧。或许,等你们变成金黄色,妈妈就会回来了。 照料30 棵豇豆,还要兼顾期末考试的复习,这个10岁男孩有些累了。一天,他放学回来,没有马上去侍弄菜地,而是在躺椅上睡着了。在初夏轻柔的风中,他梦见妈妈回来了,正在俯身亲吻他,并给他盖上了一条薄被子。 他暂时还不知道的是,妈妈真的在那个下午回来了。妈妈进门后,第一眼就看见堂屋长案上一溜儿放着的6个泡菜罐子。密封罐上都贴着白纸,姜伟以稚嫩的笔触画下采摘当天的天气与心情,并标注了日期。 通过这6个密封罐,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时光演化的痕迹、孩子成长的痕迹、盼望的痕迹。妈妈蹑手蹑脚地打开了最早泡进去的那一罐酸豇豆,尝了一根,她先是被酸出了泪水,接着,又被发酵的醇香惊住了。她久久回味,鲜中带咸,酸中带涩,涩中又有回甘,那久经酝酿的复杂滋味充盈了她的感官,让她感受到,自己归来的这一刻,是被思念的潮汐轻柔舔舐的。18.阅读选文,将空格中的相关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妈妈要离开,和姜伟一起栽下豇豆苗→在妈妈离开的日子里, ①→妈妈归来, ②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那些藤蔓长长了,像花滑运动员一样,竭尽全力向远方伸手,它们旋转着,引颈盼望着,伶伶俐俐地舒展着。20.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21.请简要分析第 段中豇豆的“复杂滋味”指什么。(2分)22.读完本文,你也许会产生许多感悟。请从思念、成长、教育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2分)三、写作(4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很多时候,成长是缓缓进行的,在雨雪风霜的洗礼中,在翰墨书香的浸润中……但有时,成长只是一瞬间的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次没有掌声的尝试,一句触动心灵的话语……都可能是成长的催化剂,助你完成华丽的蜕变。无论哪种成长,都是岁月的馈赠,都会镌刻出更美的你。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一: 陪我慢慢长大 题目二:成长就在一瞬间要求:①记叙文;②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先补全题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答题卡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缺考 违纪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公整,笔记清楚。 3.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填涂样例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条形码粘贴区(居中)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2分)1(1)[A][B][C][D] 2[A][B][C][D] 7 [A][B][C][D] (2)[A][B][C][D] 3[A][B][C][D] 15[A][B][C][D]第二部分: 主观题(50分)1.(3)(2分) 4.(3分) (1)《 》 (2) (3)《 》 5.(4分)(1) (2) 6.(7分)① ② , ③ , ④ , 8.(4分)(1) (2) 9.(1分) 有 皓 影 入 室 室 中 人 咸 谓 雪 光 射 来 复 开 门 偶 立 10.(4分)A B C D 11.(2分) 12.(2分) 13.(2分) 14.(2分) 16.(2分) (2分) 18.(2分) 19.(2分) 20.(3分) 21.(2分) 22.(2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答案1.(1)(2分)D(2)(2分)B A项,“器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昂扬,气度不凡。此处用来形容人民英雄纪念碑,使用有误。B项,“屏息敛声”形容小心翼翼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状。此处使用符合语境。C项,“抑扬顿挫”意为(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此处用来形容步伐,使用有误。D项,“振聋发聩”意为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用来形容升国旗口令,使用有误。(3)(2分)在“徐徐”前加上“国旗”。2.(2分)B 解答本题时,要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段叙述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文段第一句为总起句,概括介绍民俗的特点。第③句列出了三种民俗,“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的民俗”,对应文段第一句中的“最贴近身心和生活”,据此第③句应排在首位第②⑤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介绍民俗;由“而”可知,第⑤句应紧承第②句文段最后一句介绍“民俗的变异”现象,据此可以推断最后两个空应该填入第①句和第④句;第①句为民俗变异的现象,第④句为对这一现象的举例,故第①句应在第④句之前。据此分析,正确顺序应该是③②⑤①④。D二、名著阅读(3分)(1)《红星照耀中国》(2)毛泽东(3)《共产党宣言》三、综合性学习(4分)5.(1)(示例)本次采访报道活动以“诚信的力量"为主题,分准备、采编和报道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收集采访对象的信息,拟定采访提纲,做好团队分工;在采编阶段,先进行实地采访,再编审稿件;最后通过广播站、校园网、公众号进行宣传报道。(2)(示例一)与诚信相伴,和美德同行(示例二)携诚信上路,带素养回家(示例三)凝聚诚信力量,培育时代新风6.(7分)①飞漱其间 ②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每空1分)四、阅读理解(35分)(一)文言文(11分)7.(2分)B8.(4分)(1)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天已经晚了,(我们)被青龙寺僧人道深所挽留,于是被他引领带入寺堂中。9.(1分)有皓影人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10.(4分)A月 B皎洁 C比喻D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二)新闻(8分)11 示例: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2分)[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消息标题。作答时抓住导语部分,即消息的第①段,然后提取新闻要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事件),“17日上午”(时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地点),“88 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结果),然后把这些信息连缀起来,概括出一则消息所报道的事实。注意标题的简洁概括性。12 交代消息的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以及报道者等相关信息,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报道信息,也能进一步印证消息的真实性。(2分)【解析] 本题考查消息电头的作用。“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属于消息的电头,在消息中交代消息的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以及报道者等相关信息。作答时,要根据电头的作用,并结合消息的特点进行分析。13 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交代消息的背景,让读者了解烈士壮烈牺牲的原因和意义,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消息的前因后果,增强对烈士们的敬仰之情,突出主题,也使消息结构更加完整。(2分)【解析] 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第⑤⑥段追忆 70 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因而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消息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和环境条件,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有助于烘托、突出主题。作答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14 示例:敬爱的志愿军战士,你们是祖国的骄傲,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发扬你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2分)[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表达。针对志愿军烈士,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表明他们对自己的影响即可。注意要落实表现“敬意”的要求。非连续性文本(6分)15.C16.①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有很多。②大部分青少年会因成绩下降和学业不顺利及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冲突而出现负面情绪。③极少部分青少年很少有情绪低落的时候。17.材料一侧重“从个人方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材料三侧重“从学校和家庭方面注重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记叙文(11分)18.(示例)①姜伟尽心打理豇豆,并制作豇豆泡菜②品尝姜伟的豇豆泡菜,被泡菜的醇香惊住19.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豇豆藤蔓不断长长的情态,将豇豆藤蔓人格化,表现出姜伟对妈妈的思念和希望妈妈早日归来的渴盼心情。20.(示例)①充满智慧,善于教育。她和孩子一起种豇豆,给孩子示范指导如何让藤蔓爬上架,解释为何要给豇豆搭架子,并把这些和孩子的成长联系起来。②心思细腻,回来后品尝豇豆泡菜,内心感动于孩子对自己的深切思念。③勤劳能干。她熟知豇豆的种植方法,给快递称重、贴电子标签的动作飞快。(一点1分)21.“复杂滋味”指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不能陪伴成长的愧疚和无奈;对长时间不见孩子无尽的牵挂和思念,对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喜悦。22.(示例一)思念:豇豆是妈妈与姜伟一起种下的,豇豆的长大预示着妈妈即将归来,姜伟对豇豆的细心照料,正表现了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它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姜伟深深的思亲之情。(示例二)成长:从开始种豇豆,到豇豆长大、开花、结果,这印证了姜伟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姜伟深深体会到豇豆成长的不易,且将对妈妈的思念寄予豇豆之中。这个环节,让我深深体会到生活中要做一个懂事、体谅父母的好孩子。(示例三)教育:本文故事用豇豆的成长需要用架子引领,给它生长的方向,以此来教育孩子要走正路,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孩子。通过这篇文章,我深深体会到,要成人成才需要自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卷.docx 语文答案.docx 语文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