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基础知识综合(7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各小题。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A】(领悟/领略)时序之美。春天,花仙子盛装lì临,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liáo亮响起,【B】(传递/传达)着春的气息,① 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热烈而又粗犷的夏雨迫不及待,它的到来,就更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② 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夜晚,玻璃窗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甲】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乙】这些文学作品已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①lì临 ②liáo亮 ③应和: ④粗犷(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1分)A.语段中的【A】【B】处分别选填括号内的“领略”“传递”比较合适。B.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四季”“喜悦”“响声”“奉献”都是名词。C.画波浪线的①②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语段中【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应当是顿号和省略号。(3)文段末画横线语句有语病,请把它修改后写下来。(2分)二、综合性学习(3分)2.请你参加以“交友要慎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活动一:品称谓】古人对朋友的成为有很多,不同的称谓代表着不同的朋友类型。请根据下列内容,写出与之对应的称谓。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称为 之友。②不拘年岁辈分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为 之友。(2)【活动二:赞友情】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首赞美友情的小诗,请补全诗句,使之与上下文构成一组排比句。那一天,你把友谊的痣点在我的额上,从此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那一天,你把友谊的花递到我的手上,那一天,你把友谊的琴带到我的身边,从此美妙的歌声围绕着我……三、诗歌鉴赏(3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从体裁上来说是七言律诗,题目中“左迁”的意思是降职。B.首句写“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了时令是早春,融情于景。C.次句中“闻道”表惊讶担忧,“过五溪”写出被贬地龙标并不遥远。D.后两句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明月人格化,创设托月相送的意境。4.老师强调要慢速、低沉地朗诵这首诗,请你结合本诗抒发的情感简要分析老师这样强调的原因。(1分)四、名著阅读(5分)5.完成下面小题小深同学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做了读书笔记,请你将他的批注补充完整。《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朝花夕拾》原名《① 》,是 ② (人名)撰写的十篇③ (体裁)。我们可以在这里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心路历程。《二十四孝图》 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重点描写了他在阅读《④ 》、 《⑤ 》两个故事时所引发的强烈反感。五、名句名篇默写 6.经典诗文默写(8分)(1)回乐烽前沙似雪, 。(2) ,落花时节又逢君。(3)水何澹澹, 。(4) ,无人送酒来。(5)《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抒发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6)《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句是: , 。六、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材料二: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②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宋濂《王冕读书》)【注释】①已:止,罢。②已而:不久,过后。③曷:何,怎么,为什么。④依:投靠。⑤恬:安然。7.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太丘舍去 (2)元方入门不顾 (3)恬若不见 (4)陈太丘与友期行8.下列词语中哪一项不属于敬词?( )(1分)A.敝人 卑职 B.令郎 令尊 C.惠顾 惠赠 D.贵庚 垂爱9.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 )(1分)A.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B.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C.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友人惭,下车引之。11.【甲】文中的元方和【乙】中的王冕两个儿童的人物形象,各有其性格特点,你更喜欢哪一个?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由。(2分)七、现代文阅读(一)同学们开展了美文欣赏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任务。(12分)故乡的冬 段佩明①故乡的冬,是北风掀开帷幕的。②立冬过后,一阵阵北风,打着唿哨,携着一场场寒流,在山谷穿梭,把秋渲染得五彩缤纷的色彩,一点点地带走。四周的山峦化作天然屏障,也抵挡不住风的决绝,北风依然越过土墙,穿过门缝,吹进我们的衣裳,让人体会到俗语“冷在风里”的况味。③故乡的冷,是湿冷,是那种侵肌透骨的冷。凛冽的寒风刮起来,就像带了一把锋利的刀,于是孩子们细皮嫩肉的手,就冻成了红萝卜,脸蛋自然也抹了胭脂一样,红彤彤的。但是在如此冷的环境里,乡村的一景一物却有动人的温情。④河流被北风来回搓拧,河水没有夏日那么丰满,瘦了不少,少了一些往日的妩媚,却多了几分天真。和煦的阳光下,河水开心地踱着步,俏皮地眨巴眨巴眼睛,眼中有光。河边的芦苇被风染白了头,但腰杆笔挺,有男子汉的气魄和傲骨,誓与寒风打一场持久战。⑤稻子全都收回家,田野终于回归空旷开阔,翻耕过的土壤黑中带黄,像浓浓的陈酿,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田埂上和沟渠中的野草,枯槁的叶,苍黄的茎,在寒风中摇曳,它们褐色和赭色交错,与大地浑然一色。田里新种下的油菜和小麦,刚刚长出幼苗,却经风沐霜,诠释着生命的顽强。那浅浅的绿,为萧凛的冬天增添了一抹亮色。⑥故乡的冬,朔风凌厉,寒气飕飕,公鸡打鸣的热情降至谷底,窝在屋檐下一声不吭;土狗也变得慵懒,蜷缩在草窠里,只顾贪睡;老牛趴在草垛下,眯着眼,悠闲地反刍,咀嚼着难得的清闲时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上下跳跃,试图在草垛中找出两粒谷子,聊以果腹;一群大白鹅凫在池塘里,也不引颈高歌,而是漫不经心地梳理羽毛,偶尔拨动几下脚蹼,漾起纹浪涟涟,惊扰了一池清梦。⑦雪,是故乡冬天最美的诗章。⑧故乡的第一场雪,往往下得匆忙,下得寥落,零零碎碎飘着,还没有落地就融化了,让企盼已久的孩子空欢喜一场。农民期待一场大雪,“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地里油菜、小麦正需要厚雪保墒①,真是天遂人愿,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呼啸的寒风中,雪越下越大,飘飘洒洒落在檐下,落在庭院,落在田野,落在农民心里。一夜风,一夜雪,清晨起来,村庄、山坡、田野一片素白,村庄愈发安静,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童话王国,充满了神秘与梦幻,是孩子们的天下。他们堆雪人,打雪仗,忙得不亦乐乎!⑨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大雪过后,烘火取暖是必不可少的景致。清晨,炊烟袅袅升腾,人们从灶台里掏出炭火,着手准备人手一只的火箩。小巧玲珑的火箩,有弧形把手,拎着不烫手,携带方便,成了上年纪的老人离不开的取暖之物。邻里坐在一起,人人焐着一只火箩,拉家常,说古今,生活的恬淡融化在火箩的温暖里。为一家老小操碎心的主妇,忙完家务,便坐在烘桶边飞针走线,把对家人的爱,缝进温暖厚实的棉衣棉鞋里。⑩故乡的冬洒满了时光的和暖,虽然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却阻挡不了游子踏雪而归的脚步。那风,那雪,那炊烟,那火箩,铭刻在游子心中,成了一幅温暖如春的画卷。(刊载于2023年12月11日,有删改)【注】①墒(shāng):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12.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将下图补充完整。(4分) (1) (2) (3) (4)13.品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4分)(1)河边的芦苇被风染白了头,但腰杆笔挺,有男子汉的气魄和傲骨,誓与寒风打一场持久战。(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稻子全都收回家,田野终于回归空旷开阔,翻耕过的土壤黑中带黄,像浓浓的陈酿,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14.选文与《济南的冬天》有相同之处,请你结合两文内容,分别从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母爱的颜色①搬到这个小区,我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 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③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④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 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⑤直到有一日,小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惊奇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⑥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是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是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 ”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地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⑦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⑧母爱,本无所谓颜色。所谓颜色,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选自《儿童文学》,有删改)文章第②段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3分)文章以“母爱的颜色”为题,有哪些好处? (不少于两点)(2分)18.文章第⑥段画线句与【链接材料】中的两位母亲都希望孩子活得“好好”的,但两位母亲的希望中又有各自的想法和期盼,请分别说明。(2分)【链接材料】“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八、作文(40分)19.人生的长河中,我们会与无数的人相遇、相识、相知。你,可能是我的朋友,用真挚的情谊为我驱散孤独与迷茫;你,可能是我的老师,用渊博的知识为我点亮智慧的灯塔;你,可能只是陌生知己,却用短暂的交集,教会了我许多真谛。让我们一同感受那份因相遇而生的幸福,珍惜生命中每一次美好的邂逅。请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以“遇见你,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_x000F_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参考答案:1.(1) 莅 嘹 hè guǎng(2)B.“奉献”是动词(3)我已对这些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2.(1) 患难 忘年(2)从此诱人的芬芳陪伴着我;3.D 解析A.这首诗从体裁上来说是七言绝句;并非是“七言律诗”;B.首句写“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了时令是晚春,融情于景;C.次句中“闻道”表惊讶担忧,“过五溪”写出被贬地龙标非常遥远;故选D。 4.因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忧虑和同情;通过慢速、低沉的朗诵,更好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哀伤与同情。5.(1) 《旧事重提》 鲁迅 回忆性散文集 郭巨埋儿 老莱娱亲6. 受降城外月如霜 正是江南好风景 山岛竦峙 强欲登高去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7.(1)离开(2)回头看(3)像,像……一样。 8.A 9.B 10.(1)(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 11.元方,懂礼明信,聪慧机智,方正;王冕,勤奋好学。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一:我更喜欢元方。他聪慧机智,面对友人指责能据理反驳;方正不阿,友人道歉仍“入门不顾”。其品质值得学习。示例二:我更喜欢王冕。他勤奋好学,放牛时偷入学舍,夜晚借光苦读,执着求知的态度令人敬佩。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12. 故乡的冬,是北风掀开帷幕的 描写故乡冬日的河流与河边的芦苇 描写故乡冬日土地上的各种植物 描写下雪时的情景及雪后人们烘火取暖的生活场景 13.(1)“笔挺”意为“站立的东西不歪斜”,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边芦苇以人的情态,写出了芦苇在寒风的摧残之下依然坚挺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芦苇坚韧品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黑中带黄的土壤比作“浓浓的陈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壤肥沃、散发芬芳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田野的赞美之情。 14.表现手法:两文都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本文通过描写故乡冬天里的景物与人们的活动,抒发了对故乡冬天的怀念、喜爱之情;《济南的冬天》中作者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等如诗如画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抒情方式:两文都有使用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本文中用“雪,是故乡冬天最美的诗章”等语句,直接抒发故乡的冬天带给作者温情美好的感受;《济南的冬天》中作者用“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等语句,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赞美。15.插叙,补充交代这个家庭的变故,为后文母亲给家中物品涂红、绿两色,让孩子远离伤害做铺垫。 16.运用外貌描写(或细节描写),通过描写孩子的妈妈鱼尾纹过早地爬上了眼角、头上的白发依稀可见等特点,刻画了孩子妈妈因为生活不幸、过度操劳而憔悴早衰的形象,表达了“我”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17.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形象地表达了母爱的内涵;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成长;暗示文章的线索;揭示主题。 18.本文母亲的希望:儿子能够远离和逃避伤害,平安健康地活下去。链接材料中母亲的希望:儿子能够恢复生活的信心,勇敢、乐观、坚强地活下去。19.审题:“遇见你,是一种幸福”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内涵。首先,“遇见”是关键词,它指向一种偶然或必然的相逢,这种相逢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也可以是人与物、人与思想、人与经历之间的。其次,“你”是一个泛指,可以是具体的人(如朋友、老师、陌生人),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一本书、一段经历、一种思想)。最后,“是一种幸福”则强调了这种相遇带来的正面情感体验和价值。立意:感恩与珍惜:强调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次有意义的相遇都是值得珍惜的,我们应该心怀感恩,珍惜这些相遇带来的美好和成长。启迪与成长:通过描述与“你”的相遇,展现自己在思想、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和变化,强调相遇的深远意义。情感共鸣: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与“你”相遇后内心的触动和共鸣,传递出温暖人心的力量。选材构思:具体人物: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对你影响深远的人,如朋友、老师、家人等,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他们如何在你的人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给你带来幸福和成长。抽象概念:可以选择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段旅行经历等,通过描述这些经历如何触动你的心灵,让你在思想上有所启迪,情感上有所升华。组合选材:也可以将具体人物和抽象概念相结合,通过多个维度的相遇,展现你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和感悟。构思:开头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故事开头,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引出“遇见你,是一种幸福”的主题。主体详细叙述与“你”相遇的过程和感受,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展现相遇带来的幸福和成长。可以采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可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或者对“你”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结尾要简洁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七年期中语文试卷.docx 2024-2025年度七上语文试卷答案.docx 七年语文答题卡作文格.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