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生活观察
你平时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吗?
有什么可以替换一次性塑料制品吗?
共筑生命家园
九上6.2
环保“竹”梦:治理白色污染
以“竹”代塑:聚焦中国行动
“竹”动应对: 绿色发展道路
目 录
01
环保“竹”梦:治理白色污染
人类
避免伤害,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P81
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P81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P81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P82
02
以“竹”代塑:聚焦中国行动
代替塑料的好“竹”意
竹菜
篮子
“竹菜篮摸上去柔软,却能装下十多斤菜,很有韧性。”近日,江西省吉安市市民彭敏网购了一个竹篮,每天下班后都提着它去买菜,“这比塑料袋好用多了,既环保,还有档次。”
竹子
建材
在江苏,一种竹格淋水填料被用于近千家火力发电厂冷却塔;在浙江,一家公司研发的竹缠绕复合管在给排水工程领域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从日用品到工业生产,再到建筑建材,“以竹代塑”产品使用场景覆盖从民用到工业的多个领域。
当前,白色污染日益成为威胁全球环境的突出问题,寻找塑料替代材料成为紧迫课题。推广“以竹代塑”,不仅可以从源头減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还能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
提问:推广“以竹代塑”有什么好处?
代替塑料的好“竹”意
竹制品代替塑料的一系列优势:
1.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生长快,竹林种植行业发达,竹林面积稳定增长;
2.竹子用途广,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
3.竹子一次种植,多年收获,永续利用;
4.竹制品使用后可实现迅速、完全、自然的无害化降解,做到不污染环境,同时节约垃圾处理成本。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行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显示,人类每年生产超过4亿吨塑料,每年约有上千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塑料垃圾数量之多、分布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已引起各方关注。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也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是“以竹代塑”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从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到联合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我国一直在着力推进“以竹代塑”。
2022年6月24日,中国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以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合作探究:1. 结合资料,我国大力推动“以竹代塑”的原因是什么?
2. 结合“以竹代塑”的中国行动,启示我国应该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讨论要求:1. 讨论时间为3分钟;
2. 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总结,总结时间3分钟。
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P82
②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
③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P84
④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84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03
“竹”动应对:绿色发展道路
点击输入标题
余村的故事
浙北山旮旯里的余村,“七山一水两分田”,为了吃饱肚子,人们把目光投向大山。
从1976年开山采矿开始,余村人靠着山上优质的石灰岩,自办水泥厂,到上世纪90年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多万元。安吉县也走上一条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崛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举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潘春林1989年起在村里当矿工,装石料,后来又在水泥厂当运输司机。他说,最兴旺时村里有3家水泥厂,3个石矿,还有一家石灰窑,每天七八十辆拖拉机出入,只要勤快,票子不难赚。只不过,白衬衫真穿不得。村民说:“早上出门去干干净净的,晚上回来白衬衫就变黑衬衫了。”   
那些年,余村的记忆是灰色的,烟尘漫天、污水横流,就连村头那棵千年银杏树都不结果了。腰包鼓了,财政上去了,村子却不美了,怎么办?
村民:“矿山和水泥厂是村里收入来源,关停的话,我们靠什么吃饭?”
村长:“这样发展下去不是办法,保了生态又没有经济,经济和生态如何两全?
浙江余村:经济和生态,如何两全?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矛盾的关系吗?请你劝说村民和村长,回应他们的困惑。
绿水青山
金山
银山
3.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P85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竹代塑”转型面临挑战
“以竹代塑”在减少塑料污染方面具备竞争优势,但囿于采收成本、市场接纳度等因素,产业加速发展仍面临挑战。
竹制品的成本高,主要是在采收环节人力消耗大,以一吨毛竹为例,砍伐、装车、运输等环节的人工成本将近450元,而平均市场价格只有不到600元。
“以竹代塑”也给人们带来了收入
总结:“以竹代塑”既让人们生活在舒心的环境,也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
竹园里养竹林鸡
一年上百只的竹林鸡给一个村民带来十几万收入;一年三轮的竹笋采挖入账几十万
竹子里边藏竹酒
一年卖出几百万;百万亩竹园旅游,创收近50亿。
竹林里的空气还能贷款
安吉县报福镇统里村村民杨忠勇就是见证者和受益者:“做梦也不会想到,竹林里的空气能质押贷款37万元。
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国家角度】
①一个关系: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P85
②两个坚持:要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P85—86
“以竹代塑”转型面临挑战
相较于售价较高的“以竹代塑”产品,不少受访消费者表示还是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塑料制品。如何实现从“便宜、能用就好”到“用得好还要更环保”的转变,将绿色环保理念充分转化为实际行动,也将影响竹制品消费市场的深度开发。
如何转变消费者观念?你的建议是什么?
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国家角度】
③一个方针: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P86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
不用或少用一次性产品
节约粮食
垃圾分类
绿色出行
节约用电
低碳微行动、

拓展: 青少年应该如何行动如何践行“低碳生活”?P87探究与分享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个人角度
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践行低碳微行动,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
(1)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的习惯;
(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4)节约粮食,避免浪费,“光盘行动”;
(5)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6)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
国家还这么做……
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到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
从高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到实施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等,生态环保法律制度越织越密,生态安全有了坚实保障。
耕地红线
④严守3“线”: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P87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P85-86
严守三线:(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P87
一个关系:(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两个坚持:(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P85
一个方针:(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发展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觉行动。P86
除了“以竹代塑”之外,其他绿色发展案例(2023年度)
如今,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华为数字能源:打造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
无锡城建:推广绿色建筑
以碳核算的数字化助力亚运碳中和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
课堂小结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为什么
怎么做
为什么
怎么做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绿色发展
真题训练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印发规划,加强对湿地的保护(  )
①有利于走绿色发展道路
②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发展战略的要求
③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④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真题训练
2.输电铁塔是鸟类喜欢的筑巢地点。近年来,电网工作人员在铁塔上搭建人工鸟巢、局部绝缘化处理,由防鸟驱鸟变为护线爱鸟,确保鸟类和电网都安全。这体现了(  )
A.绿色惠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B.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
C.保护环境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
真题训练
3.在浙江安吉,“卖石头”到“卖风景”之变,圆了乡亲们的生态小康梦;在山西右玉,通过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变身塞上绿洲,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上述材料说明(  )
①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
②人类只有征服自然才能获得金山银山
③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有机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