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滋养心灵【统编2024版七上道法精讲课堂(课件+教案配套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滋养心灵【统编2024版七上道法精讲课堂(课件+教案配套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2滋养心灵【统编2024版七上道法精讲课堂(教案+素材)】
备·教材精析
◆备教材内容
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2)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2.怎样滋养心灵
(1)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2)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心理健康的含义和表现
(1)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
(2)表现: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
4.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2)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5.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1)说服自己接纳挫折。
(2)培养幽默感。
(3)积极寻求帮助。
(4)培养兴趣爱好。
(5)眼光放长远。
(6)关心帮助他人。
6.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
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
7.如何丰富精神世界
(1)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
(2)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备知识结构
形式一
形式二
◆备教材拓展
1.滋养心灵的方式。
①向人民英雄致敬;②参观博物馆;③戏剧进校园;④制作茉莉花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享受大自然、有意义的人际交往等方式来滋养心灵。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突出表现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备教材活动
活动一:生活观察——丰富精神世界(教材P77)
【活动设计】
形式: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在全班分享交流。
【活动问题】
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 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例答】
我参加过共青团的新团员入团宣誓、经典诵读,还参观过西柏坡革命纪念馆。这些活动陶冶了我的情操、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加深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丰盈了我的精神世界。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小俊的烦恼(教材P77~78)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认真思考材料中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
形式二:学习小组自选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达成共识。小组推选代表参与班级交流分享。
【活动问题】
(1)小俊为什么主动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老师的专业帮助
(2)你有哪些调节自身状态的好办法
【活动例答】
(1)①小俊上初中后,成绩变得不太理想,他逐渐失去了自信,产生了自卑心理。②自卑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自卑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别人,不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
(2)①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有助于我们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②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活动三:方法与技能——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教材P78~79)
【活动设计】
形式: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小组交流探讨,然后熟记要点。
活动四:启思导行——整理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教材P79)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在全班分享交流。
形式二: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认真思考材料中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
【活动问题】
(1)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并整理至少一种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2)小组合作,续写保持身心健康的倡议书。
【活动例答】
(1)①合理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多食蔬菜水果,控制或避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入。②正常的生活作息:在工作学习之余,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③建立良性的社交。④保持良好心态:学会排解,学会疏通,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会释放不良情绪等。
(2)走进博物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豫剧表演,感受非遗传承魅力;收看“天宫课堂”,感受祖国的日新月异;参加消防演练,掌握自救自护技能;学会看产品配料,生活中注意营养搭配;诵读经典,涵养内在品格;等等。
备·作业设计 (见《作业本》或《》课时作业)
第2框 滋养心灵
  【教学重点】
怎样滋养心灵。
  【教学难点】
滋养心灵的必要性;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漫画导入:记者在多地走访调查中发现,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图中的内容成了许多学生喜爱的假期生活方式。
为什么许多学生喜爱上面的假期生活方式 你知道这种生活方式有什么意义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主题——《滋养心灵》。
二、探究新知
教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就以“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为主议题,探究我们要滋养心灵的必要性及其主要途径等。请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踊跃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1:《朗读者》的制作目的
【多媒体呈现】
《朗读者》发布会上,曾引用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散文《灯》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希望在吃米、吃饭、吃肉之外,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心灵的、精神的抚慰,这也是我们媒体人最大的成就感,这就是《朗读者》的制作目的。
子议题一:“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等,以巩固学生的认同共识。
【多媒体呈现】
小辉家在农村,家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即便是这样,小辉也常常用仅有的钱来买一些文学名著,一些同学非常不理解……
问题:结合小辉的故事,从生命成长的角度,你想对小琳说些什么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教师进行引导并总结。
【多媒体呈现课堂笔记】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2)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活动2: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多媒体呈现】
人的确不能只靠吃米活着。2023年10月10日,《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显示,作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抗挫折能力低,“蛋壳”心理严重。可喜的是,在国家的重视和引导下,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民众对精神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子议题二: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为促进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建言献策。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等,以巩固学生的认同共识。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一 在独山县兴农中学教学楼二楼转角处,有一间不起眼的教室,在这里,同学们常常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这就是兴农中学的心理宣泄室。走进心理宣泄室,淡蓝色的墙面和窗帘让整个房间充满了平和而安定的氛围,心理教师韦某某正带领学生们进行释压活动。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心理教师通过关注学生们不同的心理情绪,进行深入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们调整认知,真正做到宣泄情绪、建立良好的认知,防止因宣泄而引发暴力倾向,大幅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材料二 漫画启迪——《跨越》。
问题:(1)兴农中学的心理宣泄室为我们保持心理健康提供了什么有益的借鉴
(2)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坎”吗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实现生活中这样的“跨越”,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4)从“我想我跨不过”,到“看来也不过如此”,漫画《跨越》为我们保持心理健康带来了什么启迪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教师进行引导并总结。
【多媒体呈现课堂笔记】
1.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2)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2.增强生命韧性的原因和要求 (1)原因:成长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路,也会有一些坎坷和泥泞。 (2)要求: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
活动3:人要靠精神站立起来
【多媒体呈现】
说到底,“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人是靠精神站立起来的。“米”是食物,精神与信仰则犹如氧气。人不能没有精神与信仰,就像光吃米而不吸收氧气,是无法存活的。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今天,我们不再为“吃米”、为物质发愁。但物质上富裕了,精神上决不能患“贫血症”。
子议题三: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我们应如何靠精神站立起来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等,以巩固学生的认同共识。
【多媒体呈现】补足精神之钙
“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这颗赤子之心,源自理想,源自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瞻仰革命纪念地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不同场合讲述革命先烈忘我追寻理想之光、舍身保护信仰火种的感人故事,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补足精神之钙,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为全党上了一堂又一堂鲜活生动的“理想信念课”。
问题:补精神之钙,聚奋进之力。这为我们滋养心灵带来了什么启示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教师进行引导并总结。
【多媒体呈现课堂笔记】
1.如何滋养心灵 (1)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如何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 (2)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活动4: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多媒体呈现】新时代青年志:“90后”考古人
相关链接:2024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4集时政微视频《新时代青年志》。这不仅是一部人物志,更是一代代青年人所展现出来的志气、志向。系列微视频呈现的既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青年人的个体故事,也是时代青年的群体缩影;既是青年人的奋斗故事,也是被激励、被鼓舞、被照亮的人生经历。
三、合作总结,梳理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统编2024七上道法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滋养心灵
10.2
统编2024版七上道法精讲课堂课件
课前预习
预习教材P77-P80,依据自己的理解将下列问题在教材上勾画出来。
1.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2.怎样滋养心灵
3.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4.如何丰富精神世界
导入新课
记者在多地走访调查中发现,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图中的内容成了许多学生喜爱的假期生活方式。
活动1:看漫画谈感悟
《朗读者》发布会上,曾引用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散文《灯》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希望在吃米、吃饭、吃肉之外,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心灵的、精神的抚慰,这也是我们媒体人最大的成就感,这就是《朗读者》的制作目的。
问题:“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滋养心灵
课堂笔记
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2)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活动2:心理健康问题
课堂笔记
心理健康的含义和表现
(1)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
(2)表现: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
问题:兴农中学的心理宣泄室为我们保持心理健康提供了什么有益的借鉴
在独山县兴农中学教学楼二楼转角处,有一间不起眼的教室,在这里,同学们常常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这就是兴农中学的心理宣泄室。走进心理宣泄室,淡蓝色的墙面和窗帘让整个房间充满了平和而安定的氛围,心理教师韦某某正带领学生们进行释压活动。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心理教师通过关注学生们不同的心理情绪,进行深入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们调整认知,真正做到宣泄情绪、建立良好的认知,防止因宣泄而引发暴力倾向,大幅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漫画启迪——《跨越》
问题:从“我想我跨不过”,到“看来也不过如此”,漫画《跨越》为我们保持心理健康带来了什么启迪
磨砺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课堂笔记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2)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课堂笔记
增强生命韧性的原因和要求
(1)原因:成长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路,也会有一些坎坷和泥泞。
(2)要求: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
方法与技能——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说服自己接纳挫折
培养幽默感
积极寻求帮助
培养兴趣爱好
眼光放长远
关爱帮助他人
活动3:人要靠精神站立起来
问题: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我们应如何靠精神站立起来
说到底,“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人是靠精神站立起来的。“米”是食物,精神与信仰则犹如氧气。人不能没有精神与信仰,就像光吃米而不吸收氧气,是无法存活的。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今天,我们不再为“吃米”、为物质发愁。但物质上富裕了,精神上决不能患“贫血症”。
(要求:同学们自主探究后组内交流探究,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并总结。)
课堂笔记
如何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
(2)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课堂笔记
如何滋养心灵
(1)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课小结
滋养心灵
原因
做法
保持心理健康
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寻求专业帮助
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