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年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练习(一)生物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2.全卷共两道大题,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笄(jī)蛭涡虫是一种肉食扁形动物,主要以蚯蚓和蛞蝓(俗称鼻涕虫)为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它们的身体呈扁平状,称为“耳突”。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黏膜,可以用来保护身体和进行呼吸。关于笄蛭涡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侧对称 B.有口有肛门 C.身体扁平 D.身体可分为前后、左右、背腹2.秀丽隐杆线虫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对其相关研究曾多次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动物与其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A.沙蚕 B.血吸虫 C.蛲虫 D.猪肉绦虫3.蛭是一种环节动物,通过吸盘吸附在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身体内有脊柱 B.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生活在海洋中C.身体呈辐射对称,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D.医学上可以利用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4.“世界珍珠看中国,中国珍珠看诸暨”,在浙江诸暨珍珠市场,各种大小的珍珠琳琅满目。珍珠是外界异物进入珍珠蚌内,接触到其外套膜,让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层层包裹形成的。而珍珠蚌是一种软体动物,下列关于软体动物叙述正确的是( )A.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B.大多身体有分节C.身体大多呈圆柱形 D.大多不具有贝壳5.麻辣小龙虾是许多人夜宵的最爱,有一句诗“戴盔披甲舞长须,刀剑随身一勇夫”描述的正是小龙虾。你认为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的理由是( )A.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生活在水中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6.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指的是( )A.青鱼、草鱼、鳙鱼、鲤鱼 B.青鱼、草鱼、鳙鱼、鲢鱼C.青鱼、鳙鱼、鲢鱼、鲫鱼 D.带鱼、鲫鱼、鲢鱼、草鱼7.取鲜活虾蟹等河鲜,用丰富的蘸料常温或低温下腌制几个小时即可成为一道特色美食——“潮汕生腌”。在享受“潮汕生腌”美味的同时也引发大家对生食河鲜安全性的担忧。以下关于寄生虫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吃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螺可能感染华支睾吸虫B.预防寄生虫的方式之一是要吃煮熟的淡水生物C.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宿主之一D.身体强壮的人不会被寄生虫感染,生食河鲜无忧8.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A.爬行动物 B.节肢动物 C.软体动物 D.哺乳类动物9.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殖,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壁虎和长颈鹿 B.鲨鱼和青蛙 C.大鲵和乌龟 D.家鸽和金丝猴10.下列动物中,属于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两栖动物 B.鱼类 C.爬行动物 D.环节动物1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燕子和鸳鸯适于飞行的特点不包括( )A.身体呈流线型 B.羽毛有保温作用C.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D.胸肌发达,驱动双翼上下扇动12.小狗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产出,出生后就会吮吸乳汁,这种生殖方式的意义是( )A.提高狗的产仔率 B.保护幼仔免受伤害C.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D.预防食物短缺13.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节炎是因为关节头病变 B.骨骼肌两端的肌腱有可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C.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肌肉组成 D.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14.动物区别于植物的特征之一是可以运动,那么对于动物而言运动的意义是( )①利于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 ②利于寻找食物③利于逃避敌害 ④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其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孔雀开屏”属于繁殖行为 B.“乌贼喷墨”属于取食行为C.“小狗撒尿”属于防御行为 D.“大雁南飞”属于领域行为16.下列动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A.鸵鸟——飞行 B.蝗虫——奔跑 C.蜈蚣——跳跃 D.鲨鱼——游泳17.下列关于狒狒群体中的“头领”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优先享用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栖息场所C.是一个生殖能力强的雌性狒狒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18.“人多力量大”是动物的社会行为对此作出的最好诠释。动物的社会行为不包括( )A.蜜蜂成员的分工合作 B.两性识别C.狒狒的等级制度 D.狼的群体生活19.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获得的有机物中,有一部分在它们体内被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帮助植物传粉 D.维持生态平衡20.雷达的发明模仿的是下列哪种动物( )A.苍蝇 B.蝗虫 C.蝙蝠 D.猫头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7分)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探究蚯蚓的呼吸(1)观察蚯蚓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目的是____________。探究活动二:探究昆虫气体通道的位置(2)将蝗虫的胸部、腹部插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它会死亡,这是因为蝗虫体表的______被水淹没所致,该结构与体内气管相连,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探究活动三:生物课上老师带领学生探究鱼的呼吸,他们选择通体透明的玻璃鱼作为实验材料,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鱼缸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呈淡蓝色,随水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先变绿色再变成黄色)。(3)观察鱼的呼吸过程:玻璃鱼在水中游泳时,口和鳃盖后缘在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是鱼在______。把淡蓝色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滴加在鱼口的前方4~5滴,发现溶液从鱼的口进入,经过鳃后,从鳃盖后缘流出。(4)判断鱼的呼吸器官:淡蓝色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后变黄色,这是因为鱼口周围水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低,流出鳃盖后缘的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说明小鱼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证明小鱼的呼吸器官是______。它是由许多细的______组成,其上密布着丰富的______。探究活动四:探究家鸽的呼吸(5)上图为家鸽呼吸系统组成图,家鸽体内有发达的②与③相通,每呼吸一次,在[③]______内进行2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22.(5分)下图是家兔和狼的牙齿,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______是狼的牙齿,因其有[ ]______。(2)图中①适于______食物,[②]______适于咀嚼食物。除此之外,家兔的消化道中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家兔的草食生活习性相适应的。23.(6分)生物圈中动物的种类繁多,它们给美丽的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自然界中的生物多姿多彩,命运息息相关。资料一:珊瑚是由珊瑚虫构成的集合体,它的斑斓色彩来自身上的共生藻类。若海洋环境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藻类离开珊瑚体,从而显露出珊瑚虫分泌的碳酸钙外壳本身的白色,形成白化现象。(1)珊瑚虫这种生物从分类上属于______动物,其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是______。资料二:白唇树蜥,俗名箭鬃马(如图),是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被称为“中国最漂亮的蜥蜴”,身体能随环境变化而变色。(2)白唇树蜥体表覆盖______,卵外有坚韧的______起保护作用,能保证在陆地发育成幼蜥。资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了南极的马里恩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到了小岛上。两年后,老鼠的数量迅速增加,为了消灭老鼠,探险队运来了四只家猫,结果,老鼠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猫迅速繁殖,最终成了灾难,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为挽救鸟类,南非当局用直升机向猫扫射。(3)资料中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正常生态系统保持这种状态就是生物的种类、生物的数量和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24.(6分)下图是人体上臂的两组肌肉协调活动及关节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如图B所示,每一块骨骼肌由[③]肌腹和[④] ______组成。(2)手垂直提重物时,图A中①处于_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3)如图C所示,是哺乳动物运动系统中的关节,关节在运动中起______作用。(4)图C中能使关节运动更灵活的是[⑤]______和关节腔内的滑液。(5)在运动时过于激烈,有可能使图C中的[①]______从[④]______中滑脱出来,称为脱臼。25.(6分)某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动物行为的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准备了仓鼠和蚂蚁等小动物,想通过实验的方法继续对动物的学习行为进行探究。探究活动一: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为了研究动物的行为,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探究实验。图1 图2(1)请将下面同学们的部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①根据仓鼠大小制作迷宫。②实验前让仓鼠饥饿1天,仅提供水给仓鼠饮用。③如图1,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适量鼠粮,再从迷宫的入口处放进仓鼠,同时用秒表计时。记录仓鼠从入口到达出口的时间。④让仓鼠重复多次进行取食,直到仓鼠每次走迷宫所需的时间变化不大为止。⑤将每次仓鼠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进行统计,绘制成柱形图,如图2所示。⑥分析如图数据,得出结论:仓鼠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______。可见仓鼠的走迷宫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积累而获得的,从行为获得途径来说,是______行为。(2)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变量唯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每次投放不同口味的鼠粮 B.每次都减少投放鼠粮的量C.每次更换不同结构的迷宫 D.每次在同一安静环境进行(3)生物老师认为本小组还需要重复本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活动二:探究蚂蚁的通讯小风同学想探究蚂蚁的通讯,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下列是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①在盛有少许清水的水槽中放三块小石头,形成A、B、C三个“小岛”。用小木条作“桥”,连接A岛与C岛、B岛与C岛,这样蚂蚁只能通过“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②先将蚂蚁放在C岛上,在A岛上放一些红糖,在B岛上放等量食盐,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发现大多数蚂蚁会沿“桥”1到达A岛。③用毛笔把蚂蚁放回C岛,将“桥”1和“桥”2调换位置,发现大多数蚂蚁仍然会沿着调换位置后的“桥”1到达B岛。④把蚂蚁用另一支毛笔放回C岛,在蚂蚁爬过的“桥”1上喷一点香水,发现大多数蚂蚁不再爬上“桥”1。请结合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根据实验步骤,最好将这些室外捕获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并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使这些蚂蚁始终处于______(填“饥饿”或“饱食”)状态。(5)在不干扰蚂蚁活动的情况下给“桥”1喷一点香水,蚂蚁队伍出现混乱状态,在短时间内不能准确地走向目的地,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024—2025年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练习(一)生物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 2.C 3.D 4.A 5.D 6.B 7.D 8.B 9.D 10.C 11.B12.C 13.C 14.D 15.A 16.D 17.C 18.B 19.A 20.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1)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 (2)气门 (3)呼吸 (4)鳃 鳃丝 毛细血管 (5)肺22.(1)B ③ 犬齿 (2)切断 臼齿23.(1)腔肠 刺细胞 (2)鳞片 卵壳 (3)维持生态平衡 所占比例24.(1)肌腱 (2)收缩 (3)支点 (4)关节软骨 (5)关节头 关节窝25.(1)越短 学习 (2)D (3)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合理即可) (4)饥饿(5)香水对蚂蚁的通讯造成干扰(或香水干扰蚂蚁的信息交流,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