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应对策略(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应对策略(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考地理】综合题
答题应对策略
在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中,强调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综合题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流畅的科学语言加以表达。在近年高考中,综合题已成为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题型一 描述分布特点类
分布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考生仔细观察图表、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找出特点、科学组织语言,因而是近年高考的重要考查方式。设问形式一般为“简述(描述、指出、说明)……的分布特点(状况)”、“比较……分布特点的差异”等。常见的试题类型以点、线、面、统计图表这四种方式出现,尤其是点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点(某时间段内地理事物的变化),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地理事物空间形态及分布位置),以及等值线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从数值大小及变化趋势、疏密、走向、弯曲等角度分析)等。
(一)点状分布图
【考例导悟】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答案: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答题技巧】
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很多,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地图中的分布方位。其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总体 是均匀分布,还是差异分布等
疏密 分布的密度特征,其密度变化体现在哪些地方,具体说出哪里密集、哪里稀疏
方位 地理事物是轴向分布还是趋势分布,哪个方位密度高或低
叠加 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概括出反映的规律或问题等
【强化训练】
1.下图为中国风电场分布图及上海风电站规划建设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中国风电场分布的特点。
(2) 简述上海风电场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1) 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新疆、内蒙古)及东部沿海地区。
(2) 特点:主要分布于沿海及近海地区。原因:沿海风能资源丰富;近海地价低廉。
答案: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二)线状分布图
【考例导悟】
例2 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答题技巧】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以等值线图居多,其他也有如交通线分布图等。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其中等值线分布图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走势 看其走向,延伸方向(沿纬线、沿河流、沿山脉、沿海岸等)。有些线状图需分段描述,如“我国1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数值 要从数值范围、变化趋势两方面考虑,同时要注意极值区(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
疏密 指出疏密的空间差异
弯曲 描述等值线的弯曲(凸出)方向,由“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判读出数值高低,出现闭合往往为极值区
【强化训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 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 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答案:(1) 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作用:方便农矿产品的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 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三)面状分布图
【考例导悟】
例3 右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答案: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答题技巧】
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试题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常要求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地理位置 说明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或多个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
分布范围 说出其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界限
形状、面积 指出其形状及延伸方向,大致的面积(或面积大小的比较)
【强化训练】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下图为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答案: 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四)依据统计图表描述时空分布特点
【考例导悟】
例4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1)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
(2) 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例5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答案: 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答题技巧】
根据统计图表描述空间或时间分布特点,首先需看清图表数据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类型,注意坐标图中某线或某点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注意统计表格中各行或各列中数值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总体 看总体分布线变化特点,描述出分布(变化)较均衡还是不均衡
数值 看数值范围,观察数值最大、最小的点和转折点(“拐点”)
变化趋势 看其上升或下降、陡或缓、波动等
所占比重 结构图中应描述“构成”成分、比例大小及其变化
【强化训练】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1) 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
(2) 简析上述基本特征的成因。
答案:(1)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2)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下图为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轨迹图。
(1)1995年至2009年期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
(2) 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2)基本特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判断依据: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
题型二 描述地理特征类
本类试题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某一区域地理要素或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从而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考查内容:从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特征进行描述,主要包括对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工业生产特征等的描述。
(一)地理位置特征
【考例导悟】
例1 下图为阿根廷地理简图。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答案: 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
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任答两点即可)
【答题技巧】
地理位置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纬度位置 包括南北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海陆位置 地处内陆还是沿海,位于大洲的何种方位,濒临的海洋
相对位置 周围相邻的地理区域,处于交通线的何种位置
【强化训练】
1.读下图,简述乍得湖的地理位置特征。
答案: 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热带,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
(二)地形特征
【考例导悟】
例2 右图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 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答题技巧】
地形特征主要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剖面或河流的流向来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地形类型 主要属于何种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或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状况等
地势起伏 包括地势起伏状况(如地势起伏大、地势低平)、高低变化趋势(如西北高东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强化训练】
2.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图中区域的地形特征。
答案: 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三)气候特征
【考例导悟】
例3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据图乙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2) 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1)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
(2)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答题技巧】
某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或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比较,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气温方面 主要从年均温(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季气温状况)、气温年较差,以及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降水方面 主要包括降水(年降水量多少、季节变化状况),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状况
【强化训练】
3.下图为我国福建泉州与台湾基隆两地气候资料图。
填写下表,对比两地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 泉州 基隆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气候特征 泉州 基隆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较长 冬季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大
不同点 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小
(四)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
【考例导悟】
例4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
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答案: 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答题技巧】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水文特征 从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时间、长短、次数、有无凌汛)、结冰期、含沙量、流速及水能蕴藏量等方面分析概括
水系特征 主要从河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状况)、水系形态、支流数量、河网密度等方面去考虑
【强化训练】
4.斯里兰卡经济以农业为主,森林覆盖率较低。下图为斯里兰卡地形图及P地气候资料图。
描述甲河下游的水文特征。
答案: 径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冬半年(10月~次年2月);流速慢;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大。
(五)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考例导悟】
例5 据下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案: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题技巧】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自然地理特征 从地形、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状况(植被类型)、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
地表环境特征 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强化训练】
5.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
(1) 阐述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 分析上述特征对该区域水稻主产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答案:(1)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20°,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
(2)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由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势,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稻米产区,且水稻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由于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也多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六)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特征
【考例导悟】
例6 下图为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2011年该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答题技巧】
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特征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农业 生产特征 主要包括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商品率、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等)
工业 生产特征 从工业的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工业地域分布、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强化训练】
6.松嫩平原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大,现代化农业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农业产量逐年增加。
阅读上述文字材料,简述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答案: 生产规模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水平高。
题型三 判断地理事象类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常见的判断类设问形式如:说出……的方向(风向、流向);指出……的类型;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大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地理事物或现象是什么、属于什么,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思路主要依据基本的原理和规律、试题的图文信息(图中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二是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自然地理事象的判断
【考例导悟】
例1 读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____________。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_________河,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
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西南向东北 内流 该河流消失于沙漠中,最终不与海洋相通
(2)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答题技巧】
依据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自然地理事象的判断。常用答题模板为:
地理要素 判断依据
河流流向 地形地势(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河流流量变化(湖泊或水库上游河流流量变化大)等
季节 光照图判读(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气候方面(如气压中心的变化、降水的变化)、河流方面(如河流汛期)、生物方面(如草木枯荣、开花结果)、农业方面(如作物播种、生长、成熟)、其他方面(如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
地形类型 等高线分布特征、板块位置、河流水系特征等
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某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等
【强化训练】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 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二)人文地理事象的判断
【考例导悟】
例2 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图中甲地为_______________(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答案:商业区 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答题技巧】
人文地理事象的判断,主要包括城市功能区、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的判断等。常用答题模板为:
地理要素 判断依据
城市功能区 依据在城市中的位置特征、交通通达度、土地租金(地价)、环境状况来判断
工业区位 是否合理 影响工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指向)、环境因素(污染类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是否适当、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否设置卫生防护带、占用农田情况等
农业区位 是否合理 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地价和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特征(需水量、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社会经济条件等
交通线区位是否合理 ①是否合理布局路网;②是否多连接居民点;③对沿线环境的影响;④沿途地形地质条件
港口区位 是否合理 自然原因:①陆域条件(地势平坦广阔);②水域条件(天然避风港、港阔水深)。社会经济条件:①腹地条件;②依托城市
【强化训练】
2.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图中M、P、Q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哪一处,说出其主要原因。
(2) 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判断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哪一处,说明其理由。
答案:(1)P。环境质量好,靠近旅游观光区;河流上游,水质好;远离重工业区,位于盛行风向垂直地带,空气清新。(答出两点即可)
(2)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题型四 分析地理成因类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一)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形成原因的分析
【考例导悟】
例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 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3) 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答题技巧】
在分析成因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二是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成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常用答题要素如下:
地理事象 相关因子 举例说明
太阳辐射多少 纬度 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例如我国东北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小于华北地区
天气和气候 云量多、降水多的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少。例如四川盆地气候湿润,年太阳辐射能较少
地势 地势高的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
坡向 向阳坡的太阳辐射能多于背阴坡,如我国山地南坡的太阳辐射强
气温高低 海拔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纬度 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较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如冬季我国北方气温远低于南方(但我国北方夏季时白昼时间较长,虽然其太阳高度小于南方,但气温与南方相差不大)
大气环流 冬季时,我国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气温远低于南方
气候成因 太阳辐射 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往往具有全年高温的特征;中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季节变化明显,往往具有夏热冬寒的特征,四季较为分明;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往往具有全年低温的特征
大气环流 低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往往较多,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降水往往较少;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在冬季风控制下往往少雨,在夏季风控制下往往多雨
地形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人类活动 对气候影响比较明显,如修建水库、植被破坏等
雾霾成因 水汽(湿度) 有较为充足的水汽,如沿海沿湖地区空气湿度较大
降温 沿岸寒流流经、陆地地形低洼处(山谷、盆地等)冷空气下沉,利于水汽凝结
凝结核 城市上空空气尘埃较多
地形地貌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造成褶皱和断层,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
外力作用 流水、风力等形成侵蚀、堆积地貌
山地垂直带谱 纬度 相同海拔的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多
海拔与相对高度 山地的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多
坡向 阳坡带谱较多,且同一自然带位置高
渔场形成 温带 季节变化明显,海底的营养盐类易上泛
大陆架 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浮游生物光合作用强
河流入海口 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物质
洋流 寒暖流交汇处或盛行上升流海域,营养盐类上泛,饵料丰富
盐场形成 泥质海滩 地势平坦开阔的泥质海滩利于晒盐
蒸发 降水日数较少,晴天多,气温高,风力大,利于晒盐
人口迁移 迁出区的推力 人口增长快、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就业机会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
迁入区的拉力 工作机会多,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等
工业集聚 社会经济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能源和交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应;集中处理废弃物
产业转移 劳动力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向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的地区转移,如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市场 随着某地市场的饱和,产业会向市场潜力较大的地区转移,如目前许多国外汽车企业在我国合资建汽车厂
内部交易成本 产业有向内部交易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的趋势
【强化训练】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 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2) 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答案:(1)原因: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第④点为必答点,其余三点答对任何两点即可)
(2)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二)资源或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考例导悟】
例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
答案:演变趋势: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任答两点即可)
【答题技巧】
资源短缺或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首先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常用答题要素为:
资源、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水资源短缺 自然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淡水资源有限。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多,用水量增加;人类对水体的污染和使用中的浪费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植被破坏严重,涵蓄水源的能力下降
资源调配 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资源丰富,有些地区则资源贫乏。各地资源消费量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消费量一般较大、资源短缺,需要调入资源;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消费量一般较小,会通过调出资源来增加经济收益
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当地人口压力、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稀疏。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滥垦)、滥牧,破坏植被
土地荒漠化 (沙漠化)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气候变干、降水减少),多大风,植被稀疏,地表多疏散沙质沉积物。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不合理灌溉等
土壤次生盐碱化 自然原因: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蒸发旺盛,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等
【强化训练】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1) 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 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
(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
(4) 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
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
(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 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爆发的可能性。
(4)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
题型五 辩证评价阐述类
评价类试题的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评价(阐释)……条件(影响)”的答案要点为“地理事物、现象的特点+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或影响优、劣的原因分析(即评价要有优劣)”。
(一)评价地理事象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考例导悟】
例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
答案: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
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答题技巧】
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可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影响加以分析。常用答题要素举例如下:
评价类 问题 评价角度 评价参考方向或内容
水利工程(水库)利弊评价 有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防洪、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蓄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
不利影响 上游地区(库区):蓄水会淹没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对库区原有生态环境和疾病的影响等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对土壤自然肥力、海岸侵蚀状况、河口三角洲面积、生态破坏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等
城市化的影响 正面影响 对人口合理流动、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生产效率、科技文化发展、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与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与乡村交流及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等方面
负面影响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产业转移对移入地 积极影响 促进资源开发,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消极影响 加剧资源紧张,易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人口 迁移 有利影响 对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对迁出地: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缓解农村的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 对迁入地: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环境的压力。对迁出地: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能源 开发 有利影响 发挥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 开矿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地下水资源,部分地区出现地面下陷;煤炭发电会导致大气污染
【强化训练】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美国彩电年消费量约为3400万台,墨西哥的年消费量约为490万台。2015年7月,总部位于我国山东青岛的H家电企业宣布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位于罗萨里托的夏普墨西哥工厂,并于2016年1月正式交割完毕。该企业随即对工厂进行扩能改造,不但对原有生产线进行了升级,还新增了3条整机生产线。下图为罗萨里托位置示意图。
(1) 分析H家电企业到罗萨里托投资办厂的主要原因。
(2) 简述H企业改造墨西哥工厂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3) 近年来我国众多企业大举投资海外,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你支持还是反对?请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
答案: (1)靠近美国,接近消费市场;利用北美自贸区的免税政策,规避贸易壁垒;交通便利;墨西哥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廉价,土地廉价;政局较为稳定等。
(2)升级制造业水平,提升当地劳动者素质,促进工业制造能力的提高;扩能改造,增加产品数量,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增加当地就业,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或基础设施的改善)等。
(3)支持。理由:我国劳动力、土地成本升高,在海外投资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可避开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利于减轻我国资源和环境压力。
反对。理由: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众多企业投资海外会导致国内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口增加;投资海外经验不足,投资风险大。
(二)评价地理事象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考例导悟】
例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有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 推断并说明这些国有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 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答题技巧】
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而“从××方面,进行评价”注意限定了条件,只能从限定的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类 问题 评价条件 评价参考方向或内容
河流航运条件 自然条件 地势落差、径流量大小、水位深浅、结冰期长短等
人文条件 河流流经地区的资源状况、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水运网络配套设施完善的程度等
水能开发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 抓住落差大小、径流量大小、口袋状地形、地质等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 从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分析
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
不利条件 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寒潮等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水平低等
工业生产 有利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地价较低;资源、能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且廉价;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
不利条件 地形崎岖;水源不足;能源短缺;劳动力不足;科技水平低;交通不便;环境污染严重等
【强化训练】
2.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答案: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题型六 说明地理意义类
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画等号。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一)自然地理事象的地理意义
【考例导悟】
例1 读下图,回答问题。
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塑造了西欧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西欧大致位于北纬40°到60°之间的温带地区,西临大西洋,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使西欧大陆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为均匀;地势西高东低,平原广阔,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延伸,易于暖湿空气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对气候又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了西欧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西欧河网密布,河流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航运价值大。
对农业的影响: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这里牧草旺盛、多汁,乳畜产量高且稳定,种植业以小麦为主,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稳定。
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
【答题技巧】
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地理位置、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来组织答案,各要素中若有影响则回答,没有则舍弃。常用答题要素举例如下:
地理事象 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水循环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水资源更新、塑造地表形态、地球各圈层联系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等
气候特征 表现出不同的外力作用而影响地表形态,对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
岩石圈 物质循环 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洋流 ①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③寒流和暖流交汇处可以形成渔场;④洋流对航运有显著的影响,海轮顺着洋流方向航行,速度快,反之速度慢;⑤洋流还会将一个海域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扩大污染范围、降低污染程度
我国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利于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江河在地势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的水能
【强化训练】
1.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势起伏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
答案: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势起伏和缓。
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势起伏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二)人文地理事象的地理意义
【考例导悟】
例2 下图示意灵渠位置。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
答案:(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题技巧】
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可围绕经济、生态、社会(政治和战略)等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中选取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常用答题要素举例如下:
地理事象 地理意义
修建交通线 合理布局交通网;有利于沿线地区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资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对东部:缓解能源紧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改善大气质量
对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变西部能源消费结构,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缓解因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压力)
三峡工程 防洪(减轻中游洪水威胁、减少洞庭湖泥沙淤积);发电(缓解华中、华东能源紧张);航运;供水;灌溉;旅游;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水电代替火电,减轻大气污染;调节局部气候;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
【强化训练】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一体化构想有利于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下图是京津冀区域略图。3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的“三栖时光”,不再只是浪费在路上。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地区相邻城市“1.5小时轨道交通圈”。下图为京津冀“1小时轨道交通圈”。
分析“1小时轨道交通圈”的形成对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经济意义: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增加区域内短途旅游业的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任答三点即可)
题型七 提出对策措施类
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等。
(一)区域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或治理措施
【考例导悟】
例1 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读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2)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限制载畜量,种植人工草场;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的草场,恢复植被等。
【答题技巧】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应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或解决措施。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常用答题要素举例如下:
资源、环境问题 解决、治理措施
水资源 短缺 开源: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合理利用地下水等。节流:提高节水意识,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防治水污染;提高农业灌溉技术、工业中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等
能源短缺 开源: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加强地质勘探。节流: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工业;能源循环使用。储备: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水土流失 压缩种植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增强意识等
土地 荒漠化 退耕还牧还草;限制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合理利用水资源;制定法律法规;增强意识等
外流湖泊缩小 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合理利用水资源
解决 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①实行计划生育;②控制人口增长;③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①鼓励生育;②接纳海外移民
应对干旱 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种耐旱的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等
防治洪涝 ①营造中上游水土保持林;②修建水库;③退耕还湖;④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⑤加固江防大堤;⑥疏浚河道;⑦河道裁弯取直
城市环境 质量下降 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城市工业的外迁(盛行风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河流下游);建设绿地;控制交通污染;河流整治等
【强化训练】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
答案: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策略或措施
【考例导悟】
例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亿元) 1 400 2 220 4 000
三次产业占GDP比重 3∶86∶11 4∶82∶14 4∶81∶15
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82 79 72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 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2) 分析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
(3) 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分析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
(4) 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作用?
(5) 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答案:(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答题技巧】
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常用答题要素举例如下:
经济区域 策略、措施
商品农业 区域 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 工业区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调整工业布局;加强环境管理,整治环境;发展科技等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地区产业升级;构建区域城市群建设;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强化训练】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国。
(1) 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2) 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
(3) 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4) 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
答案:(1)湾区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等。
(2)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等。
(3)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区差异明显等。
(4)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培育中高端产业发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