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复习巩固9.1增强安全意识为什么?怎么做?①树立规则意识。②增强风险意识。①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保护好我们的生命。②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着他人。我们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导入新课 你还知道哪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知识和做法? 结合实例,说说在生活中如何提高我们的防护能力。9.2 提高防护能力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课程目标分析: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新课标已经发布,要求本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我们应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制定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七上 9.2《提高防护能力》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道德修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12)【健全人格】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掌握基本的应对灾害和保护生命安全的技能。(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14)问题探究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1、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统计:2023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地震和地质灾害为主,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1242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50万人;2023年全球超4000人死于霍乱。1.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必要性)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原因: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要求: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如何提高防护能力?某地突降特大暴雨,一条隧道的出口堵了上百辆车。车主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当雨水开始灌进隧道时,堵在尾部的小侯最早意识到了危险。他知道当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人会被困在车里,有生命危险。雨水如瀑布般灌进隧道,时间紧迫,他不停拍打车门劝人们弃车逃生。许多人因为小侯的及时提醒而避免了一场灾难。这个事例给你哪些启示 提高危险预判能力。启示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危险预判能力。地震前的异常征兆 :1、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2、生物异常: 例如,大量的蛇爬出洞来长距离迁移;家禽家畜不吃不喝,狂叫不止,不进窝圈;大量的老鼠白天出洞,不畏追赶;动物园里的动物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3、气象异常: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4、地声异常: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大雨来临前有哪些征兆:1、天气闷热:天气闷热是大雨来临前的主要征兆之一,有时候还会感觉到呼吸困难,这其实是低气压天气系统来临前的典型现象,一般过几个小时后就会有大雨。2、燕子低飞:燕子在低空飞行时,说明天气非常闷热且空气潮湿,这时昆虫大多都集中在低海拔区域觅食,而燕子也会低空飞行寻找昆虫。3、鸡不进窝: 鸡没有汗腺和皮脂腺,在闷热的鸡窝散热困难,预示暴雨来临。4、鱼儿跃出水面:鱼儿跃出水面是为了呼吸,因为下雨前气压变化导致水中缺氧。如何提高防护能力?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例子 避险方法地震 ①要第一时间关闭明火、电源;②要寻找合适的躲避位置;③要保护好头部。④避免使用电梯暴雨 ①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②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暂停户外活动,户外人员立即到安全地方暂避;③开车切记不要走不熟悉的积水路面。④不要在下雨时骑自行车等。火灾 ①熟悉环境,暗记出口:了解和熟悉所处建筑的消防安全环境,制定详细的火灾逃生计划,进行逃生训练和实地演练。②保持冷静,寻路逃生:楼房突然发生火灾时,要强令自己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免做出错误决断而冒险跳楼。③毛巾妙用,过滤烟毒:在火灾中,用折叠6-8层的湿毛巾蒙鼻保护,可减少百分之六十烟雾毒气的吸收。④明辨方向,逃离火场:沿烟气不浓、大火尚未烧及的楼梯、应急疏散通道、楼外附设敞开式楼梯等往下跑。(2)我们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P72①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②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方法与技能:拥挤踩踏事件的预防与自护方法启思导行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接受专业培训等学习心肺复苏。 你还知道哪些急救常识 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同学分享。如何提高防护能力?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煤气中毒:轻度中毒者在脱离中毒现场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迅速消失。中度中毒者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重度中毒者常留有后遗症.发现煤气中毒者.应先将其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若其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溺水者岸上急救正确顺序:①清除口鼻异物: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畅通。②空水:进行空水处理,将进入溺水者呼吸道、肺部和腹中的水排出。③人工呼吸:如果溺水者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口对口吹气法。④胸外心脏按摩:如果溺水者的心跳已停或极其微弱,则应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摩。⑤持续急救: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急救常识我知道(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我们要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3)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蠃得宝贵的时间。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课堂小结提高防护能力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原因(为什么)要求(怎么做)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3课堂练习1. 中学生小海和小伙伴打篮球时,小伙伴突然摔倒,失去了意识。小海用在学校学过的急救知识给他实施了心肺复苏。几分钟后,小伙伴睁开了眼睛。这件事告诉我们( )A.重视理论知识,就能确保救护成功B.平时多掌握急救的知识与技能C.不学会急救技能就不能打篮球D.能帮助别人,学习才会有意义 B32.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为尽可能避免地震带来的伤害,我们应( )①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防震疏散演练,熟练掌握防震技能②地震发生时,如身处单元楼内,可选择躲避在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③地震后不幸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创造生存条件④在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遭遇地震时,马上寻找电梯,迅速逃生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C33.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故,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将损失降到最低。下列技巧和方法正确的是( )①闻到室内有强烈的煤气味时,就地立即打电话请专业的人来检修②发生火灾时,用湿的毛巾、口罩捂住口鼻,按疏散指示逃离火场③遭遇泥石流时要沿着与泥石流流向相垂直的方向逃离④油锅高温起火时,立即用泼水的方式灭火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C34.为防范踩踏事件发生,学校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你认为当遭遇拥挤踩踏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弯下腰系鞋带、捡东西B.推搡别人,以便快速前进C.惊慌失措,逆人流行进D.尽量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D35.雷击是一种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严重气象灾害。当我们在上学或放学途中碰到雷雨天气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①立即寻找避雷场所;若找不到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②可以选择大树下躲避③避免骑自行车,与他人拉开距离④可以打电话,让父母立即来接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