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八年级生物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学会了用筷子吃饭。关于动物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吃奶和长大后用筷子吃饭属于先天性行为,保证他生存的基本需要B.孩子们学习使用筷子时,“错误与尝试”的次数相同C.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D.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适应陆地环境的特征( )A.体温不恒定 B.用肺呼吸 C.体表有角质鳞片 D.卵有坚韧的卵壳3.如图为小英同学发现的一种动物,判断其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是否有口 B.是否营寄生生活 C.体表是否有黏液 D.身体是否分节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蛙声”属于动物的( )①觅食行为②繁殖行为③先天性行为④学习行为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下列一组动物中,全是环节动物的是( )A.蚯蚓、草履虫、蝗虫 B.蚯蚓、水蛭、沙蚕C.珊瑚、变形虫、蚯蚓 D.海蜇、蜘蛛蟹、沙蚕6.古典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靠尾鳍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和蛇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C.“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鹰能疾飞与它宽大的翅膀有关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7.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下列关于二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B.成体都依靠四肢跳跃或爬行C.都能产有卵壳的受精卵 D.都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8.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水螅——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B.蝗虫——气体交换的部位是气门C.涡虫——身体背腹扁平 D.蚯蚓——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9.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某同学对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家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成虫的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鸟类是体内受精、卵生,鸟类通过气囊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C.男性进入青春期,喉结突出,这是在雄性激素作用下出现的特征,属于第一性征D.人类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10.如图是2021年入侵中国12省的红火蚁,它是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被咬会有火灼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气味与其同伴沟通交流 B.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属于昆虫C.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 D.红火蚁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11.若用下图表示相关概念间的包含关系,则下表中与图示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① ② ③ ④A 动物行为 先天性行 学习行 防御行为B 无脊椎动 节肢动物 昆虫 家蚕C 生态系统 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D 基因 DNA 染色体 细胞核A.A B.B C.C D.D12.下列生物和它所属类群不正确的是( )A.河蚌——软体动物 B.水母——腔肠动物C.蝙蝠——鸟类 D.鲸鱼——哺乳类13.下列叙述中能体现动物具有维持生态平衡作用的是( )①大量捕杀狼造成草场退化②松鼠将收获的松子藏在树洞里③蝗灾爆发时,用青蛙、蛇来控制④苍耳果实钩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其带到远处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4.2023年9月18日10时“中国体育彩票·萨瓦杯”第十一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狗牯脑茶”吉安·遂川站正式开赛,来自国内外的近200名自行车选手在赛道上驰骋,为选手提供动力的是( )A.骨 B.关节 C.骨骼肌 D.心脏15.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归祖国引发广泛关注。对该物种特征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牙齿无分化 B.胎生哺乳 C.用肺呼吸 D.体表被毛16.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包括( )A.将植物体腐烂分解为无机盐,放出二氧化碳B.摄取有机物分解产生CO2等代谢物质并释放能量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D.尸体和粪便分解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17.在一群猴子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出现猴A优于猴B,猴D优于猴A,猴B优于猴C,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应该是( )A.猴A B.猴B C.猴C D.猴D18.有的动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企鹅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恒定的体温让动物更适应环境C.变化的体温让动物扩大了分布范围 D.眼镜王蛇是变温动物19.现代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 )A.建立资料库 B.解剖观察法C.观察法和实验法 D.对照法和实验法20.如图为甲乙两个圆圈构成的包含关系图,以下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A.甲为甲鱼,乙为鱼类 B.甲为昆虫,乙为节肢动物C.甲为鱼类,乙为水生动物 D.甲为爬行动物,乙为脊椎动物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如图,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试分析回答:(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行为_____。(2)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_____和学习而获得。(3)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决定的。(4)动物通过_____行为,大大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22.下图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生物甲的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能有效地防止体内_____的大量蒸发。(2)生物乙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3)生物丙的成体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用_____呼吸,兼用_____辅助呼吸。(4)生物丁的前肢变成_________;骨中空,内充气体。它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每呼吸一次,气体经过气囊在肺进行_____次气体交换,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足供应。(5)麻雀会飞,蝙蝠也会飞,但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因为蝙蝠和生物戊在生殖发育方面有共同的突出特点,即_____、_____,保证了生物戊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6)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选填“甲”“乙”“丙”“丁”“戊”或“己”)。23.图是鲫鱼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在[ ]里填标号,在_____上填写文字)(1)鲫鱼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的[ ]_ _____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活鱼的该结构一般呈_____色。(2)鲫鱼体表有_____覆盖,可以对鱼体起到保护作用。(3)鲫鱼前进的动力来自[ ] _____和[Ⅱ]躯干部的左右摆动。(4)鲫鱼具有感知水流和水压变化的器官是[ ] _____。(5)鲫鱼胸鳍和腹鳍的主要作用是______。A.划水游泳 B.平衡身体 C.在水底爬行 D.控制前进的方向24.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邹佳琪和邱秀萍组成的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队夺得了第一枚金牌。赛艇运动的完成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1)图1展现的是邹佳琪和邱秀萍赛艇比赛的瞬间,有关拉桨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A.此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B.任何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收缩就能完成的C.运动员完成图中动作需要消耗能量 D.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2)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是_____(3)运动员在比赛之前要做充分的热身活动,使图2中_____内壁分泌的滑液增加,减少摩擦,同时,_____可以缓冲剧烈运动时的震动,从而减小损伤概率。25.某学校兴趣小组用泡沫塑料板做成盒子饲养黄粉虫,一段时间发现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 小丽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探究实验进行研究:①把多只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黄粉虫平均分为A、B两组,称重并记录数据。②A组喂麦麸和菜叶,B组喂等量的泡沫塑料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泡沫塑料片噬咬情况。③称量A、B两组黄粉虫的体重,并记录相关的数据。④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A、B两组黄粉虫体重都有所增加,B组泡沫塑料片噬咬痕迹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1)黄粉虫属于节肢动物,该类群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足和触角都_____。(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要选取大小、生长状况都相近的黄粉虫进行实验,同学们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4)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5)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该实验结论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提供启示 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合理即可)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D 2.D 3.B 4.B 5.C 6.B 7.B 8.A 9.C 10.D11.C 12.D 13.D 14.C 15.A 16.B 17.D 18.B 19.C20.B 21.C 22.D 23.B 24.B 25.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6.(1)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2)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27.(1)分裂 分化(2)保护 输导(3)生殖28.(1)液泡 植物(2)动物 细胞质 细胞膜29.(1)病毒(2)A 细胞核(3)无机物 细胞膜30.(1)ECBDA(2)④(3)D(4)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5)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