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速度核心素养1.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他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学生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和测量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教学设想初二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由于有初一甚至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做铺垫,学生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以一个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确实从方法上去理解这两种比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能够较方便地测出速度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做“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设计表格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实验中的缺点并迅速想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的能力。本节课对公式、复合单位、单位换算以及规范计算的格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生活 物理 社会”中也给出了极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特别关注“活动5.2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教学,在要求学生提出比较从同一高度释放的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时,可充分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观看游泳比赛时,观众和裁判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前者用的方法是看谁游在前面,即在相同的时间内,谁通过的路程长,谁就运动得快;后者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通过相同的路程,谁用时短,谁就运动得快。通过“活动5.3”应使学生体会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有关。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方法的学习,学生第一次用物理方法来学习控制变量法,并由此进一步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并引导学生自己谈谈理由,以此培养学生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密度、压强、功率、电功率等概念的学习做准备。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科学思维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科学探究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培养学生完成物理计算题的解题习惯。难点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2.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教学突破通过两个活动展开课堂教学,从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上引入速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展台、自制PPT课件。2.视频:《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蜗牛爬行。3.大小纸锥各一个、长软尺一根秒表一块、汽车速度计的模型、气球等;收集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数据。学生准备1.大小纸锥各一个、米尺一把、秒表(或手表)一块。2.课前预习: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 什么是速度 它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分别是什么 如何测出纸片下落的速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引入课题播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视频,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视频,让学生比较两动物的运动快慢。提出问题:观察并比较哪种动物运动得快。引入课题:“速度”。点评:通过猎豹追小动物引入本节课,把学生引入探究情境中,激发其探究动机和求知热情。二、活动5.2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演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纸锥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猜一猜:哪个纸锥下落得较快 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回答:通过比较谁能以更短的时间完成相同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继续演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纸锥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同时落地)学提问:你怎样比较两个纸锥的速度 回答:通过比较谁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长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继续演示并提问:两个大小不同的纸锥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不同时落地)。这时候你又怎样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呢?学生会想到:分别记下它们下落的时间和高度,用高度除以时间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快慢。凭感觉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还要引导学生由数学上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得出比较锥运动快慢可以用 和 的方法。过渡: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 比如百米赛跑,记下运动员跑完一百米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知道谁跑得快,谁跑得慢。那么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 如果回答相同,则提问:观众也记时间吗 如果回答不同,则提问: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观众看谁跑在最前面,裁判看谁用的时间最短。讲述:有谁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这两种方法呢 回答:我们将这个过程用物理语言叙述出来就是,观众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裁判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归纳与小结:比较物体运动的方法有两种,如运动的时间相同,则比较路程,谁运动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写成表达式是;如运动的路程相同,则比较时间,谁花费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写成表达式是。点评:通过教师引导,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学会用不同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可能会认为以上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应适时强调,要将这种思想转化为方法,运用到实际中,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能力。三、速度过渡提问:用和 的方法是怎样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哪种比较方便 引导学生认识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用比较方便,从而引出速度的定义、单位和计算公式等.点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舍劣择优能力.讲述: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提出有关单位时间的问题;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但是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秒,符号为s(second)。点评:学生对单位时间的认识可能有局限,会出现与物理上所要求的单位时间不一致的说法。巩固性提问: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回答: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设问;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 这里我们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应该在数学课上早就学过这个公式,就是v=提问:由公式我们可以知道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知它的单位也是由路程和时间决定的,可见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回答: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其中,1 m/s和1 km/h哪个大呢 请写出比较过程。学生进行换算:l km/或1 m/3.6 km/h.点评: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在心目中对速度单位有所认识,并且认识到比较速度的大小要统一单位。总结:对于两个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比较,可用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直接用速度的数值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学生举例、教师补充: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速度数值。点评:将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速度数值,加深对速度数值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四、活动5.3 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过渡:学以致用,如何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你的依据是什么 应测量哪些物理量 选用哪些器材 器材:卷尺(米尺)、手表(秒表)方法:量出某一高度到地面的距离,测出从某一高度纸锥落到地面的时间,计算出速度。提醒;测量过程如何减小误差 师生讨论后归纳,方法有(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想办法降低纸锥下落的速度,这样便于测时间。(3)可以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4)可以换用气球,也许气球下落的速度要慢些(让学生实操并测量)。设计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表格(见下表)。实验次数 高度/m 时间/s 速度/m/s123实验次数 1 2 3高度/m时间/s速度/(m/s)交流与评价:你还能如任何改进这个实验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学生思考后回答。点评:通过“活动5.3”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测物体的速度,应提倡多种方法,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交流能力,以及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从中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通过测量时间和路程进一步培养设计表格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考减小误差的方法。五、速度的简单计算幻灯片展示教材例题,指导学生解答,并规范解题要求。小结提问:物理计算题与数学应用题相比,应注重哪些方面 学生自由发言。点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其答题方式。在学生回答如何设计表格的基础上,总结常见的几种表格形式.阅读“生活 物理 社会”。讲述:速度在体育运动中是重要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教材第133页列举了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竞速项目中取得好成绩。点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竞争意识贯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中。六、交流与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重要知识 学生:我今天学习了……七、作业布置复习本节课学习知识,并完成教材第134页“实践与练习”第1、2题,第3题课后选做。板书设计第2节 速度1.物体的运动有快慢。2.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谁通过的路程长,谁就运动得快。(2)相同的路程,比时间,谁通过的时间短,谁就运动得快。3.速度的定义。(1)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单位:国际单位 米/秒(m/s)常用单位 千米/时(km/h) 厘米/秒(cm/s)(3)计算公式:v=4.规范的计算题格式;已知:s=180 km;v=100 km/h。求t。解:由v=得答:汽车需要1.8 h可到达上海。教学探讨与反思本节课应注重的方法有:一、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a)时间相同比路程;(b)路程相同比时间,认识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认识。二、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即用路程和时间比值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像这类描述物体特征的物理量还有压强、功率等,在以后学习这些物理量时进行类比教学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对此类概念的模糊认识,帮助正确理解新概念,另外,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用物理公式测量、计算速度提出了要求,以此说明数学与实验是研究物理现象的重要工具。- 1 --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