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核心素养通过相关的测量过程,养成学生实事求是、仔细观察、认真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教学设想在上节课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和一般的长度测量知识,本课进一步学习深化长度的特殊测量,掌握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化曲为直法”“累积法”“夹测法”“棉线重叠法”等。关于对秒表的学习: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钟表的读数,以及在上节课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但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不同:秒表的使用不同于刻度尺测量的数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又不同于平时使用的钟表,需要反复练习使用才能掌握。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巩固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习惯,会用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测长度。2.认识时间的测量工具,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及换算方法。科学思维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科学探究经历一些长度的测量过程,学会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会用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测长度。2.认识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时间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难点会用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测长度;能读出机械秒表的示数。教学突破通过实验前的课前准备,实验前的问题讨论,学生动手操作和练习读数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有关“练习秒表读数”的视频;刻度尺一把机械秒表一块;细铜丝一根、乒乓球一个、1元硬币一个、无弹性棉线一根、《地理地图册》一本、直尺一把、三角板两块、粗细均匀的铅笔一支等。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想一想,若物体的长度太长或太短,能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该怎么办;初步了解机械秒表和钟表;会读机械秒表和钟表。2.大致了解机械秒表;细铜丝一根、乒乓球一个、1元硬币一个、无弹性棉线一根、《地理地图册》一本、直尺一把、三角板两块、粗细均匀的铅笔一支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提问:上节课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什么 如何正确使刻度尺 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逐一回答。引入:这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测量的问题。点评: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长度的特殊测量回顾:在上节课中,我们是如何测出物理教材一张纸的厚度的 师生归纳:这种方法就叫累积法。点评:学生在上节课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必须运用间接测量—— “累积法”的思想才能测出一张纸的厚度。过渡:诸如测量物理教材一张纸的厚度,还有其他特殊的长度需要我们去测量。检查每一活动小组的实验器材:细铜丝、乒乓球、硬币、棉线、直尺、三角板、铅笔及《地理地图册》等。展示实验内容及要求.(1)分别测出乒乓球硬币、铜丝的直径。(2)测出《地理地图册》第×页上×到×的公路长度。要求:想出尽可能多的测量方法,并仔细记录测量结果。学生:讨论后进行测量,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活动中的问题,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合作。交流与合作:(1)每一个活动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测量方法及结果。(2)让其他学生向汇报者质疑。(3)汇报者回答时有疑问可向同组成员或老师求助。归纳:上述各实验中的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有哪些 明确:“化曲为直法”“累积法”“夹测法”“棉线重叠法”等。应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测量方法 学生回答,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长度测量。点评:做好实验准备,利用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通过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提升合作能力;在交流中训练思维,培养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学会从现象中发现规律,学会分析与归纳;从课内学习到生活实践,在应用中升华知识,尝试创新。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时间的单位是什么 测量工具是什么 学生回答:秒、分、时、年等;秒表、电子表、钟…阅读:教材第126页,观察桌上的秒表,学会使用秒表。1.如何给秒表上发条 2.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并动手试一试。3.秒表如何读数 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秒表,获取大小表盘上的数字、刻度所表达的信息,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正确进行读数,并回答这几个问题。幻灯片投影展示秒表的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重点练习秒表读数(播放“练习秒表读数”的视频)。有趣的实验:利用自身脉搏的跳动,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讲述:既然能制作随身携带生物钟,那么能否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 学生交流制作方法。阅读“生活 物理 社会”,了解计时器的发展史,体会人类的文明与社会进步。利用你的“人体尺”能否估测出教室的长和宽 试一试,并交流估测结果。然后请两位同学用皮卷尺精确测量,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并找出差距大的原因。点评:用“人体尺”测量真实物体的长度,体现学以致用,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本课推向高潮。学生交流测量结果,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和估测水平。四、交流与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和解释。五、布置作业1.利用你自己的“生物钟”估测从校门口到教室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将自己的时钟与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同步。板书设计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1.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法”“累积法”“夹测法”“棉线重叠法”等。2.时间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年(y)、月(m)、日(d)、时(h)、分(min)、秒(s).1y=______m =_______d l h=_______min=_______s3.时间的测量:秒表。4.活动:测自己10次脉搏跳动的时间。教学探讨与反思长度的特殊测量涉及的面比较广,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教师不仅让学生知道的、常长度测量,更要引导学生为什么这样研究和学习,可发散学生的思维,如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测量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如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如何测量肉眼看不到粒子的直径……钟表的使用学生都很熟悉,可向数学老师请教,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教学中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正迁移,又要引导他们注意物理与数学学习要求的不同。教学还要突出两点:一是学会“用10次脉搏的时间”来估测时间,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二是学会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如用钟表读数类比秒表读数,用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类比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做到“六会”——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进一步为后续学、弹簧测力计、电流表和电压表等的使用方法打下基础。- 1 --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