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考点基础练一、单选题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图反映了影响气温的因素是( )A.季节 B.纬度 C.海拔 D.经度2.由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大致是(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C.由北向南递减 D.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递减3.该图可以反映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两极地区降水较多 B.降水地区差异较小C.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D.赤道附近降水较多1.B 2.B 3.D【解析】1.读图可得,世界年平均气温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其变化的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2.读图可得,世界年平均气温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其变化的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AC错误;是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B正确,D错误,故选B。3.世界年降水量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其变化的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A错误,D正确;降水地区差异较大,B错误;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图中信息无法判断,C错;故选D。4.下表是石家庄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到的某月的全部五次降水。则学校该月的月降水量是( )日期 1—6日 7—8日 9—15日 16—21日 22—30日降水量 6毫米 8毫米 10毫米 9毫米 9毫米A.6毫米 B.9毫米 C.40毫米 D.42毫米4.D【详解】结合材料,某月五次降水总和即为月降水量,根据数据可得,6+8+10+9+9=42毫米,故选D。5.在气候资料坐标图中“柱状”表示的是( )A.气温 B.降水量 C.云层 D.污染指数5.B【详解】 气候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降水量测定值.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所测定值依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也叫做柱状图。在气候资料坐标图中“柱状”表示的是降水量,折线图表示的是气温,ACD错误,B正确,故选B。6.世界的“干极”是( )A.阿塔卡玛沙漠 B.塔克拉玛沙漠 C.马来群岛 D.南极6.B【详解】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多地形雨,且降雨量极大,被称为“世界雨极”.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地区气候极其干燥,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B符合题意。7.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上升0.6℃ B.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增加C.温带大陆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D.赤道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7.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A错误;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B错误;中纬度温带大陆沿海降水多于内陆,C正确;赤道地区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两极地区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D错误。故选C。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从利物浦→华沙→赤塔,降水量(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多 C.都很少 D.都很多9.(承上)导致上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8.A 9.B【解析】8.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从利物浦→华沙→赤塔,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9.从利物浦→华沙→赤塔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故导致A、B、C三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A.集水瓶 B.雨量器 C.水皿 D.储水筒10.B【详解】雨量器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并通过与之配套的雨量量筒,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降水量;适用于气象台、水文站、环保、防汛排涝以及农、林等有关部门来测量降水量,B正确。集水瓶、水皿、储水筒只是能够储存水,并不能测量降水量,ACD错误。故选B。11.下列大洲中加点的地区,降水丰富的是( )A.①⑤ B.③④ C.②⑥ D.①②11.C【详解】读图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可判定,图中①③④⑤地降水少,②⑥地降水多。排除ABD,故选:C。12.图1是“世界某岛屿地形和河流分布图”,图2是“甲城市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甲城市的降水特点是( )A.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B.降水丰富,年内变化明显C.降水稀少,季节分配均匀 D.降水稀少,年内变化明显12.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详解】从甲地的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城市降水丰富,但7、8、9月份降水较少,因此降水年内变化明显,故选B。二、解答题13.“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A向北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 的影响。(2)从C到D到E三地相比,降水量逐渐 ,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M、N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 ,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 岸降水多,大陆 岸降水较少。13.(1)纬度位置(2) 减少 海陆位置(3) N 东 西【分析】本题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降水量分布及影响降水的因素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应用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有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而A位于赤道附近,B位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导致从A向北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主要受到纬度因素影响。(2)读图可知,纬度相差不大的C、D、E三地,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陆因素影响导致降水量逐渐减少。(3)读图可知,彭处于回归线附近的M降水量较少,N降水量较多,因此得出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提升综合练一、单选题读“《千字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①昃②,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③,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④。 注释:①盈:月光圆满。 ②昃:太阳西斜。 ④霜:水汽降至0°℃以下凝结而成。1.对①②③④处所描述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①一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B.②一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C.③一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更替 D.④—是一种降水现象2.“昃”指太阳的光照情况,下列与之相符合的是( )A. B.C. D.1.C 2.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③寒和暑的变化周期是一年,故C正确;①盈:月光圆满,是指每月的阴历十五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A错误;②昃:太阳西斜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B错误;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是指雨、雪、冰雹等,霜和雾都不是降水,D错误;故选C。2.据题干可知,“昃”是指太阳西斜,太阳在西,树影在东且影子较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3年2月8日柏林国际水果蔬菜展览会在柏林展览中心举行。“欧洲蔬菜之都”西班牙南部的阿尔梅里亚和“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在展览会上备受关注。读“阿尔梅里亚与山东寿光气候及天气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阿尔梅里亚与寿光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尔梅里亚气温年较差更大 B.阿尔梅里亚降水集中在夏季C.寿光冬季温和少雨 D.寿光季风气候显著4.展览会当天,有关两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阿尔梅里亚的蔬菜商人启程时需携带雨具 B.阿尔梅里亚当天东风3级C.寿光当地菜农需做好防冻害准备 D.寿光的天气状况是多云3.D 4.D【解析】3.由气候图可以看出阿尔梅里亚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山东寿光是温带季风气候。由图可以看出寿光气温年较差大,A错误;阿尔梅里亚降水是在冬季多雨,B错误;寿光冬季气温低于零度,所以是寒冷干燥,C错误;寿光季风气候显著,D正确。故选D。4.根据展览会单天,两地的天气图可以看出,阿尔梅里亚有中雨,东风三级,阿尔梅里亚的蔬菜商人启程时需携带雨具,AB正确。寿光当天气温是3-9度,气温较低,当地菜农需做好防冻害准备,天气是阴而不是多云,C正确,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D。5.在下图所示的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A. B.C. D.5.B【详解】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A、C错误;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B正确,D错误。故选B。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读“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6.从气温日变化及年变化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点B.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C.一年中,南半球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份D.一年中,南半球陆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份7.下列关于各地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地比B地降水少 B.图中C、D、E地受纬度因素影响降水不同C.由赤道到两极降水量逐渐减少 D.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比西岸多6.B 7.D【解析】6.读图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A错误。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B正确。一年中,南半球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份,C错误。一年中,南半球陆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份,D错误。故选B。7.读图可知,图中A地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B地位于俄罗斯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A错误。图中C、D、E地受海陆因素影响降水不同,B错误。由赤道到两极,降水量不一定逐渐减少,C错误。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比西岸多,西岸大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D正确。故选D。石家庄某地理活动小组探究了雨量器的使用方法。下面是雨量器结构示意图和实验成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雨量器编号 筒盖(可减少融雪时蒸发) 盛雪口(可减少积雪滑落) 测量结果① √ × a② × √ b③ √ √ c④ × × d“√”表示“使用”,“×”表示“不使用”8.该小组在一次降雪后测量发现( )A.a>c B.b>c C.c>d D.d>a9.四组设备适合用于测量当地夏季降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8.C 9.D【解析】8.读图可知,a没有使用盛雪口,积雪会滑落,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小于使用盛雪口的c,A错误。c有使用筒盖,可减少融雪时蒸发,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大于没有使用筒盖的b,B错误。c有采用筒盖和盛雪口,可以减少融雪时蒸发和积雪滑落,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大于没有使用的d,C正确。同理,a有使用筒盖,数值高于d,D错误。故选C。9.四组设备适合用于测量当地夏季降水的是④,因为夏季没有降雪,无需使用筒盖和盛雪口,雨水通过漏斗直接进入储水瓶,故选D。读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0.已知A地的气温为16℃,C地的气温约为( )A.14.8℃ B.15.4℃ C.16.6℃ D.17.2℃11.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D地 B.C地 C.B地 D.A地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为山脊 B.C地海拔高度为1000米C.②处可能有河流 D.①处坡度比③处陡10.A 11.C 12.D【解析】10.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200米,C点的海拔高度是1000米,A点海拔高度是800米,A与C的相对高度是200米。已知A地的气温为16°C,C地的气温约为16-200÷100×0.6=14.8°C。故选: A。1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B地,该地位于山脉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势影响,降水多;结合题意。故选: C。12.①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图中等高距为200米,C的海拔高度是1000米;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①处等高线比③处稀疏,可判定①处坡度比③处缓。故选: D。二、解答题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认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下表为某地气温、降水资料,下图为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气温(℃) -5 -2 5 26 28 25 20 12 5 -2降水量(mm) 6 8 10 17 38 70 200 220 60 36 7 4(1)根据图中的气温曲线,补充表中缺失的数据。(2)根据表中数据,将图中“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3)该地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大约为 ℃;该地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为 ℃,气温年较差为 ℃。(4)该地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月份是 月至 月,因此该地的降水集中在 季节。13.(1)4月气温14℃;5月气温20℃(2)(3) 7 28 1 -5 33(4) 6 9 夏【分析】本大题以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根据图中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可知,4月份的月平均气温约为14℃,5月份的月平均气温约为20℃。(2)阅读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地7月降水量为200mm,8月降水量为220mm,在图中将7、8月降水量用长方形柱状图表示出来答案如下:(3)由图表可知,该地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7月,大约为28℃;该地的最低月均温出现在1月,大约为-5℃,气温年较差为28℃-(-5℃)=33℃。(4)由图表可知,该地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月份是6月至9月,因此该地的降水集中在夏季。14.【探究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一节内容后,开展了相关的探究活动。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赤道与两极】(1)读图可知,赤道附近地区降水 (填“多”或“少”),两极地区降水 (填“多”或“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填“纬度位置”或“海陆位置”)因素。【沿海与内陆】(2)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两岸的A、B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说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 (填“多”或“少”),大陆东岸降水 (填“多”或“少”)。(3)位于中纬度地区的C、D、E三地,降水量最少的是 地。说明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 (填“多”或“少”),沿海地区降水 (填“多”或“少”)。【干极与两极】(4)太平洋东岸的F地是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 ”(填“雨极”或“干极”)。14.(1) 多 少 纬度位置(2) A 少 多(3) D 少 多(4)干极【分析】本题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等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详解】(1)读图可知,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大都在200毫米以下,降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2)读图可知,地处东岸的A地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地处西岸的B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降水量较多的是A地。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3)读图可知,位于中纬度地区的C、D、E三地,降水量最少的是地处内陆的D地。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较少,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受暖湿气流影响明显,内陆则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小。(4)世界的“雨极”是位于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地区气候极其干燥,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水,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股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