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探究】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学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轮复习教材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考点探究】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学案(含答案)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轮复习教材梳理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课标链接】
核心素养
1.(责任意识)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2.(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3.(政治认同)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4.(政治认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5.(政治认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
课标要求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意义。
2.认识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3.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4.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5.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
6.理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7.了解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8.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回归教材】
核心观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
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方针)
3.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关系)
4.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重要性)
5.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要求)
6.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内涵)
7.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内涵)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做法)
1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体系构建
考点关联
  (1)民族团结:常结合“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共享发展”“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考点综合考查。
(2)中国梦:常结合“梦想”“民族精神”“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共享发展”“创新”“绿色发展”“奋斗”“青年使命”等考点综合考查。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常结合“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考点综合考查。
考点梳理
促进民族团结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P91)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P91)
(1)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平等原则 (P91)
(1)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4.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P92~96)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3)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5.我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P93~95)
(1)原因:①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②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2)措施:①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提高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经济)②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民生)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
(3)成效: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②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③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维护民族团结是党和政府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青少年无关。 (×) 改正: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党和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青少年也不例外。
维护祖国统一
第二框 维护祖国统一
1.怎样反对分裂(或反对分裂的表现有哪些) (P97~99)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2.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P98~99)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P99)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3)“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4.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和做法。(P100~101)
(1)意义: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②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2)做法: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②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做法)
5.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P102)
(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6.怎样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P102~103)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
(3)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4)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5)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实现中国梦 (5年3考)
第一框 我们的梦想
1.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梦 (P105~107)
(1)内涵: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作用:①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②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③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P106)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P109)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是什么 (P109)
(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地位。
(1)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2)地位:①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②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全面总结;③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④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⑤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等等。
2.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1)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2)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有利于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目了然
注意区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国两制”
比较 适用范围 目的 权限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解决民族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
“一国 两制” 香港、澳门和台湾 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高度自治
自信的中国人
第二框 共圆中国梦
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历史机遇是什么 (P113)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怎样实现中国梦 (P114~115)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国家:①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③必须走中国道路;④必须弘扬中国精神;⑤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2)青少年: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人生价值,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⑤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积极培养创新精神;⑥积极关注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做自信的中国人。
3.教材P114相关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发展理念对应的政策或观点。
创新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协调 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
绿色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开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道路
共享 共同富裕根本原则,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4.为什么要发扬奋斗精神 (P115)
(1)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2)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3)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5.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P116)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6.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有哪些 (P117)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7.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P118~119)
(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4)少年应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③把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勇担历史使命;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勇于实践,敢于创新;⑥关爱他人,服务社会;⑦艰苦奋斗,脚踏实地。
议题:我们的美好生活
链课标:以“我们的美好生活”为议题,收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知道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解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你校时政兴趣小组以“我们的美好生活”为研究主题,搜集到以下时政新闻。请你参与其中,完成本次研究性学习。
【辉煌成就】
  一百多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今天的中国以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1)请你结合实际生活,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至少两方面)
【致敬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③,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④,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⑤,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⑥,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⑦。
(2)请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联系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解读,补全表格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解读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示例: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①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③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④
【描绘未来】
(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逢百年盛世,写时代华章⑧,请你谈一谈,身为一名中学生如何助力“蓝图”变成“实景”。



②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奋斗目标






【真题精粹】
民族团结
(2018安徽11)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之所以要重视民族团结,是因为 ( )
①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 ③维护民族团结就能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024·福建)自秦代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各民族历经几次大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这说明我国 ( )
①各民族逐渐形成了相同的风俗习惯 ②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了共同富裕 ③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④各族人民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江西)2024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1周年。21年来,50余万名高校毕业生奔向西部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该计划的实施有利于 ( )
①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④大学生志愿者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实现中国梦(5年3考)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1.[2022安徽17(2),4分]202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某校开展了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学讲话 明方向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讲话摘录 结合教材谈理解
“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 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 ②
  请你将上表中的空格内容补充完整。(4分)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2.[2021安徽17(1)改编,2分]2021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奋进的中国迈进新的征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校开展了以“爱党爱国·笃信笃行”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听讲解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党史陈列馆。走进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两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同学们凝视着照片,聆听着讲解,陷入了沉思……
上面的图文所反映的史实对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2分)
1.(2024·河南)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具有扩张性、侵略性甚至野蛮性。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天下一家”的宽广胸怀,5000多年来一直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由此可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 ( )
A.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B.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2024·黔南)材料一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老一辈革命家在青年时代就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投身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他们追求的伟大理想已经变成现实。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材料二 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实现梦想离不开奋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只有经过不懈奋斗,梦想才能变成现实。新时代的劳动者,要用敬业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书写人生新篇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自信的中国人既要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家,又要做践行敬业精神的实干家。
3.(2024·乐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分析结论的主要成因。
材料二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做到:
◆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2)上述材料中的“六个坚持”蕴含怎样的新发展理念
答案
议题:我们的美好生活
对接教材观点
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③我国人口现状
④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
⑥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⑧要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参考答案】
(1)经济: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文化:净化互联网文化环境;一系列申遗成果斐然。
科技:5G技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奋斗者”号万米深潜。
(2)①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我国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关注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真题精粹
命题点1 民族团结
C
对点训练 1.D 2.C
命题点2 实现中国梦
1.①青年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青年要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分)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2分)
2.①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等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
对点训练 1.B
2.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自信的中国人是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的人。
  一方面,我们要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家。泱泱中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明,这是我们自信的根基和力量的源泉。老一辈革命家心怀壮志,为拯救民族于危难而努力,他们追求的伟大理想如今已部分实现,而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心怀伟大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做践行敬业精神的实干家。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过去的辉煌,未来同样需要靠实干。实现梦想离不开奋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只有通过不懈奋斗,梦想才能变为现实。新时代的劳动者需要用敬业精神,脚踏实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自信的中国人既要怀揣伟大梦想,又要立足实际,践行敬业精神,通过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人生新篇章。
3.(1)结论:2019-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等等。
(2)上述材料中的“六个坚持”蕴含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① “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方向,推动产业升级。
②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了生态保护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③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体现了开放发展理念,通过扩大开放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④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注重发展与安全的协调平衡。
⑤ “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旨在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⑥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也从社会层面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