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科计划(10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科计划(10页)

资源简介


南安市 小学
数 学 科




二 年 一 班 第 一 学期
担任老师
2015 年 秋 季
二 年 一 班 数学 科第 一 学期学生成绩记载表


姓名
次 数
期中成绩
次 数
期末成绩
总平均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 年 一 班 数学 科第 一 学期学生成绩记载表


姓名
次 数
期中成绩
次 数
期末成绩
总平均
1
2
3
4
5
1
2
3
4
5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一、班 级 情 况 分 析
基本情况:
共计


共青团员
少先队员
2、上学期原有成绩:
















人数
3、优中差名单:
优等生
中等生
差等生
4、掌握“双基”情况:
(1)、计算方面:表内乘除法、百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掌握;
(2)、操作方面:长度、货币单位知识学生能进行正确的运用;
(3)、解决问题方面:大部分学生能进行正确的审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生的学习习惯:
(1)个别学生学习习惯有待提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计算粗心等
现象;
(2)个别生审题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6、差生情况:
(1)端正思想态度;

(2)加强个别辅导;

(3)鼓励表扬。
二、教 材 内 容 简 析
(一)数与代数 :
1、第一单元“加与减”。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主要学习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二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 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 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 第五单元“2~5 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 的 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 和6~9 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七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 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 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结合实例,感知轴对称、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第六单元“测量”,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 和米的关系。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好玩:主要包括 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活动,贴进 学生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 材 目 的 要 求
1、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6、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7、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8、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具体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7、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8、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教 学 具 体 措 施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1
8.30—9.5
一、加与减
1、谁的得分高
2、秋游
7
10.11—10.17
五、2~5的乘法口诀
1、数松果
2、做家务
2
9.6—9.12
3、星星合唱队
4、练习一
8
10.18—10.24
3、课间活动
4、需要几个轮子
3
9.13—9.19
二、购物
1、买文具
2、买衣服
9
10.25—10.31
5、小熊请客
6、回家路上
4
9.20—9.26
3、小小商店
三、数一数与乘法
1、有多少块糖
10
11.1—11.7
7、练习三
整理与复习
5
9.27—10.3
2、儿童乐园
3、动物聚会
11
11.8—11.14
六、测量
1、教室有多长
2、课桌有多长
3、1米有多长
4、练习四
6
10.4—10.10
4、练习二
四、图形的变化
1、折一折,做一做
2、玩一玩,做一做
12
11.15—11.21
七、分一分与除法
1、分物游戏
2、分苹果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
13
11.22—11.28
3、分糖果
4、分香蕉
19
1.3—1.9
九、除法
1、长颈鹿与小鸟
2、农家小院
3、练习七
14
11.29—12.5
5、练习五
6、小熊开店
20
1.10—1.16
总复习
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概率
15
12.6—12.12
7、快乐的动物
8、花园
9、练习六
21
1.17—1.23
期末工作
16
12.13—12.19
八、6~9的乘法口诀
1、有多少张贴画
2、一共有多少天
22
1.24—1.30
期末工作
17
12.20—12.26
3、买球
4、做个乘法表
18
12.27-1.2
数学好玩
1、班级旧物市场
2、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六、学生知识质量分析




期初
人数
到考
人数
待及格
及格
良好
优秀
备注
















期初
人数
到考
人数
待及格
及格
良好
优秀
备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