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图中沿MN绘制的剖面,正确的是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1高三地理0-70的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0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64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0下图为某地理研学团队绘制的“某地地形地质图”。据此完成1~3题。3,K,和P,不整合接触的原因可能是地壳A,间歇性下降B.隆起后下降上,白垩统砂岩C.持续性上升D.沉降后抬升700下白垩统酥岩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古蜀国金沙遺址(30°41'N,10401'E)祭祀区东部有一九柱建600上二叠统泥页岩500筑,研究发现其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左图为九柱建筑复原示意图,右图示意该}下二叠统泥水岩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日出方位。完成4~5题。0上石炭统灰岩300:中石炭统页岩400〔们}下石炭统页岩、煤层50060…冬至日出方位):中泥盆统白云岩D8600500y等高线/m村庄山峰寻4,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右图中的D5处,夏至日他看到的日落方位大致位于1.图中P、Q表示村庄,关于P村庄的说法正确的是A.DIB.D2C.D3D.D4A.从P村庄可直接看到Q村庄B.位于山脊处5.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则3000年前金沙遗址所在地较现在A一年中夏季时间更短B.冬至日日出方位偏南较小C.与Q村庄高差可能为480米C.-年中昼夜变幅更小D.夏至日正午日影长度更短D.位于向阳坡高三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高三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65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我国常见的是锋面受山脉阻挡所形成的地形钢囚;或冷锋追上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形成的铟四,下图示意2017年2月20~22日一次较强寒潮过程中,青海湖地区铟囚锋生消过程中降水落区(阴影部分)分布概念模型,据此完成6~7题6539.065图陆地37.565一80一海冰浓度(%)140E140E140PE140E35.048.图中A点附近海冰浓度较低的原因是①海水较深②风力强盛③远离陆地④纬度较低34.5A.①③B.(①④G.②③D.③④33.09.如果」-3万鄂嵇次克海海冰浓度较常件高,下列叙述与此关联性最强的是96.0199.0104096.0199.004096.0.199.01040经度A.亚洲高压减弱B.我国北方冬季风强盛⑦③③6.上图中,①②③示意此次锢囚锋生成前、维持时、消亡后的生消过程,其巾表示维持时的C.阿留中低压增强D.我国北方的雨季提前食某研学小组前往内蒙古高原东部某构造湖泊开展地理芳察,发现湖边有高约10米的A.①B.②G.③D.难以判断湖蚀崖,湖岸碎石滩广布。调研获悉,受冻融风化及流水侵蚀影响,湖蚀崖的崖壁成为碎7.上图中,锢囚锋消亡后,近地面降水主要发生在石滩碎石的重要来源。下图为该研学小组拍摄的湖烛崖和碎石滩景观。读图完成10~12题。A.锋线位置B.冷气团拾升区域心.暖空气一侧D.冷锋锋后下图示意1979~2018年1-3月鄂霍次克海平均海冰浓度(单位面积内海冰覆盖率)分布。研究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海冰浓度异常与我国气候变化具有相关性,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滞后效应。根据所学知识,完成8~9题。10.与图中湖蚀崖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气候变湿B.湖盆沉陷C,河流摆动D.水平挤压高三地理试题第3页(共8页)高三地理试题第4页(共8页)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段检测高三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C B B D C D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B A A D A C二、综合题(55分)16.(14分)(1)顺化市雨季具有滞后性(开始的晚);夏季,顺化市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夏季风结束后(秋季),该地盛行风逐渐转变为东北季风,东北季风经过南海的增温增湿作用变得湿润;被山脉阻挡抬升,形成丰沛的降水。(8分)(2)降水强度大(多暴雨)、持续时间长;西靠山脉,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水汇集速度快,山洪暴发破坏力强;洪水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6分)17.(13分)(1)主要来源于祁连山(1分);祁连山隆升时间早,剥蚀时间长;海拔高,风化、侵蚀作用强,形成大量松散物质;祁连山区冰雪融水量大,发育多条北向河流,向北输送大量沉积物(6分)。(2)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补给地下水较少;泉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出露;盆地内含水层深厚,对泉水流量调节作用大,使流量季节变化小。(6分)18.(16分)(1)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缓慢;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4分)(2)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雨雪天气多,光照不足;地处中纬西风带,大风天气多。(6分)(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纬度高,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地质时期冰川侵蚀);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6分)19.(12分)(1)急速海浪涌向海岸(陡峭海岸);使海岸处海水面抬高;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向下流动并侵蚀近岸海底(海床)形成凹槽。(6分)(2)近岸处,海底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较小颗粒的砂砾、砂被侵蚀搬运,(较大颗粒)砾石得以保存;离岸较远处,随着海底水流速度减缓,砂砾、砂先后沉积下来。(其他说法合理也可,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pdf 高三地理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