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与反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问卷
亲爱的同学,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 本科目实行闭卷、笔试。试题由单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 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愿你放飞思维,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共40分)
下列题目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你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搭子”是如今社会的流行语之一,它是指因某一共同兴趣爱好或共同需求而结合成的社交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有“饭搭子”,运动有“运动搭子”,旅游有“旅游搭子”,学习有“学习搭子”,玩游戏有“游戏搭子”……有人认为,“搭子”可以丰富社交,实现情绪价值。有人则认为,人不需要“搭子”,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以下关于“搭子”的说法,你赞同的是( )
A. 在不同的“搭子”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和角色
B.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结交有益的“搭子”可以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C. 我们应和积极寻找各种各样的“搭子”,丰富我们的社会生活
D. 有些人不需要“搭子”,说明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需要与他人产生联系
2.2024年学雷锋活动月期间,我县某中学的学生志愿者走上街头做交通志愿者,走进福利院帮扶老弱病残 他们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也获得了人们的赞赏。这告诉我们( )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②参加志愿服务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有效途径 ③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培养 ④服务和奉献社会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观察右图的“网”字。网,本义指一种绳线织成的工具,人们用它进行捕鸟、捕鱼,十分便利;后来还引申指像网一样的东西,一旦堕入其中,要受到限制和折磨。这启发我们(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弊有利 ②网络能满足人们的任何需要
③如果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④网络隐藏真实信息,扭 “网”的甲骨文曲了人际交往,我们不能利用网络交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截至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过10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超过690个,跨境电商销售网络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到202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2.5万亿元,为中国企业和品牌带来全新机遇。这表明网络( )
A. 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 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 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5.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2024年8月28日上午,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主题为“弘扬时代精神共建网络文明”。携手建设网络文明,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维护网络空间,严厉整治网络乱象
③提高媒介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弘扬主旋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某地法院对一起利用“AI换脸”技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作出判决:被告虞某立即停止侵权,删除其在社交软件群组中留存的所有涉案个人信息;在国家级媒体上刊发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的声明,并支付损害赔偿款6万元。这警示青少年要( )
A. 增强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 B. 抵制 AI 技术,坚守道德底线
C. 学会甄别信息,自觉拒绝网络 D. 加大执法力度,举报违法犯罪
7. 巴黎奥运会期间,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高度重视“饭圈”乱象,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某网民在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发帖诋毁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北京公安机关立即行动,将犯罪嫌疑人贺某某抓获归案,依法将其刑事拘留。该案例告诉我们( )
①在网络世界人们的言论自由无法实现 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③要严格规范网络行为,不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④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个骑师和马的故事,讲的是一名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马的缰绳解除掉了,马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束缚也没有的时候就越来越大胆了,它一路狂奔,把骑师摔下马来。它往前直冲,什么也看不见,什么方向也辨不出来,最后冲下悬崖,粉身碎骨。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自由和规则是对立的两方面 B. 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
C.自由是应该不受任何限制的 D. 讲自律就必然会导致失去自由
9、“给我钱27。”一位网友因为听障外卖员语气生硬的短信内容而感到有点生气。后来他才发现,为了提高表达效率,手语的语句结构越简单越好,像“请”这类表示礼貌的常用语,通常不会出现在手语表达中。在听障人士的世界里,“礼貌”有时是一种负担。这启示我们要( )
①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特殊需要 ②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对方
③以礼待人,要仪表干净、整洁 ④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这告诉我们( )
①有了自尊,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②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③别人先尊重自己,自己才能尊重别人 ④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11. 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如:
由此可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言语上做到文明有礼,能够( )
①做到换位思考,时刻为他人着想,从不考虑自身利益 ②体现对他人的尊重,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外在表现 ③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国家形象,做“礼仪之邦”的传承人
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使自己在人格上高人一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胖东来”是河南的一座商场,被网友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胖东来除了在服务细节下足功夫外,还在商品质量上严格把关,承诺“用真品换真心”,不卖假货,确保商品质量。在这里商品会写明供货商、成本价和利润等信息。“胖东来”的爆火说明了( )
A. 只要诚信经营,就能长盛不衰 B. 诚信是企业无形的资产
C. 创新助力企业发展 D. 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13. 以下是小敏同学日记的部分摘录:
2024年10月21 日 天气:晴 星期一 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但今天,我在放学路上遇到了一位热情的陌生人,他一直探问我关于好友小蕊的电话和住址,我无奈之下向他撒了谎,我感到很忐忑,似乎没有坚持诚信原则。我今天的做法正确吗
小敏同学的做法( )
①正确,运用诚信智慧,遵循了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 ②正确,正确处理了对人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③错误,诚信要求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实话实说 ④错误,面对两难选择时没有恪守诚信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近日,聊城交警大队持续开展“飙车炸街”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行动中查获多起非法改装摩托车“炸街”扰民、违反交通规则等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受到警告、罚款或拘留处罚。拿生命当儿戏,终将害人害己。网友评论:“飙车炸街”,莫用“个性”来任性,博眼球也要有底线。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A. 不撒谎 B. 不违法 C. 不犯罪 D. 不违纪
15. 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上题材料中的“飙车炸街”的行为是一种( )
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刑事违法行为 ③民事违法行为 ④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 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是我们的学法之一,下列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
17.2024年3月10 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3月11日,涉案的张某某、李某、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全部抓获。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依法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3月21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上述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等人的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应受刑罚处罚性 D. 违反了法律
18. 下图是15岁中学生陈某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堕落成抢劫犯的变化轨迹。陈某的变化轨迹,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B. 陈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朋友”的责任
C.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D. 违法必然走向犯罪,我们要防微杜渐
19.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面对违法犯罪时,更应机智应对。下列行为值得提倡的有( )
①小明发现有人欺凌弱小,远远大喊一声“老师来了” ②中学生小林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抢劫,他勇敢上前与其搏斗 ③小丁在小区看见一群形迹可疑的人员,他躲在树后拨打110报警 ④小涵发现有几个不法分子尾随,她立即回头质问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 当今社会,学校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经常登上热搜。针对校园欺凌频发现象,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活动并出台了12个“严禁”,如“严禁校园内发生以多欺少、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学生欺凌行为,或教师漠视、纵容学生欺凌行为”。这启示我们中学生( )
①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主动远离危险环境 ②珍视自己和他人生命,加强宣传、教育与安全监管 ③学会求救和自救,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④校园欺凌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严惩校园暴力犯罪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是中学生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遵守并维护社会规则,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1.(18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是个大课堂。”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
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社会。某校团委利用国庆小长假时间组织八年级的同学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同学们或走进社区,向居民宣传环保理念,或在大街上做交通志愿者,帮助交警指挥交通,或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这些微行动,传递了正能量,感染了周围人,同学们也在劳动中收获到了不一样的快乐。
(1)对于这样的活动,小宇的妈妈认为没有什么意义,并以学习压力大,耽误小宇上补习班为由反对小宇参加。假如你是小宇,请你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劝说一下妈妈。(6分)
说服妈妈后的小宇报名参加了交通志愿者活动。活动中小宇观察到,大街上行人乱闯红灯,电动车、自行车乱穿马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等现象极为普遍。
(2)小宇观察到的现象反映了一种什么问题 (4分)
(3)“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我们在追求自我的同时,也要懂得遵守规矩,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规则 (8分)
22.(16分)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但是,互联网也带来一些问题。我们要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材料一:网络时代,人人都能够参与信息发布,并能接触很多网络新事物。比如互联网新事物”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学习人类的语言来完成对话、撰写、翻译等任务。这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学术造假、数据泄露等风险。
(1)“网络是把双刃剑”,请你谈谈网络的弊端有哪些 (6分)
材料二: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手机成为不少中小学生的“标配”。据调查,有96.76%的学生在家上网,上网所用工具为手机的占71.14%。当前,有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特别是沉迷网络游戏,有的学生上网发帖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有的学生经常逃课打游戏,还有的学生因轻信“知心网友”而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付出惨痛代价…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10分)
23.(13分)社会生活讲道德,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我们要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路上千般景,最美是文明。欣赏怡人风光之余随手带走垃圾,排队候车候场时遵守秩序,参观文化遗址时爱护文物……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文明旅游成为旅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遵守文明旅游行为规范,弘扬文明旅游新风尚,才能收获更多旅行幸福感和安全感。无论是在假期,还是在平时,愿你我都能多些“举手之劳”,让文明出行成为自觉与习惯,以健康文明的出行方式,与更多美好相遇。
(1)根据材料,请你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3分)
【尊重让社会更和谐】
有一种美德叫尊重,有一种修养叫尊重。尊重是人和人之间的认同,尊重是心和心之间的平等。尊重两个字看似轻于鸿毛,实则重于泰山。它如生之空气,是与人交往之融洽之道。懂得尊重的人,总是让人舒适温暖。如闻淡淡幽兰,如睹春日青山。尊重是做人的基石,是美德的体现,是涵养的象征,更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4分)
【诚信方能恒久远】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诚信问题不仅关乎国民的道德素质,更关涉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对个人而言,诚信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对集体而言,诚信是声誉,是财富,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为诚信中国添光加彩,使诚信价值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诚信真正成为守护心灵的明灯。
(3)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诚信 (6分)
24.(13分)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且不断升级,时常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希望青少年们知法、懂法、守法,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道德与法治探究课上,政治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中学生王某的故事,引发热议。请你阅读故事内容,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法庭审判悔不该】
材料一:某市的八年级学生王某曾和同学冯某因琐事发生过矛盾。几天后,王某伙同社会闲散人士张某在校园外强行向冯某索要1500元,但因冯某说要报警作罢。不久后,王某及张某纠集多人强迫冯某鞠躬道歉,并将其殴打至昏迷造成重伤,还拿走其手机和现金。法院审理认为,王某等人已满14周岁,故意伤害他人致重伤,应当负刑事责任。判决王某、张某有期徒刑6个月。面对法院的判决结果,王某反思道:“法律并没有因为我是未成年人而对我网开一面,任何人都不能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大家能以我为戒!”
(1)上述案例中划线部分王某等人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 (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的判断理由。(3分)
【误入歧途陷深渊】
材料二:许多人都是从“不该”开始,结果造成许多的“必然”……经法院调查,王某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并结交了校外闲散人员后,他开始逃课,夜不归宿,曾被学校处以警告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伙同校外闲散人员向同学索要钱财,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知悔改,直至组织社会人员殴打同学被法院判刑。
(2)合材料二,谈一谈王某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