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对翠鸟动态的描写,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2.抓住节点,梳理顺序,学习慢镜头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教学重难点】1.研读对翠鸟动态的描写,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2.抓住节点,梳理顺序,学习慢镜头观察的方法,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教学流程】一、立足起点,指向“写了什么”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船头的鸟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作者心里冒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作者正想得入神,翠鸟开始行动了,它在干什么?(翠鸟在捕鱼)2.对比课文读一读,只用一个动作“捕”,这样写好不好?出示:A.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B.我正想着,翠鸟开始捕鱼。预设:只用一个动作“捕”,没能把捕鱼过程写清楚。3.那文中是如何将捕鱼过程写清楚的呢?请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冲、飞、衔、站、吞)4.翠鸟有这么多动作,我们用手势来体验一下捕鱼的过程。5.借助动作词,谁能说清楚翠鸟捕鱼的过程?二、揣摩语言,指向“为什么写”1.这么多动作,猜猜捕鱼的过程有多快。别瞎猜,再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根据。(预设:关键词“一下子”“没一会儿”。)2.视频验证:别眨眼,从翠鸟离开枝头到回到枝头,数一数一共有几秒。(三秒)3.现场体验:请一位同学从教室这头“飞”到那头,模仿翠鸟捕鱼的过程。点拨:这位同学气喘吁吁,所用时间还是超出了三秒。再看翠鸟,三秒之内几个动作一气呵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动作敏捷)4.联系生活:如果让你下水抓鱼大概花多长时间?渔夫撒网捕鱼大概花多长时间?这样一对比,你觉得翠鸟技术怎样?点拨:将动作写具体,表现高超的捕鱼本领。5.指导朗读:让我们再回味一下翠鸟动作的行云流水。三、抓住节点,指向“怎么写的”1.这么多动作中,哪一个动作告诉你翠鸟捕到了鱼?(衔)2.有一个小马虎,把其他动作词打乱了。你能帮它们排排队吗?3.学生排序,说明理由,相机完成示意图:出示慢镜头图片,讨论应该贴在哪个动词下面。(图1:翠鸟冲向水面;图2:翠鸟飞起,口中衔鱼;图3:翠鸟站立枝头,口中吞鱼。)图1 图2 图3通过讨论发现,“飞”与“衔”同时发生,“站”与“吞”同时发生。调整示意图:点拨:观察捕鱼动态,不能只盯一个“捕”—之前你要细细看,如“冲”;当中也要细细看,如“飞”“衔”;之后也要细细看,如“站”“吞”。出示顺口溜:观察动态要记牢,不能只盯一个看,一步一步看清楚。前面你要细细看,当中也要细细看,后面也要细细看。5.慢镜头欣赏,一起回顾翠鸟动作,再次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点拨:描写动态要记牢,一步一步写动作,慢镜头播放最清楚。四、拓展阅读,丰富语用经验1.(出示名家冯骥才《珍珠鸟》选段)写珍珠鸟看“我”的情景,你发现作者观察了哪些动作?它先是离我较远……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2.学生交流。3.我们来读一读,体会动作词的次序,感受作家观察的细致。五、即刻问诊,落实语言实践1.(出示上周小练笔案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1)公鸡走路。(2)小狗啃骨头。预设:这些同学没有将动态写清楚,只用一个动作来写远远不够。2.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也值得我们观察。我们来初试身手。出示:雨停了,我和妈妈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小蜗牛正慢悠悠地过马路……师生复习观察方法。3.观察实践:看到小蜗牛过马路的情景,我们通常想到的就是“爬”。我们依据“爬”应观察什么?预设:“爬”之前有什么动作,“爬”的时候有什么动作,“爬”之后有什么动作。4.生语言实践。5.师及时点评,引导生生互评。出示评价标准:(1)写出“爬”时的动作,得一颗星。(2)写出“爬”之前的动作,再得一颗星。(3)写出“爬”之后的动作,再得一颗星。教师示范点评,同桌相互点评。结合评价意见,学生进行完善。6.课堂总结:描写动态并不难,细致观察来帮忙。抓住节点前后看,你就会有新发现。同学们,希望你们走进生活,观察更多动物的动态,获得更多有趣的发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