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第一学期树人教育集团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一、选一选(选出其中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计80分)( )1.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能和人对话、会做题目、会写论文……要判断其是否属于生物,下列特征中,可以作为依据的是A.能说话 B.能自由运动 C.能生长和繁殖后代 D.能变形( )2.科学家模仿蝴蝶身体表面的小鳞片调节体温的方式,设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这项生物技术属于A.转基因技术 B.太空育种技术 C.克隆技术 D.仿生技术( )3.生物不仅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生长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C.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D.变色龙的体色可以随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 )4.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改变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下层分布的是热带雨林,中层分布的是绿阔叶林,上层分布的是针叶林,顶层分布的是高山草甸。造成这个地区植物分层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得到数据见下表。下殉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 B.该实验应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C.该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裸地 D.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6.小明想知道植物体内的什么结构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他用红墨水将清水染红,然后把百合花插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他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观察和实验 B.调查和测量 C.控制变量法 D.模型建构法(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 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能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①和⑥ B.②和⑥C.①和④ D.③和④( )8.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太湖中的鱼类 B.宜兴铜官山上的所有的植物及其生存环境C.太湖 D.太湖中所有的生物( )9.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蘑菇 B.机器 C.钟乳石 D.珊瑚( )10.某学习小组开展了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下列有关这个小组制作的生态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瓶中不一定要有植物 B.制作好的生态瓶要定期打开通入氧气C.要经常给瓶中的小动物投放食物 D.生态瓶要放在有光的地方( )1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A.所有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不相同C.实验变量相同 D.除要研究的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12.花生叶片白天张开、夜晚闭合,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B.生物具有遗传现象C.生物需要物质和能量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13.小芳某天的生物作业是自制生态瓶,她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成分( )14.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进行运动 B.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生物都能进行遗传 D.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15.右下图表示一条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之间的Y关系柱状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若Y表示生物数量,则丁是食物链中最高级消费者若Y表示生物获得的能量,则甲属于生产者若Y表示有毒物质积累量,则乙以丙为食若Y表示生物数量,则能量的传递方向为:丁→丙→乙→甲( )16.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C.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D.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7.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海洋、湖泊和河流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B.微塑料不会进入人体并对人体造成危害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D.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个统一的整体( )18.如图是巴斯德实验的图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对曲颈瓶的设计B.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变量唯一原则,变量是微生物C.该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D.该实验证明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 )19.同学们发现学校附近受到污染的水域中,蛙类的数量越来越少,于是思考:污染的水质会影响蛙类的生活吗?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方案 D.得出结论( )20.下图是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装置,适合探究的问题是A.光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B.光对鸟类飞行的影响C.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D.水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21.大雨后蚯蚓钻出地面,向日葵细嫩的花盘总向着太阳。这些事说明A.生物的生存能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C.生物能制约环境 D.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22.深秋季节柳树的叶片纷纷落下,而马尾松仍然郁郁葱葱。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马尾松的生活不受环境的影响B.柳树落叶后,就一定会枯萎死亡C.马尾松比柳树更适应秋冬季节的环境D.柳树和马尾松通过不同的方式适应环境( )2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自己设计的探究实验,为人们揭示了肉汤腐败的原因。下列关于其探究过程排序正确的是①实施方案 ②提出问题 ③制订计划 ④作出假设 ⑤表达交流 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②④⑥⑤C.②④③①⑥⑤ D.②③④①⑥⑤( )24.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沙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25.鱼翅是用鲨鱼的鳍制成的食品,价格较高。最近许多人共同倡议“拒绝食用鱼翅”。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人们“拒绝食用鱼翅”的主要原因是A.价格太高,节约成本B.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C.最近发现鱼翅有毒D.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 )26.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中,与上述目标相符的是:A.伐林垦荒 B.出行时多开燃油汽车C.对垃圾实验分类回收 D.使用一次性餐具( )27.下图所示的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②→③→⑤构成一条食物链B.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①C.如果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着有毒物质,那么从理论上讲,④体内富集毒素最多D.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 )28.为更好地了解某公园的动植物类型及数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到该公园开展调查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选择生物种类较丰富的路线进行调查C.调查时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对象D看到危险动物尽快逃离,不需要记录( )2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理念,下列不符合此理念的是A.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B.围湖造田,与湖争地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D.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30.“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31.图甲和图乙所示,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的两个视野,当他将甲图所示视野转为乙图所示视野时,除转换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外,还应将装片向( ) 移动。A.上 B.下 C.左 D.右( )3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B.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C.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d” D.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物镜( )3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就是指整个地球B.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3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A.童第周 B.袁隆平 C.达尔文 D.孟德尔( )36.显微镜镜筒大幅度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转换器( )37.当多次重复实验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时,不正确的做法是修改实验数据,使其与假设相符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38.“大树底下好乘凉”“龙生龙,凤生凤”,上述两句话中描述的现象,分别对应了生物哪种基本特征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 ③生物能影响环境 ④生物能变异A.①④ B.③② C.③④ D.③①( )39.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C.退耕还林、还草D.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的力度( )40.同学们制作生态瓶,要使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选择透明的瓶子B.瓶中的池水要装满C.水草数量比小鱼要多D.放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二、识图作答:(每空1分,计20分)41.(5分)请根据所学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要使镜筒在较大范围内升降,则应旋转的部位是[⑦](填名称) 。(2)如果视野光线太暗,则应调节[ ⑤ ] 和[⑥] 反光镜 。(3)图乙中,若用低倍物镜观察物体,那么应选择的一组镜头是 (填序号) 。(4)若用高倍镜观察物体,那么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表示准确的是 (填序号)。(5)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那么载玻片应该向 移动。42.(5分)科学探究小组做了四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塘水,对小鱼、螺蛳、小虾等进行下图所示的设置,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对四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观察,发现瓶内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2)在生态瓶中,所有生物所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 。(3)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是 (至少写出二个)。(4)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序号)(5)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水草、小鱼、螺蛳、小虾的观察,发现其中一个生态瓶中的小虾存活时间最短,用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是 生态瓶(填字母)43.(10分)美丽的青岛市著名的旅游度假区,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实习和考察,图一是同学们在训查海洋生态系统时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甲、乙存在捕食关系,饼形图表示它们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青岛海域生长着大量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图二生态系统中的(填字母);其中②表示 作用。该生态系统中影响藻类生活和分布的阳光、温度、空气、水分、中国毛虾、中华哲水蚤等因素统称为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_____ 就流入动物体内。(3)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图二中的 (填字母)和非生物部分,其体内储存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传递给藻类。(4)如果图二中甲是所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若乙代表图一中的中国毛虾,则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 。(5)请写出图一中含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