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选科联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选科联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江西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选科联考
高一思想政治
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必修Ⅰ第1~3课。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仙人洞遗址,位于江西万年县大源乡境内,为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距今2万年到1.9万年的粗砂绳纹陶器,这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陶器。这些陶器( )
①体现出原始人共有财富的特点 ②佐证了人类文明起源于仙人洞
③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成果 ④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白日鼠白胜之口吟唱了这首诗,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深刻矛盾。产生上述深刻矛盾的根源是( )
A.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B.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C.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D.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3.2024年10月3日,美国码头工人同意结束为期三天的罢工。港口工人和雇主团体之间就工资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双方同意在未来六年内加薪62%。美国港口雇主团体做出妥协的主要目的是( )
①使社会性质根本改变 ②使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③使工人生活得到改善 ④使阶级统治维持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9世纪20年代,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正在为他们的理想四处奔走时,工人阶级已经在酝酿着自己的实际斗争了,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 )
①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大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
②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得以创立的重要历史前提之一
④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共产党宣言》尽管已经问世176年之久,却历久弥新,被无数当代读者奉为经典,书中蕴涵的“真理的味道”至今令人陶醉。《共产党宣言》中“真理的味道”来自于( )
①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科学论证 ②对资本主义种种弊端的首次揭露
③对人类寻求解放道路的正确指引 ④对人们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激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为了探索复兴之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骨干分子前赴后继,进行了各种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些尝试都不能彻底成功的原因是( )
①中国的革命力量尚未出现 ②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镇压
③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 ④封建主义的势力不够强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程。历史的洪流也把江西推向了潮头浪尖,新民主主义革命给江西这片土地留下了太多记忆。下列事迹中属于这段记忆的是( )
①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五(雅克-18)在南昌诞生
②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在江西安源成立
③黄庆仁栈作为江西首批公私合营试点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④随着国民党守军逃跑、石城解放,江西全境都获得解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③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方向 ④完成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是党在全国取得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下列属于中共八大的认识或作出的部署的是( )
①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②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灭
③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我国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到改革开放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建设,意义在于( )
①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②验证了苏联的经验教训不应当成为鉴戒
③建立起领先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为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物质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46年来绘就了一幅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下列对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12.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于2024年8月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下列体现邓小平同志历史功勋的是( )
①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世纪 ②成功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③成功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经验 ④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1979年至202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平均增速,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1位。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有( )
①我国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蓝图
③世界各国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特征、最壮丽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由此可见( )
A.党把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改革开放
B.党坚持与时俱进,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
D.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
15.受“流量经济”刺激,个别网民为博眼球、获关注,发布“改头换面、张冠李戴”式不实信息,进行造谣诽谤、恶意炒作,以达快速涨粉、谋取非法利益之目的。克服这些问题( )
①应围绕改革开放主题不断推进党的实践创新
②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化治理
③重在从新的实践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④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举办图片所示的活动( )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才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体现了我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④能奠定国家治理的文化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24年7月起,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埃及文物出境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将公众的关注焦点引向了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埃及社会的面貌,也为世人留下了宏伟的金字塔、壮观的庙宇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至今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然而,在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过程中,许多部落成员沦为奴隶,被迫从事最艰苦和危险的劳动,过着悲惨生活,并持续进行激烈反抗和斗争。
有观众感叹:古埃及文明太了不起了,那个时代真是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结合材料,运用阶级社会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众的观点。(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施行后,海量的外国游客涌入中国。他们在感受中国古老文化魅力和现代发展奇迹的同时,惊异地发现14亿人口之多的中国几乎看不到流浪汉,反观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的美国,贫民窟和街头流浪汉却随处可见。究其原因,美国虽然整体经济水平高,但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巨大,寡头和精英们享受着巨额财富,而底层民众却长期受困于失业、低薪等问题;经济的周期性不稳定导致部分人失去工作和收入来源,无法承担房租等生活费用,从而流落街头;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导致失业或贫困人口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知识,分析造成美国流浪汉随处可见的社会根源。(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的一切发展都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基本制度,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75年来中国的发展。某班同学围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一主题,开展了探究学习活动。
如果你是该班的同学,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9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以“改革”为主题的第十个“三中全会”。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独特的划时代意义: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充分彰显出我们党坚定不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说明将改革进行到底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8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自信才能自强。有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材料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了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展现出显著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材料二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和要求。(9分)
江西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选科联考
高一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这些陶器本身无法体现原始社会的所有制,也无从断定人类文明的起源,①不符合题意,②错误。这些陶器作为生产和生活器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的原始人类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反映出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③④正确。
2.【答案】B
【解析】A、C项是封建制生产关系较之于奴隶制生产关系进步的一面,不符合题意。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在这一制度下,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是产生封建社会深刻矛盾的根源,B项正确。生产力水平低不是产生封建社会深刻矛盾的根源,D项排除。
3.【答案】C
【解析】资本家作出妥协,其目的不是根本改变而是继续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①排除。题干中描述的措施是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阶级统治的稳定而采取的措施,目的不是要改善工人的生活,②④正确,③排除。
4.【答案】C
【解析】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指向大资本家,①排除,②正确。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正确。三大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④排除。
5.【答案】A
【解析】《共产党宣言》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其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照亮了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①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其他一些进步力量,已经对资本主义种种弊端进行了揭露,②排除。④描述的是真理的作用,而非真理味道的来源,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均已产生,①错误。为探索复兴之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的尝试,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这些尝试不可能彻底成功,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共同阻挠和镇压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②③正确。当时的封建势力保有相当庞大的规模和较大的势力,④错误。
7.【答案】D
【解析】设问要求选出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例,①③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都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例,排除,②④正确。
8.【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飞跃,②正确。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方向,③排除。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等于中华民族也实现了站起来的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④排除。
9.【答案】D
【解析】党的八大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召开的,①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尽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但不等于这一矛盾已经完全消灭,②错误。③④是八大提出的观点,正确。
10.【答案】B
【解析】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而不是领先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①④正确,③错误。苏联的经验教训不能照搬,但应当成为鉴戒,②错误。
11.【答案】A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迎来十周年,因此A项的排序正确。
12.【答案】C
【解析】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①不符合题意。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邓小平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②④正确。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不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我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实现持续发展,年均增长保持了较高速度,①正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2024年召开的,②不符合题意。各国相互依赖程度提高不是我国取得发展的条件,③排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④正确。
14.【答案】A
【解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体现了党把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改革开放,A项正确。题干体现党推进改革开放,不体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项排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只涉及改革开放,C项错误。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实践创新的主题,并且题干不反映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也不反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①③排除。从总体来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加强社会治理,克服材料中反映的问题,②正确。题干反映一些人为追求物质利益而损害社会风气,因此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④正确。
16.【答案】B
【解析】图示反映了传统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①③正确。举办优秀传统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但不只是举办此活动才能如此,②排除。图示不反映国家治理与文化的关系,④排除。
17.【答案】①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分)使古埃及社会迈入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1分)在这个意义上说,古埃及文明的确太了不起了。(1分)②然而,奴隶社会并非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1分)古埃及的奴隶毫无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过着最悲惨的生活。(2分)古埃及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奴隶的激烈反抗,奴隶制度沦为生产力进步的桎梏。(2分)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奴隶社会最终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取代。(2分)
18.【答案】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这一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②资本家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剥削,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③这一基本矛盾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周期性造成大批工人失业,社会生活混乱。④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下,分配制度不公,使社会化产品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和支配,导致失业或贫困人口无法得到应有的救助。(每点2分)
19.【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中国革命第二个步骤的目标。②新中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每点3分。回答1954年宪法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或回答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可给分)
20.【答案】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分)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2分)
21.【答案】(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造。(2分)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2分)③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持续推动我国的进步和发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分)
(2)原因: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
量。(2分)
要求:①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分)②要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2分)③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分)江西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选科联考
高一思想政治主观题评分细则
17.【答案】①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分)使古埃及社会迈入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1分)在这个意义上说,古埃及文明的确太了不起了。(1分)
②然而,奴隶社会并非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1分)古埃及的奴隶毫无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过着最悲惨的生活。(2分)古埃及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奴隶的激烈反抗,奴隶制度沦为生产力进步的桎梏。(2分)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奴隶社会最终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取代。(2分)
18.【答案】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这一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资本家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剥削,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③这一基本矛盾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周期性造成大批工人失业,社会生活混乱。
④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下,分配制度不公,使社会化产品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和支配,导致失业或贫困人口无法得到应有的救助。(每点2分)
19.【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中国革命第二个步骤的目标。
②新中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每点3分。加重字体内容给2分。回答1954年宪法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或回答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可给分)
20.【答案】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分)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2分)
21.【答案】(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造。(2分)
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2分)
③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持续推动我国的进步和发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分)
(2)原因: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2分)
要求:①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2分)②要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2分)③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