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浮力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浮力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浮力(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 《课标》对浮力的学习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本节主要通过三个过程来教学。一、感知浮力,不管物体处在水面还是水中,不管是部分浸入还是完全浸没,都受到向上的浮力,学生完成对浮力的感性认识。二、测量浮力,学生自己归纳研究测量浮力的方法,并动手实验,为后续的浮力探究活动中浮力的测量做了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浮力的认识。三、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液体内部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在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很顺利的总结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按已经学习过二力平衡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会议,以便利用该知识对浸入液体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头脑中存在着有关于浮力的学前经验,有些经验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如看到木头浮在水面上二铁块沉入水底的现象而形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的错误认识,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提出问题与猜想的机会,暴露学生自己原来的观念,并给与学生验证猜想的机会。
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能说出浮力的概念及浮力的方向。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能认识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重难点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能说出浮力的概念及浮力的方向。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能认识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感知浮力观看图片,思考海洋中巨大的冰山能在水上漂浮,轮船、鸭子能在水面上游弋,是什么力量把他们托起来? 漂浮在水中的木块受到了浮力很好理解,那么沉入水中的石块受到浮力了吗?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问题:向上的力或浮力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受到或没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引入课程,首先建立起对浮力的初步认识。再用乒乓球和石头都浸没在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思考石块是否受到浮力,引发学生的思考。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物理来自生活,感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在生活中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环节二:感受浮力,探究浸没在水中、酒精中的石块受到浮力了吗?1..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 2.用手托住石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分析石块此时的受力情况,得到 F托=G-F拉 4.将石块放入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 5.分析此时石块的受力情况,向上的托力F托=G-F拉 6.将石块放入酒精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读出G,并记录 读出F拉,并记录 在学案上画出石块的受力分析图,利用二力平衡得到F托=G-F拉 读出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 在学案上画出石块浸在水中的受力情况,得到F托=G-F拉 观察发现石块浸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记录此时的F示,计算出F托=G-F拉设计意图本次探究从手托石块得到向上的力,在根据二力平衡,对石块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出石块受到向上的力的大小。在把石块分别浸入水中、酒精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上升。学生更好的理解浮力就是向上了力,施力物体是液体。在老师演示实验时,学生参与记录数据,并在完成一组小实验就进行分析,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更为第二课时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埋下了伏笔。环节三:浮力的定义定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buoyancy force)。浸没的含义包括部分浸入和完全浸没 符号:F浮 单位:牛(N)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思考:小球静止在水面上,试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并画图说明。 如图所示,两种情况小球都处于静止,也就是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即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吗?我们来做实验验证下。 器材:重垂线、烧杯底部固定系着细线的乒乓球 实验步骤:1.把烧杯倒立,发现细线与重垂线平行2.给烧杯中倒入水,左右倾斜烧杯,观察绳子的方向。3.得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5.在学案上画出受力分析,探讨浮力的方向。观察实验,得出 实验结论:无论烧杯倾斜与否,浮力的反向应该是沿着绳子的方向向上,而绳子始终和重垂线平行。所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设计意图 在环节二已经有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在一环节不仅能规范一下学生的物理语言,同时检测学生学生的学习情况。关于浮力的方向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先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浮力的方向,在通过实验来验证,增加学生的印象,让难点变得简单了。环节四:学生实验:测量浮力问题:浮力的大小如何测量的呢?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应该不难吧。引导学生总计出实验步骤。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测一测铝块的浮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铝块的重力,记为G 将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对铝块进行受力分析,此时铝块受到重力G,向上的拉力F拉和向上的浮力F浮。根据二力平衡F浮=G-F拉。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规范的总结出测量浮力的实验步骤,并能通过受力分析总结出浮力的计算公式。是对学生知识的检测,也是能力的提升。环节五:知识迁移: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吗?对热气球、飞艇、孔明灯进行受力分析。 得出结论: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1.受力分析画在导学案上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得出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环节六: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1.将物体放在圆筒中,向圆筒中倒水, 2.将物体放在中间有隔板的圆筒中,刚开始物体没有上浮,过来一段时间,物体上浮 3.思考:在放有隔板的圆筒中,刚开始物体没有上浮,过来一段时间,物体上浮,这是为什么? 4.浮力产生原因 (1)演示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各个方向的压力。 (2)情景分析已知: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面下h深处,四个侧面所受压力F合=0N,上下表面所受压力分别是:F上=P上s= gh1s F下=P下s= gh2s F浮=F向上-F向下 (3)分析实验现象:刚开始物体没有上浮,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浮力,后来物体上浮是因为物体受到了浮力。 5.学生实验:按照如图所示,动手做一做,并分析原因 1.观察实验现象:物体浮起来了 2. 观察实验现象:在放有隔板的圆筒中,刚开始物体没有上浮,过来一段时间,物体上浮 3.回答问题 4.观看演示实验,并尝试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5.动手做乒乓球实验 (1)将乒乓球放入瓶中,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3)说明实验原理。设计意图从有趣的实验入手,引发学生思考,在观看演示实验,利用压强的知识分析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利用简单材料做乒乓球实验,并分析原因,加深学生的理解物理源于生活,同时检测学习情况。环节七:课堂小结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叫浮力 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 测量: 计算公式“ 产生浮力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环节七:布置作业 按照左图把饮料瓶慢慢放入装满水的烧杯杯中,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的手有什么感觉?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吗?请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一来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浮力的基本定义,二让学生再次感受浮力,用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培养学科素养。
板书设计 浮力(第一课时) 定义: 符号: 单位: 施力物体: 方向: 测量: 计算公式: 产生浮力的原因:
教学反思与改进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表现出发现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把浮力这一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课时主要围绕实验,认识浮力,能说出浮力的概念及浮力的方向和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能认识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的。教学设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实验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发现浮力的定义、方向、产生原因等初步结论,培养了学生的严肃的科学态度。但是在做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个实验时因为自制教具的问题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也没有提前 录好视频让学生观看,导致教学效果需要在用其他图片来给学生说明,这是我今后将进行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