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课标链接】核心素养1.(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2.(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3.(道德修养)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4.(法治观念)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5.(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课标要求1.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2.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3.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回归教材】核心观点1.社会规则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重要性)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重要性)3.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关系)4.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5.自觉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做法)6.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重要性)7.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重要性)8.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地位)9.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重要性)10.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重要性)11.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1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1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关系)14.预防犯罪,需要我们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做法)15.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16.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体系构建考点关联 (1)社会规则:常结合“自由”“权利与义务”“法律的作用”等考点综合考查。(2)道德(尊重他人、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常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等考点综合考查。(3)法不可违:常结合“法律的特征与作用”“依法履行义务”“建设法治政府”“厉行法治”等考点综合考查。(4)善用法律:常结合“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等考点综合考查。考点梳理规则与秩序第一框 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P23)(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内容: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社会秩序 )(P23)(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3.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比较 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道德是约定俗成、自然而然形成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人们的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发挥作用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没有普遍约束力具有普遍约束力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4.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P25)(1)规范作用: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保障作用: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违反规则、破坏社会秩序要受到纪律处分、道德谴责、法律制裁等相应的处罚。第二框 遵守规则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P27~28)(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2.如何自觉遵守、维护和改进规则 (P28~31)(1)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3)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3.改进规则的原因。(P31)(1)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2)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3)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1.规则就是法律。 (×) 改正:规则包括道德、法律、纪律等。 2.自由是随心所欲。 (×) 改正: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界限的、相对的,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尊重他人第一框 尊重他人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P32~34)(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2)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①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②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P35~36)(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2)平等对待他人。①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②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③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①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②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宽容的含义、要求和意义。(1)含义:指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2)要求:宽容是有限度的,宽容要坚持原则。(3)意义:宽容有助于化解矛盾、消融冲突,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教材名言解读敬人者,人恒敬之。(P34)知识点: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礼待人 (5年2考)第二框 以礼待人1.礼的体现及主要表现。(P37)(1)体现: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7~39)(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②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①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②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①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3.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P39~40)(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①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②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③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4.教材P39相关链接文明礼貌用语。(1)探望别人,要说“拜访”。(2)起身作别,要说“告辞”。(3)中途先走,要说“失陪”。(4)请人别送,要说“留步”。(5)请人批评,要说“指教”。(6)请人指点,要说“赐教”。(7)请人帮助,要说“劳驾”。(8)托人办事,要说“拜托”。(9)麻烦别人,要说“打扰”。(10)求人谅解,要说“包涵”。教材名言解读1.不学礼,无以立。(P37)知识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P39)知识点: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P40)释义: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知识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诚实守信 (5年2考)第三框 诚实守信1.诚信的含义和地位。(P41)(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2)地位:①道德的角度: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法律的角度: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2.诚信的重要性。(P42~43)(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①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②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①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②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③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P43~45)(1)树立诚信意识。①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我们不要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③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①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②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如何构建诚信社会 (1)国家:建立和完善有关诚实守信的法律法规,为诚实守信提供立法保障;加快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加强监督,加大对失信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2)社会: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3)公民:树立诚信意识,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在具体情境下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为营造社会诚信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4)学校:开展以“讲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学校诚信制度和诚信档案。教材名言解读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P42)知识点:诚信的重要性。2.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P42)知识点:做诚信的人。违法行为 (5年4考)第一框 法不可违1.为什么法不可违 (P46)(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3)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遵章守法的原因和做法。(P51)(1)原因:是社会和谐的保证。(2)做法: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分类 (根据社会 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根据违反 法律的类别) 法律后果 举例民事 违法 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如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等行政 违法 行为 行政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开除等)和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扰乱公共秩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盗窃等图说重点只要违法,就要受刑罚处罚。 (×) 改正: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或受行政制裁。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要承担刑事责任。预防犯罪 (5年4考)第二框 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及作用。(P52)(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P53~54)(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3)法律后果:刑罚。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P54)(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两大类。图说重点4.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P55~56)(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要杜绝不良行为。(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请你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2)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科学管理,注重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3)家庭: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教育和影响未成年子女。善用法律 (5年2考)第三框 善用法律1.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 (P59)(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诉讼的含义、种类、地位及适用情况。(P60)(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教材P60相关链接种类:①民事诉讼;②行政诉讼;③刑事诉讼。(3)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4)适用情况: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3.青少年为什么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P61)(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3)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4.青少年应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P61~62)(1)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5.青少年应怎样弘扬法治精神 (P62)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议题:远离违法犯罪链课标:以“远离违法犯罪”为议题,以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了解校园暴力和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危害,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九年级(1)班积极响应学校“做中学”的课改要求,在讲到法律有关内容时,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模拟法庭的活动。下面是他们准备“庭审”的一个案例: 大学生陈某迷上了电竞游戏,随着消费的不断增加,他开始捉襟见肘。后来,他在游戏厅结识了一名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并与之结伴多次拦路抢劫,最终被警方抓获①。(1)上述陈某的案件应该在下列所示法庭中的哪一个法庭审理 请说明理由。 在有关陈某的判决书中,有一名同学这样写道:经本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判决如下:判处陈某行政拘留14天,罚金2万元,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②……(2)上述判决书中对于陈某的处罚是否合理 请你说明理由。①我们应谨慎交友,广交益友。如果在交往中结交了“坏朋友”,就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② (3)假如你是审理该案件的“法官”,审判结束后,请你对青少年提出两条警示语。【真题精粹】以礼待人(5年2考)(2020安徽5改编)下列漫画体现文明生活方式的有 (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2024·眉山改编)漫画启示我们 ( )①文明有礼,要用语文明 ②尊重他人,要欣赏他人 ③尊重他人,要换位思考 ④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2024·达州改编)某校团委准备办一期以“文明有礼,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展板,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素材。下列能入选的有 (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诚实守信(5年2考)(2021安徽9)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诚信需要你我参与。下列属于践行诚信的有 ( )①小芳按照约定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②小亮对好友承诺考试时给他传递答案 ③小林在成长档案中如实填写自我评定 ④某企业撤回质量不合格产品重新包装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024·山西)信用报告是反映个人和企业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这启示我们每一个人要 ( )A.保护个人隐私 B.运用诚信智慧C.珍惜诚信记录 D.积极改进规则2.(2024·天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下列与之相对应的名言警句是 ( )A.不学礼,无以立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交友投分,切磨箴规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违法行为(5年4考)、预防犯罪(5年4考)1.[2023安徽15(2)(3),8分]【以案说法 与法同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案例。案例一 韩某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引诱,搜集党政机关涉密文件,触犯刑法,被依法制裁。刑事判决书(摘选)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韩某犯间谍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1)上述案例给你带来哪些警示 (4分) 案例二 王某利用营业便利条件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被提起诉讼。被告人王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除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外,还承担了相应的民事责任。(2)结合案例,分析王某行为的危害性。(4分)2.(2022安徽4)某风景区派出所接到景区综治组队员报告,游客周某某在风景区游玩时,用石头在崖壁上刻画名字以示纪念。该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周某某二百元罚款的处罚。关于本案例,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周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B.周某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C.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接受罚款处罚D.综治组队员依法行使了公民监督权3.(2020安徽4)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 ( )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②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③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④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1.(2024·江西改编)以下禁毒宣传“三句半”意在告诫青少年应当 ( )有些少年讲派头, 不三不四滥交友, 盲目跟风染毒瘾, 糟透!误入歧途吸毒品, 坑了父母害家庭, 废了身体毁前程, 要命!鸦片冰毒海洛因, 样样都是害人精, 遏制毒品防蔓延, 除尽!①强化监督,严格执法 ②谨慎交友,不染恶习 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④抵制诱惑,否定一切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2024·新疆)预防就是保护,治理也是挽救。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上升的这一现象,青少年应该 (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②积极见义勇为,用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③自觉遵章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④实施社会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3.(2024·云南节选)【筑牢保护之盾 坚定法治自信】保护未成年人的法治建设历程法律链接第十七条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节选)第二十八条 本法所称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吸烟、饮酒;多次旷课、逃学;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法(节选) 有同学认为:国家为我们密织的法律保护网,意味着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家庭、学校、社会等的责任,与未成年人无关。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善用法律(5年2考)(2020安徽15改编,4分)【学以致用 与法同行】初中生小静自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后,成了家庭“法律小顾问”。 爸爸曾在一家建筑工地上班,老板以各种理由拖欠部分工资,多年不给。最近,爸爸去讨要,又没有结果,不知道怎么办。小静建议爸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从诉讼类型来看,这一诉讼属于 诉讼。(2分) (2)小静这样建议的理由是 。(2分) 1.(2024·福建)中学生小闽发现邻居行迹神秘,通过观察怀疑他们在实施违法行为,于是拨打报警电话,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小闽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 ( )A.自己遭遇侵害时学会依法求助B.惩恶扬善,制裁违法犯罪行为C.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D.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2.(2024·江西)孔某在一餐饮公司扫码点餐时,被该公司强制获取个人信息且无法自行删除。孔某将该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判决该公司删除孔某个人信息,向孔某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关费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孔某的名誉权受到了不法侵害B.餐饮公司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C.孔某依法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D.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了检察权答案议题:远离违法犯罪对接教材观点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参考答案】(1)图②。理由:陈某拦路抢劫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已触犯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图②所示为刑事法庭,因此应在该法庭审理。(2)不合理。理由:因为判决书中的“行政拘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的行政处罚,“赔礼道歉”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而陈某实施的是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应受到判处有期徒刑、罚金等刑罚。(3)①学法守法,牢记法不可违;②理智选择,谨慎交友;③合理利用网络,避免沉迷网络;等等。真题精粹命题点1 以礼待人B对点训练 1.A 2.B命题点2 诚实守信B对点训练 1.C 2.D命题点3 违法行为、预防犯罪1.(1)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4分,答出两点即可)(2)①王某的行为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②他的行为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4分,答出两点即可)2.B 3.A对点训练 1.C 2.B3.观点是错误的。①国家确实为未成年人密织法律保护网,家庭、学校、社会等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都承担着重要责任。家庭要给予未成年人关爱和正确引导,学校要进行良好的教育和管理,社会要提供健康的环境。②但是,未成年人自身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未成年人应该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明辨是非,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积极抵制不良诱惑。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未成年人自身的积极参与和自我约束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将责任完全推给他人。③因此,只有多方形成合力,同时未成年人自身也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命题点4 善用法律(1)民事。(2分)(2)要依法维权(或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2分)对点训练 1.C 2.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