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第1课时)1.有关的CO2实验如下,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A、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则可以得出结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与H2O,反应中消耗CO2,则能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该反应为化学反应,则属于CO2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CO2能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则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观察到试剂变红色,该反应为化学反应,则属于CO2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图示装置中两容器处于平衡状态,向右侧的容器中倒入CO2,观察到天平向右侧倾斜,说明右侧重量偏大,可以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空气大属于CO2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灭火 B.做燃料 C.人工降雨 D.生产汽水【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能用作燃料,故B错误,符合题意;C、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变成雨水,故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汽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关于CO2的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的固体叫做干冰,可作制冷剂C.C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D.CO2可用作气体肥料【答案】C【解析】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描述正确;B、CO2的固体叫做干冰,易升华获得低温,可作制冷剂,描述正确;C、CO2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描述错误;D、CO2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描述正确。故选C。4.同学们在课外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兴趣实验,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上层蜡烛先熄灭 B.蜡烛刚熄灭时产生了白雾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隔绝氧气 D.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答案】C【解析】A.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使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错误;B.蜡烛刚熄灭时产生了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气,正确;D.若下层蜡烛先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但是题干并没说明哪支蜡烛先熄灭,错误;故选C。5.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是因为( )A.它是气体B.它在高温低压下能变成干冰C.它溶于水D.在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二氧化碳是气体无关,而不是它在高压低温下能变成干冰,与二氧化碳溶于水无关。故选:D。6.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不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光合作用 B.制汽水C.人工降雨 D.制尿素、制纯碱E.【答案】C【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二氧化碳在光照下能生成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故光合作用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制汽水是利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化学变化,故制汽水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直接变气态),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人工降雨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制纯碱、化肥,发生化学变化,故二氧化碳制纯碱、化肥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7.二氧化碳是保证人类氧气和食物循环供给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为无色D.可用干冰创设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答案】C【解析】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该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则加热后溶液又变为紫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则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从而创设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8.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B.闻气体的气味C.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气体中D.分别将气体通入水中看能否反应【答案】C【解析】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鉴别,故A错误;.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通过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鉴别,故B错误;C、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此方法简便可行,能鉴别出氧气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D、分别将气体通入水中,氧气与水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无明显现象,此方法不能鉴别出氧气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做制冷剂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因此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紫色石蕊变红D.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变色,其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则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也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0.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a熄灭、b变旺 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 D.a正常燃烧、b熄灭【答案】B【解析】a瓶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火柴燃烧更旺,b瓶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故选:B。11.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1)实验一:A瓶中无明显现象,B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B瓶中出现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式表示) ,该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答案】 紫色纸花变红 CO2+H2O=H2CO3 水 ④ 密度比空气大【解析】(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纸花变红,故填紫色纸花变红;方程式故填CO2+H2O=H2CO3;由题可知A中用的是干花放在二氧化碳中,B用的是喷水后的湿花放在二氧化碳中,可知变量是水,故填水;(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带紫色石蕊试液的棉球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染色的干燥棉球变色,又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④号棉球先变色,故填④;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故填密度比空气大。1.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种植生产时,可向温室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C.二氧化碳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D.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只有当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使害虫死亡,故A错误;B、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是指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而温室中温度升高是由于塑料薄膜能让太阳的光、热量进入,阻止冷空气进入和热量挥发,故B错误;C、二氧化碳能灭火,但在温室中施用的二氧化碳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达到用来防止火灾的目的,故C错误;D、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增加CO2含量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故D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事实或实验现象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或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A 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 干冰升华吸热B C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不溶于水C CO2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O2不供给呼吸D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变红 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能制造舞台云雾,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C、CO2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变红,不是因为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3.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省略),捂热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试纸先变红色,发生分解反应B.c处试纸变红色,使石蕊变色的是CO2C.d处火焰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D.b与c、d与e现象对比均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答案】D【解析】A、a处试纸不会变色,因为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故A错误;B、c处试纸变红色,使石蕊变色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碳酸显酸性,而不是二氧化碳,故B错误;C、e处火焰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下面的火柴先熄灭,故C错误;D、b与c、d与e现象对比时都是下面的先出现相应的现象,故均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故选:D。4.如图a、c为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先变红,a、c处后变红B.a处先变红,b处不变红C.此实验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D.根据塑料瓶内现象与烧杯内现象都能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答案】D【解析】A、a、c为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缓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所以b处不变红,c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处先变红,b处不变红,说法错误;C、开始a、c现象可知: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b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a、c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此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说法错误;D、根据塑料瓶内现象:c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与烧杯内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都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说法正确;故选:D。5.用下图装置进行CO2性质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证明是CO2使石蕊变红 B.②可用于检验CO2气体C.③观察到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D.①②③只能验证CO2化学性质【答案】B【解析】A. ①不能证明是CO2使石蕊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要证明CO2使石蕊变红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来证明,控制的变量是CO2。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 ②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可用于检验CO2气体,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C.因为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且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③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 ③能验证CO2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为了验证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某同学同学做了以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瓶内气压会减小 B.步骤②中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腐蚀标签C.步骤③中可以看到溶液变为红色 D.步骤④中可以看到溶液始终为红色【答案】D【解析】A、步骤①向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注水,充分振荡,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A正确;B、步骤②倾倒液体,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B正确;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步骤③可以看到溶液变为红色,C正确;D、步骤④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步骤④中可以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D错误。故选D。7.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后,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下面三个实验(如图1)。(1)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要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 装置效果更好。该实验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其用途是 。【答案】(1)石蕊试液由紫变红,试管中形成一段液柱(2) C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解析】(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试管中,在试管中形成一段液柱。(2)要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C装置较好,能够避免二氧化碳扩散造成上层蜡烛先灭而干扰实验,故填:C;实验中蜡烛依次熄灭,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决定了其用途是灭火。1.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B.乙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若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既能说明 CO2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与水反应。C.丙实验用于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证明只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有利于石蜡充分燃烧,防止生成黑烟,实验现象更明显D.丁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答案】B【解析】A、甲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不仅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证明了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的性质,故选项不正确;B、乙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若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既能说明 CO2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故选项正确;C、丙实验利用澄清石灰水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同时毛玻片上有小液滴,证明燃烧还有水生成,故选项不正确;D、虽然塑料瓶会变瘪,但不能证明究竟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的还是和水反应引起的,故选项不正确。故选B。2.如图1装置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25℃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先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再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B.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可能进行了振荡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20mL蒸馏水D.实验说明:该条件下1体积水最多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A、曲线①中ab段压强迅速增大,是因为迅速注入的蒸馏水占据了一定体积,气体被压缩,故A正确;B、cd段压强明显减小,可能是通过振荡操作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接触,充分溶解、充分反应,所以使得压强明显减小,故B正确;C、曲线③加入水后压强上升最小,说明注入水的体积最小,故对应的实验是注入20mL蒸馏水,故C正确;D、在25℃时,1体积水最多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即为注入1体积的水,溶解的二氧化碳不足1体积,故D不正确。故选D。3.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1)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2)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利用CO2制成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 (填“吸热”或“放热”)。(3)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①图1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据此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 。②图2所示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字母)。a.试管变瘪 b.试管内液面上升 c.试管内液体变浑浊 d.试管内液体变红③图3所示实验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答案】(1)温室效应(2)吸热(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bc CO2+H2O=H2CO3【解析】(1)实现“碳中和”可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原理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3)①图1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同时气体被消耗,压强减小,试管液面上升,故选bc。③图3所示实验中,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紫色干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为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H2O=H2CO3。4.某同学用大小两个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 (如图甲),观察发现 A 组实验高处蜡烛先熄灭,B 组实验低处蜡烛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该同学以 A 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 6 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 (如图乙),分别记录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时间,多次充分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容器编号 1 2 3 4 5 6平均时间/s 3.2 3.8 5.0 7.1 11.1 19.0实验二:将 3 支温度计分别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 (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一的表格可知,澄清石灰水最先变浑浊的是容器编号 (填数字)。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 A 组实验高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高处 ,并且其具有的性质: 。(2)实验二中温度计示数增大明显的是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 B 组实验现象做出的解释:大玻璃罩内蜡烛燃烧时, ,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 ,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 B 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答案】(1) 1 二氧化碳浓度大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温度计①(3) 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 两侧温度较低,二氧化碳从侧面下降【解析】(1)由实验一的表格可知,澄清石灰水最先变浑浊的是容器编号1,平均时间最短,说明高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 A 组实验高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高处二氧化碳浓度大并且其不可燃不助燃,使得高处蜡烛先熄灭;(2)实验二中温度计示数增大明显的是温度计①,因为其在火焰的正上方,温度最高;(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 B 组实验现象做出的解释:大玻璃罩内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两侧温度较低,二氧化碳从侧面下降,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低处氧气浓度下降,所以 B 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共23张PPT)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5.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第1课时)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性质01探究新知常温常压下,无色、无味的气体无色的液体固态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加压降温CO21. 颜色、气味:升华一、CO2的物理性质2. 密度: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将盛有空气的小气球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慢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气球漂浮起来分析观察思考一、CO2的物理性质3. 溶解性:一、CO2的物理性质3. 溶解性: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软塑料瓶变扁部分CO2溶于水,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变小能溶于水现象分析一、CO2的物理性质为什么下面的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是什么?CO2溶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交流讨论:紫色石蕊试液1. 主要成分为石蕊和蒸馏水;2. 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由紫色变成红色;3. 石蕊试液可用于酸性物质的检验。资料卡片1. CO2能和水反应二、CO2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将白色滤纸条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取出后烘干,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滤纸条不变色分析实验探究【实验1】1. CO2能和水反应二、CO2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汽水中)瓶,将导管伸入滴加了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分析实验探究【实验2】CO2 + H2O ══ H2CO31. CO2能和水反应二、CO2的化学性质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将实验2中的试管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石蕊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分析实验探究【实验3】H2CO3 CO2↑ + H2OΔ1. CO2能和水反应二、CO2的化学性质在炎热的夏季,喝下冰凉的碳酸饮料后,容易打嗝。为什么?这是碳酸分解造成的交流讨论:2. 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CO2密度大于空气一般情况下,CO2不可燃也不助燃现象分析将CO2倒入点燃的阶梯式蜡烛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基础实验二、CO2的化学性质二、CO2的化学性质3.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分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CaCO3 ↓+ H2O白色沉淀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基础实验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实验中常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用途02探究新知三、CO2的用途性 质用 途决定反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干冰升华(或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二氧化碳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能作为原料参与光合作用用于灭火做制冷剂、食品保鲜人工降雨、舞台云雾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纯碱、小苏打、化肥、塑料气体肥料知识总结课堂练习1. 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制成干冰D课堂练习2.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A.红色—紫色—红色 B.红色—紫色—无色C.紫色—红色—无色 D.紫色—红色—紫色D课堂练习3. 秋冬时节,在树干上刷涂石灰浆,可起到防虫防冻的作用。石灰浆刷涂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硬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CaCO3 ↓+ H2O课堂练习4. 将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其对应的性质连线。谢谢您的观看THANKS5.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第1课时)1.有关的CO2实验如下,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A. B.C. D.2.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灭火 B.做燃料 C.人工降雨 D.生产汽水3.下列关于CO2的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的固体叫做干冰,可作制冷剂C.C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D.CO2可用作气体肥料4.同学们在课外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兴趣实验,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与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上层蜡烛先熄灭 B.蜡烛刚熄灭时产生了白雾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隔绝氧气 D.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5.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是因为( )A.它是气体 B.它在高温低压下能变成干冰C.它溶于水 D.在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6.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不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光合作用 B.制汽水C.人工降雨 D.制尿素、制纯碱7.二氧化碳是保证人类氧气和食物循环供给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为无色D.可用干冰创设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8.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C.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气体中 D.分别将气体通入水中看能否反应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做制冷剂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因此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紫色石蕊变红D.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10.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a熄灭、b变旺 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 D.a正常燃烧、b熄灭11.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1)实验一:A瓶中无明显现象,B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B瓶中出现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式表示) ,该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1.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种植生产时,可向温室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C.二氧化碳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D.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事实或实验现象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或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A 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 干冰升华吸热B C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不溶于水C CO2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O2不供给呼吸D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变红 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A.A B.B C.C D.D3.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省略),捂热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试纸先变红色,发生分解反应B.c处试纸变红色,使石蕊变色的是CO2C.d处火焰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D.b与c、d与e现象对比均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4.如图a、c为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先变红,a、c处后变红B.a处先变红,b处不变红C.此实验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D.根据塑料瓶内现象与烧杯内现象都能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5.用下图装置进行CO2性质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证明是CO2使石蕊变红 B.②可用于检验CO2气体C.③观察到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 D.①②③只能验证CO2化学性质6.为了验证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某同学同学做了以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瓶内气压会减小 B.步骤②中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腐蚀标签C.步骤③中可以看到溶液变为红色 D.步骤④中可以看到溶液始终为红色7.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后,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下面三个实验(如图1)。(1)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要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 装置效果更好。该实验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其用途是 。1.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B.乙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若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既能说明 CO2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与水反应。C.丙实验用于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证明只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有利于石蜡充分燃烧,防止生成黑烟,实验现象更明显D.丁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2.如图1装置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25℃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先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再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B.曲线①中cd段对应的操作可能进行了振荡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20mL蒸馏水D.实验说明:该条件下1体积水最多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3.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1)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2)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利用CO2制成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 (填“吸热”或“放热”)。(3)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①图1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据此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 。②图2所示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字母)。a.试管变瘪 b.试管内液面上升 c.试管内液体变浑浊 d.试管内液体变红③图3所示实验中,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的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4.某同学用大小两个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 (如图甲),观察发现 A 组实验高处蜡烛先熄灭,B 组实验低处蜡烛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该同学以 A 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 6 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 (如图乙),分别记录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时间,多次充分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容器编号 1 2 3 4 5 6平均时间/s 3.2 3.8 5.0 7.1 11.1 19.0实验二:将 3 支温度计分别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 (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一的表格可知,澄清石灰水最先变浑浊的是容器编号 (填数字)。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 A 组实验高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高处 ,并且其具有的性质: 。(2)实验二中温度计示数增大明显的是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 B 组实验现象做出的解释:大玻璃罩内蜡烛燃烧时, ,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 ,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 B 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1 二氧化碳的性质.mp4 02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mp4 03 倾倒二氧化碳.mp4 5.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第一课时)(同步课件)-【上好课】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2024).pptx 5.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第一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5.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第一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