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2敬畏生命【统编2024版七上道法精讲课堂(教案+素材)】备·教材精析◆备教材内容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2.如何敬畏生命 (1)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2)要关爱他人的生命。(3)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3.为什么敬畏生命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1)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2)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4.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生命的要求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5.为什么敬畏生命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1)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2)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备知识结构形式一形式二◆备教材拓展1.天地之大德曰生。(教材P64)出处:《周易·系辞》。释义:在天地的所有恩德之中,最大的就是创造万物。启示:教材在这里引用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敬畏生命,珍视和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2.仁者爱人。(教材P65)出处:《孟子·离娄下》。释义:“仁”就是对他人的爱。启示: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仁者爱人”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关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链接: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引用此句。3.推己及人。(教材P65)出处:《论语·卫灵公》。释义:本义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引申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启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自觉地关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4.《道德经》的人生智慧:效法天地自然。中国古代道家提出“道法自然”,意思是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境界。5.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的,我们都要为自己而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我们为自己活着的同时,也在为他人活着。如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快乐为标准来生活,我们就难以共同生活。我们敬畏生命,才会很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也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备教材活动活动一:生活观察——最美逆行者(教材P63~64)【活动设计】形式一:鼓励学生自己搜集最美逆行者的感人故事,并在全班分享。形式二:学生自由发言,危险来临时为什么有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选择“逆行”,最后教师总结。 【活动问题】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 【活动例答】①生命是脆弱与艰难的,生命又是坚强、崇高和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②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③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④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最好的道德(教材P64)【活动设计】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情境,自主思考,交流分享感受。形式二:小组合作探究,从不同情境中发现共同点。【活动问题】你从上述情境中发现了哪些共同点 【活动例答】上述情境都是关爱他人生命的表现,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活动三:阅读感悟——托起生命的希望(教材P65)【活动设计】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材料,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探究材料给你的启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形式二:播放汶川地震救援的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思维,谈谈对材料的感受,并在全班展示。活动四:启思导行——观点辨析(教材P66)【活动设计】形式一: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对教材观点的看法,然后教师总结。形式二: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生命心存敬畏的事例,并在全班分享。最后,教师总结。【活动问题】(1)结合下列两种关于生命的观点,谈谈你对生命的看法。(2)在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请结合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以“致敬英烈:生命的意义”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例答】(1)①心存敬畏,会让我们珍惜、尊重、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②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因此,是否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会让我们有极大的不同。敬畏生命,才会珍视生命。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就会漠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2)略。备·作业设计 (见《作业本》或课时作业)第2框 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敬畏生命的原因及其要求。 【教学难点】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新闻导入:某地高速路段发生塌方灾害,造成多人伤亡。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现场救援、伤员救治,妥善做好善后处置等工作。正值“五一”假期,群众出行增多,人员流动量大,部分地区还将出现大范围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各类事故灾害易发多发。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排查处置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风险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事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高度重视“现场救援、伤员救治” 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主题——《敬畏生命》。二、探究新知教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就以“敬畏生命”为主议题,探究我们要敬畏生命的原因及其要求。请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踊跃回答问题。活动1:“驴友”探险【多媒体呈现】我们经常能看到“驴友”在野外遇险的新闻。壮阔山河引人入胜,在欣赏与探索的同时,切不可失去敬畏生命之心。曾经,16名“驴友”遭遇山洪被困,370多名救援人员搜救十几个小时,才将16人全部救出。观光也好,探险也罢,都须行事有度,不可置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危于不顾。子议题一: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探寻自然之美还须对生命心存敬畏之心的理由。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等,以巩固学生的认同共识。【多媒体呈现】 地震时她“逆行”疏散旅客事件回顾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就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新疆一位名叫卫萍萍的客运员火遍全网。视频显示:突发地震,看到候车厅一片混乱的场面,卫萍萍第一时间不是逃命,她第一时间向人们跑去,呼吁大家不要慌,然后在大厅里狂奔疏散旅客。这名女客运员临危不惧,视乘客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行为感动了无数网友,收获了无数的赞扬。问题: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客运员卫萍萍的言行体现了对待生命怎样的情怀 为什么要具备这种情怀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教师进行引导并总结。【多媒体呈现课堂笔记】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活动2:以竹代塑【多媒体呈现】当前,白色污染日益成为威胁全球环境的突出问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久前,我国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以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抓好竹林资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有效提升“以竹代塑”动能、产能、效能,助力减少塑料污染。【相关链接】什么是“以竹代塑” 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威胁人类健康,需要彻底解决,这已成为人类共识。“以竹代塑”是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倡议,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倡议旨在发挥竹子在减少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子议题二:结合材料,从敬畏生命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的必要性。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等,以巩固学生的认同共识。【多媒体呈现课堂笔记】如何敬畏生命 (一)(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原因:①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 ②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活动3:抗震救灾【多媒体呈现】6.2级地震突袭寒夜中的甘肃省积石山县。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连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消防救援大队,解放军官兵,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企业和社会各界救灾志愿者……不放过任何一丝生命迹象,用爱为他人的生命摆渡,他们都在全力以赴!子议题三:抗震救灾中对生命的守护,为我们敬畏生命带来了什么启迪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等,以巩固学生的认同共识。【多媒体呈现】材料一 2024年3月11日凌晨,54岁的钟宏权便早早起床,驾车到达130千米外的赣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这是钟宏权第162次无偿献血。从2006年开始接触无偿献血以来,钟宏权18年累计献血63600毫升,已为600余名患者带去生的希望。【知识拓展】“无偿献血”知多少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收取超过因献血发生必要的交通、误工等成本额度及报酬的行为。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至55周岁。 ◆每年献血控制量在200到400cc之间,对人体是没有伤害的。相反献血后会刺激人体产生新鲜的血液,刺激骨髓造血,可以增强免疫力。材料二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话感动亿万人心。问题:(1)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参加过无偿献血吗 你对无偿献血了解多少 (2)钟宏权用自己的“热血”一次次为生命续航,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心灵震撼 (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为什么能够感动亿万人心 (4)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感动亿万人心的话语为我们敬畏生命带来了什么启迪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教师进行引导并总结。【多媒体呈现课堂笔记】如何敬畏生命 (二)(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活动4:知行合一,情感升华【多媒体呈现】浙江宁波,一名外卖员在送餐途中救了一名因车祸而受伤的小女孩,但因救人,送餐超时。当地交警第一时间给出一个“霸气”回复:“我们和外卖公司沟通过了,他们说了,碰到这样的情况,耽误了送餐,公司不会罚反而会奖励!”这则暖心新闻冲上了微博话题热搜。问题:(1)从材料中找出两种值得点赞的行为,并从生命的角度说明你点赞的理由。(2)班级准备制作一期“敬畏生命,从我做起”的主题板报,请你设计至少三个板块内容。三、合作总结,梳理知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5张PPT)统编2024七上道法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8.2统编2024版七上道法精讲课堂课件课前预习预习教材P63-P66,依据自己的理解将下列问题在教材上勾画出来。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2.如何敬畏生命 3.为什么敬畏生命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4.为什么敬畏生命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导入新课某地高速路段发生塌方灾害,造成多人死亡和受伤。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现场救援、伤员救治,妥善做好善后处置等工作。正值“五一”假期,群众出行增多,人员流动量大,部分地区还将出现大范围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各类事故灾害易发多发。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排查处置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风险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事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高度重视“现场救援、伤员救治” 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主题——《敬畏生命》。活动1:“驴友”探险我们经常能看到“驴友”在野外遇险的新闻。壮阔山河引人入胜,在欣赏与探索的同时,切不可失去敬畏生命之心。曾经,16名“驴友”遭遇山洪被困,370多名救援人员搜救十几个小时,才将16人全部救出。观光也好,探险也罢,都须行事有度,不可置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危于不顾。问题: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探寻自然之美还须对生命心存敬畏之心的理由。(要求:同学们自主探究后组内交流探讨,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课堂笔记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活动2:以竹代塑当前,白色污染日益成为威胁全球环境的突出问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久前,我国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以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抓好竹林资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有效提升“以竹代塑”动能、产能、效能,助力减少塑料污染。问题:结合材料,从敬畏生命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启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的必要性。【相关链接】什么是“以竹代塑” 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威胁人类健康,需要彻底解决,这已成为人类共识。“以竹代塑”是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倡议,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倡议旨在发挥竹子在减少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课堂笔记为什么敬畏生命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1)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2)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 活动3:抗震救灾6.2级地震突袭寒夜中的甘肃省积石山县。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连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消防救援大队,解放军官兵,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企业和社会各界救灾志愿者……不放过任何一丝生命迹象,用爱为他人的生命摆渡,他们都在全力以赴!问题:抗震救灾中对生命的守护,为我们敬畏生命带来了什么启迪 关爱和善待他人的生命,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课堂笔记为什么要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1)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2)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课堂笔记如何敬畏生命 (1)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2)要关爱他人的生命。(3)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本课小结敬畏生命原因做法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要关爱他人的生命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2敬畏生命【统编2024版七上道法精讲课堂(教案+素材)】.docx 8.2敬畏生命【统编2024版七上道法精讲课堂(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