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目录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3.统治危机的初显2.疆域的奠定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一)康乾盛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并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它是中国古代帝制时代最后一个盛世。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从1700到1794年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周武《论康乾盛世》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若要将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雍正皇祖、皇考至朕躬百余年来,皆亲揽庶务,大权在握…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乾隆1、皇帝勤政,乾纲独断,大权独揽(二)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尔即招祸矣。”“……所批殊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此番出巡,朕以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旨,断不假手于人。故凡所奏事件,惟联及原奏人知之。”——康熙帝【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奏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奏折制度(密折制)特点:作用:迅速、机密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二)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1.推行奏折制度①特点:迅速、机密。②作用:材料 所谓的密折……为保密起见,在纸封外绑以木夹板,并贴以印花,后来甚至用带铜锁的特质皮匣包封密折,然后通过驿站,或由专差交兵部捷报,或遣亲信之人专程送至奏事处,由奏事官接受登记之后,交奏事太监直送皇帝亲自拆阅。——《中国历史新编》(康熙五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奏进台湾番子土产芒果等物折康熙:知道了,此等东西皆无用,不必再送来(雍正十三年五月十五)福建水师提督:奏报台湾番妇拾金不昧折雍正:览努尔哈赤(清太祖)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南书房雍正军机处满洲贵族组成决定军国大事草拟御旨处理奏章3.设立军机处(1)时间:雍正帝(2)原因:直接:处理西北军务;根本:加强君主专制。(3)职责: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跪受笔录、承旨传达。)(4)性质:中枢秘书机构,无决策权。(5)特点: ①简:机构简单、朝臣兼职; ②速:办事效率高;③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6)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设立军机处皇帝内阁工部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南书房军机处:军国大事军机处过程(清初)(康熙)(雍正)皇权受限皇权加强皇权发展到顶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历程:中外朝制度巩固二府三司制加强明:废宰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顶峰三公九卿制开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中书省一省制反弹汉隋唐宋秦明清元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乃至废除。4.大兴文字狱(1)目的:为了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2)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禁锢了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进步。雍正时期,查嗣庭出“维民所止”的考题,被疑心是砍“雍正”的首级,查嗣庭被杀。乾隆时期,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被疑在清朝前加污名,斩首。二、疆域的奠定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二、疆域的奠定(一)收复台湾(东南)①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②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郑成功像(二)反击沙俄(东北)②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雅克萨反击战①雅克萨之战(1653—1689)内容(三)管辖西北①17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乾隆)。◎平定准噶尔形势图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③蒙古族地区:盟、旗两级单位。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乾隆)。(四)管理西藏◎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用于“金瓶掣签”仪式①清初: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②1727年,设驻藏大臣;(雍正)③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乾隆)作用⑤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政策。(五)改土归流(西南)参照课本78页“历史纵横”④金瓶掣签仪式(西藏)内地分立18省,设巡抚、总督治理。演变:明朝初设,清继承完善。特点:①分省设抚,跨省设督。②督抚的职能:由监察到统领一方。③从临时派遣到专设。意义:①提升了地方事务处理的效率。②实现了以文制武,维护中央集权。③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出现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督抚制度补充:清朝内地管理机构①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②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稳定;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思考: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2)影响:①中央集权与地方部分自治相结合;②尊重少数民族传统;③借助宗教强化管理。(六)清朝疆域◎清朝形势图(1820年)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三、统治危机的初显表现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3.5亿乾隆六年 (1741年) 1.4亿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4.1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3亿 咸丰元年 (1851年) 4.3亿1.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清朝人口数量统计表(一)内部危机2.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频发(一)内部危机和珅抄家清单: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两一个的)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15800元、制钱150万文……所有物品总计约10亿两白银,真是富可敌国。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1.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二)外部危机乾隆接见小斯当东清廷官员劝说马戛尔尼使团行跪拜礼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广州十三行(清)2.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二)外部危机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康熙时期:四口通商——粤闽浙江乾隆时期: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The En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