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标题 4.1《夯实法治基础》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 感受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法治观念 : 理解法治的本质和特征, 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 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 遵守者、 捍卫者。 责任意识 : 增强法治意识, 认识到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教学 重点 理解法治的内涵、 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以及法治对于国家发展、 社会稳定和个人权利保障的重要性。
教学 难点 要求学生深入理解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人民网开展的2024年全国两会调查中,“依法治国”入选十大热词,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法治领域的关心关切。 2024年全国两会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之一。 何为法治 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本节课一起学习
授新课 不仅仅是抗击疫情。在面对这些社会关系的矛盾和纠纷时,如果没有法律……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思考: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意义或重要性/为什么建设法治中过国? 提示:①个人层面: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国际层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③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法律热点:在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公众就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的建议增加“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有的建议增加“进一步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教育”,有的建议增加“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等,其中有很多建议都在这部法律中得到了吸收采纳。 爱国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在青少年、基础在学校教育,既要注重教育引导,又要注重实践养成,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为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思考:有了法律就等于有了法治了吗 要推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你认为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提示: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①法治要求实施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②法治还要求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材料分享:中国有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历史。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思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提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案例分享:聂树斌,1995年,年仅20岁的聂树斌因涉嫌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并于当年执行,其母连续多年上访申诉,引起社会强烈关注;2016年,最高法院最终做出无罪判决。此时,距离聂树斌死亡已经22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虽然聂树斌已无法复生,但改判是对其家人多年不懈努力的慰藉,彰显了人民法院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思考:阅读案例,说说我们该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提示: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在我们生活中,电信网络诈骗“五花八门”:一个电话让你提供“安全账户”、一条短信通知你“中了大奖”、一个网络链接称可以“网购退款”……骗子们的各种骗术层出不穷,给受害人带来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发生。 小组讨论:“天下无诈”是人民群众期待的美好愿景,请你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让天下无诈,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钢铁长城”? 提示: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法律链接:202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我国每一项重大的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协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思考:我们应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提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 亚里斯多德说过:“法治应包含两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里突出强调的是(   ) A.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B.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C.法治可以建立起一个基本的生活预期 D.法治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 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和国家强调坚持全面 依法治国,这是因为( )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法治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④法治能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时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要实行善治,因为善治是良法之治的前提 B.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法律的教化作用 D.坚持科学立法,就能使每一部法律能得到全体群众拥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