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5 CDBAD 6-10 DDCAA 11-15 CBDAB16-20 BCABD 21-24 DCCA25、【答案简析】: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甲同学:看到了原始社会的优点,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但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人类社会最初、最低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高级阶段。乙同学:看到了奴隶社会的进步性,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但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最残酷的社会,奴隶无人身自由,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26.【答案】①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进行的各种尝试,证明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分)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3分)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3分)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3分)⑤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分)27.【答案】(1)①我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分)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3分)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3分)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3分)28(1).①党要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1分)②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3分)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3分)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分)(2)①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②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试卷命制多项细目表是命制试卷的“蓝图”。多项细目表使命题具有明确的目标,保证了对考查内容的有效覆盖。准确把握题型、题量,不仅提高了命题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保证了试题具有较高的效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学科试题多项细目表题型 题序 分值 知识内容 能力要求 核心素养 难度要求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Ⅰ Ⅱ Ⅲ Ⅳ Ⅴ Ⅵ选择题(单选) 1 2 原始社会的特点 √ √ 易2 2 封建社会的特点 √ √ 易3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易4 2 空想社会主义 √ 易5 2 共产党宣言 √ 易6 2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中7 2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 中8 2 中国的近代史 √ 难9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 易10 2 毛泽东思想 √ 中11 2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 难12 2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 易13 2 改革开放的意义 √ 易14 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 难15 2 改革的进程 √ 易16 2 四个自信 √ 中17 2 改革开放 √ 中18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中19 2 新时代 √ 难20 2 百年党史 √ 易21 2 党的建设 √ 易22 2 中国梦 √ 易23 2 新时代 √ 易24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易25 12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 中26 12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中27 12 四个自信 √ 中28 16 如何实现中国梦 √ 中备注:一、能力要求Ⅰ.空间想象能力;Ⅱ.抽象概括能力;Ⅲ.推理论证能力;Ⅳ运算求解能力;Ⅴ.数据处理能力;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核心素养Ⅰ.直观想象;Ⅱ.数学抽象;Ⅲ.逻辑推理;Ⅳ数学运算;Ⅴ.数据分析;Ⅵ.数学建模三、试题难度难度系数在0.7以上为容易,在0.7-0.5之间为中,0.5以下为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共7页。2、答第I卷时考生务必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3、第Ⅱ卷答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上,否则视为无效。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座位号填写清楚。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该遗址的发现对于建立我国东部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序列、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具有重大价值。假如你和你的家人生活在这一社会时期,下列描述不可能存在的是( )①一家人共同分享采集的野果 ②妈妈使劲用石头切割兽肉③爸爸使用铁制工具进行耕种 ④妹妹用羽毛在树叶上记日记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首诗节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对以上社会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①青铜器广泛使用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④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美国福克斯新闻网预测,在2024年,美国将经历比1929年经济大萧条还要严重的经济崩盘,这将对全球造成巨大的影响。美国经济正在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下列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有( )①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②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巨大飞跃 ④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彻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 )①表达了对无产阶级的同情,饱含对正义的追求②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剥削和阶级压迫③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改变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④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④站在人民立场指明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探求人类自由解放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从理论传播到革命运动,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又在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对这一发展历程认识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构,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俄国的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2024年7月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西电影集团承办的“光影颂华章·同心庆华诞”江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在南昌启动。假如你参与了该活动,你可以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为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昆明市五华区某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走进西南联大和陆军讲武堂,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陆军讲武堂,了解“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拼搏奋斗史;他们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感受到抗战年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奋发进取的卓绝精神。参加此次活动最有可能认识到( )①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努力③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④云南为中国革命和积蓄红色血脉作出重大贡献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9.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1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据此,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认识正确的有( )①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④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某班以“壮丽75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召开班会,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的75年非凡历程,重温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时刻。下列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班会主题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的艰苦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下面三幅图共同反映了1956年我国社会发生的重要变化。该变化折射出( )①我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③我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这一论断深刻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改革开放(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方向指引②确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④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起锚到雄安崛起,从长三角一体化到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正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历史轴线,串联起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③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有这样几个重要节点:时间 会议 地位 关键词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时期 改革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党的这三次三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②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③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 北京时间2024年8月12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闭幕。这是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连续第11次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圆满收官,并列金牌榜第一,创中国代表团境外奥运会夺金新纪录!从洛杉矶到巴黎,中国体育四十载奥运路,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②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③坚定文化自信,一代代奥运健儿展现了中国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④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②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③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相同,要一以贯之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驶入快车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③是反映世界人民意愿、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的理论体系④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同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新时代的革命锻造中,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②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中,中国人民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发展大跨越④在新时代伟大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邮”小见大,方寸间见证百年辉煌党史。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共20枚。集邮爱好者小陈收藏了其中3枚邮票,内容分别为开国大典、改革春潮、全面小康。对于邮票中的信息,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①“开国大典”——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改革春潮”——我国工作中心实现了转移,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中国梦④人们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2024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全党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推向前进。这表明( )①党以伟大的社会革命引领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②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事业需要立足时代之基④党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2024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新征程上,黄埔军校同学会要牢记建会宗旨和政治使命,继续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和组织建设,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下列对中国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只有把中国梦融入个人理想之中,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②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③实现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④中国梦是世界各国的梦,也同中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在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后,同学们对新时代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是他们对新时代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小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B.小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C.小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区各民族已经实现共同富裕D.小赵: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4.2024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要不断领悟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就要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科学地回应了新时代之问、开创了现代化治理新局面②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③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④为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题。本部分共四道大题,共5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思政课上,同学们围绕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这两种社会形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甲同学: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原始社会环境优美,没有城市和城市污染;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大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没有剥削和压迫。乙同学:奴隶社会,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在奴隶社会,人们学会了对天然物的进一步加工,在谷物、豆科、植物和水果等天然物基础上,生产出了植物油和葡萄酒,真正的手工业和艺术得以产生,人们开始懂得用文字记录日常生活,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造或者砖造房屋的城市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结合材料,运用人类社会的相关知识,分别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均告失败,中国依然山河破碎,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材料,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以来,中国对实现现代化有着强烈的追求,并为之进行了艰辛探索。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筑公路、铺铁路、建大港……这些设想在当时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弹指百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迈入新时代,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港口连五洋……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已远超孙中山先生当初的设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知识,分析我国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原因。(1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按照党中央部署,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唯有如此,才能闯关夺隘、劈波斩浪,完成党中央部署的目标任务。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10分)(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逐梦征程上,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谈谈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该如何作为。(请你写出两点建议,每点3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docx 细目表.xlsx 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