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7《生命最宝贵》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7《生命最宝贵》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生命最宝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以及父母在孕育、养育过程中的付出,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
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妈妈怀孕时的辛苦,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学生能够分析案例中人物行为的对错,明确在爱护自己生命和身体方面的正确做法。
学生认识到身体受伤会带来的困难和不便,学会珍惜健全、健康的身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采访、讨论、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案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学生的孝心和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
(二)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妈妈怀孕时的辛苦和生命的脆弱。
如何引导学生将珍惜生命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案例分析法、阅读指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生命诞生的精彩视频,视频中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开始,逐步展现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以及最终的分娩场景。画面细腻而生动,配有舒缓的音乐和专业的解说,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生命从形成到出生的神奇过程。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视频中的生命诞生过程了吗?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呢?给大家一点时间,好好回忆一下视频中的画面,然后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看视频后,纷纷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生命诞生的初步感受。有的学生说:“生命的诞生好神奇啊,就像一个奇迹。” 有的学生说:“看到妈妈生孩子那么辛苦,我觉得生命真的很珍贵。”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微笑着点头表示认可,然后引出课题:“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生命确实是宝贵的,从生命的形成到我们的成长,都充满了爱和付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命最宝贵》,深入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
(二)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形成过程以及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爸爸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辛苦呢?大家可以开动小脑筋,回忆一下你们从爸爸妈妈那里听到的故事,或者发挥想象,大胆地说一说。”
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命形成的了解和对父母付出的认识。
讨论提示:
(1)生命是如何形成的?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生命是由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有的说:“然后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
(2)妈妈怀孕时有哪些身体上的变化和不适?
学生们回答:“妈妈的肚子会变大。”“妈妈会经常觉得累。”“妈妈可能会恶心想吐。”
(3)爸爸在孕育我们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学生们思考后回答:“爸爸要照顾妈妈。”“爸爸要努力工作,为我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小时候的身体状况和成长故事,进一步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的身体好吗?经常生病吗?有没有做过什么危险的事情呢?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你们的呢?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呢?”
学生们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有的说自己小时候经常生病,爸爸妈妈半夜带自己去医院看病;有的说自己小时候很调皮,不小心摔倒了,爸爸妈妈很心疼地照顾自己。
教师布置采访任务,让学生回家采访爸爸妈妈,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采访要求:
(1)准备好采访问题,如自己出生的过程、爸爸妈妈当时的心情、自己小时候的趣事等。
教师提醒学生:“大家可以把问题写在本子上,这样在采访的时候就不会忘记了。”
(2)认真倾听爸爸妈妈的回答,做好记录。
教师强调:“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采访,大家要用心去听爸爸妈妈的故事,把他们的话都记录下来。”
(3)采访结束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师鼓励学生:“把你们的感受都写下来,让爸爸妈妈知道你们有多爱他们。”
(三)体验五分钟妈妈
教师详细介绍体验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书包和几本书。
教师讲解:“同学们,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妈妈怀孕时的辛苦,我们今天来进行一个体验活动。大家把书包里装几本书,挂在胸前模拟怀孕时的妈妈。在体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做这些动作时的感受,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肚子里的‘宝宝’哦。”
学生们按照要求进行体验活动,认真地完成 “妈妈” 弯腰捡东西、弯腰穿鞋系鞋带、趴在桌子上休息等动作。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学生们的表情都很专注,仿佛真的在体会妈妈怀孕时的辛苦。
体验结束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体验了妈妈怀孕时的生活,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平时完成这些动作感觉困难吗?当你变成怀着宝宝的妈妈时,做这些动作感觉怎样?”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平时很容易的动作,现在变得好难啊。” 有的说:“我觉得妈妈怀孕的时候真的很不容易,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宝宝。”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体验时间变成五十分钟、五个小时、五天甚至更长时间,自己的感受会怎样。同时,让学生讨论怀着宝宝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健康,还会改变哪些习惯,会关注哪些问题。
讨论提示:
(1)如果体验时间延长,你会觉得更辛苦吗?为什么?
学生们回答:“肯定会更辛苦,因为一直要带着这么重的‘宝宝’,做什么都不方便。”
(2)妈妈怀孕时会改变哪些饮食习惯?为什么?
学生们思考后回答:“妈妈会吃更有营养的食物,因为要给宝宝提供营养。”“妈妈可能不能吃一些辛辣的食物,怕对宝宝不好。”
(3)妈妈怀孕时会注意哪些安全问题?为什么?
学生们回答:“妈妈不能去危险的地方,怕摔倒。”“妈妈不能接触有毒的东西,怕影响宝宝的健康。”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们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总结,强调妈妈孕育生命的不易,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教师说:“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妈妈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应该感恩妈妈,好好爱妈妈。”
(四)家人的付出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温馨的图片和感人的故事,讲述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付出。
图片展示:如爸爸妈妈给孩子洗澡、喂饭、陪孩子看病等场景。每一张图片都充满了爱和温暖,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家人的付出。
故事讲述:讲述一些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付出巨大努力的真实故事。比如,有一位妈妈为了给孩子治病,四处奔波,不辞辛劳;有一位爸爸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努力工作,加班加点。
学生们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家人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家人还为你们做过哪些事情呢?这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家人给自己买好吃的、好玩的;有的说家人陪自己过生日、过节日;有的说家人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自己、帮助自己。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回报家人的爱。
教师提问:“同学们,家人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回报他们的爱呢?”
学生们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讨论提示:
(1)我们可以为家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们回答:“我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我们可以给爷爷奶奶捶背。”
(2)我们应该如何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
学生们回答:“我们可以提醒家人注意饮食健康。”“我们可以陪家人一起锻炼身体。”
(3)我们应该如何努力学习,让家人为我们感到骄傲?
学生们回答:“我们要认真听讲,好好学习。”“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让家人开心。”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教师说:“同学们,大家的想法都非常好。家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爱,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他们的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五)爱护身体,珍惜生命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莫莫的故事,让学生们分析莫莫在爱护自己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
教师讲解:“同学们,莫莫是一个九岁的男孩,他因为好奇玩火,结果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不幸。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莫莫在爱护自己方面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呢?”
学生们认真阅读故事后,积极发言,指出莫莫的错误行为。
学生发言:“莫莫不听爸爸妈妈的嘱咐,偷偷玩火,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他没有意识到玩火的后果,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爱护自己生命和身体方面的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爱护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方面,你们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呢?大家要诚实地反思自己哦。”
学生们分组讨论,进行自我反思。
讨论提示:
(1)做得好的地方:如注意饮食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遵守安全规则等。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好习惯,有的说:“我每天都吃很多蔬菜和水果。” 有的说:“我喜欢跑步、跳绳,经常锻炼身体。” 有的说:“我过马路的时候会看红绿灯,遵守交通规则。”
(2)做得不好的地方:如挑食、熬夜、玩危险游戏等。
学生们也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有的说:“我有时候会挑食,不喜欢吃某些食物。” 有的说:“我晚上会偷偷玩手机,睡得很晚。” 有的说:“我有时候会玩一些比较危险的游戏,比如爬树。”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讨论结果,强调爱护身体、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教师说:“同学们,通过反思,我们发现自己在爱护身体和珍惜生命方面既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要发扬好的习惯,改正不好的习惯,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对自己负责。”
(六)身体受伤的后果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设想如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受伤了,生活会和学习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身体受伤会很痛苦,那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受伤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想一想如果自己受伤了,会怎么样呢?”
学生们分组讨论,发挥想象,描述身体受伤后的情景。
讨论提示:
(1)如果手受伤了,不能写字、画画、做手工等,会影响学习和生活。
学生们说:“如果手受伤了,就不能写作业了,学习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也不能画画了,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如果脚受伤了,不能走路、跑步、参加体育活动等,会带来很多不便。
学生们回答:“脚受伤了就不能去学校了,只能待在家里。”“也不能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了,会很无聊。”
(3)如果眼睛受伤了,看不清东西,会影响阅读和学习。
学生们说:“眼睛受伤了就不能看书了,学习会很困难。”“也不能看美丽的风景了,生活会变得很无趣。”
(七)阅读角感悟
教师带领学生充满感情地阅读阅读角的内容,包括壁虎断尾再生、树枝砍断后发芽以及关于生命脆弱的感悟。
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角的内容,看看壁虎和树枝的再生能力,再想想我们的身体和生命有什么不同。大家要认真体会文字中的含义哦。”
学生们阅读后,积极分享自己的感悟。
学生发言:“壁虎和树枝断了还能再生,但是我们的身体不可再生,生命不可重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苦,通过阅读失去孩子后母亲写下的文字,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位母亲在失去孩子后写下的文字,你们能从她的诗句中体会到这种失去孩子的痛苦吗?”
学生们认真阅读文字,发表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言:“从这位母亲的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失去孩子的巨大痛苦。生命是如此珍贵,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心。”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不珍惜生命,会给家人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呢?”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会让家人伤心难过,有的说会让家人失去希望。
教师总结:“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让我们用爱和责任去呵护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增强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案例分析法、阅读指导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体验活动、讨论案例、阅读感悟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不够认真,对妈妈怀孕的辛苦体会不深;在讨论环节中,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等。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将持续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