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新课导入第2课 俄国的改革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学习目标1.知道俄罗斯统一与扩张的基本史实过程,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废除农奴制的内容,提升史料分析能力。2.通过彼得一世改革,认识到彼得一世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俄国近代化历程的开端。3.通过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第 部分壹彼得一世改革9世纪基辅罗斯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13世纪中期汗国臣属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17世纪末1547伊凡四世加冕沙皇。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一·彼得一世改革探寻问题一:俄国发展历程17世纪问题思考:为何彼得一世要进行改革原因?此时的世界强国:荷兰: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英国:占有广阔市场的,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俄国状况如何?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全国95%的人都是文盲。俄荷英法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世界地图(眼光长远)宝剑(武力)“睁眼看世界”的沙皇彼得一世,也称彼得大帝,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彼得一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和求知欲。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出海探险,险些坠海溺死。这个两米多的沙皇还还假扮成水手,随使节团前往欧洲各国考察,虚心学习,他学习了航海、造船技术,还学习了开炮等知识。人物介绍里加莫斯科柯尼斯堡伦敦华沙莫斯科出发:1697年3月9日,彼得率领使团从莫斯科出发。第一站:瑞典控制下的里加第二站: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一周、火炮射击)第三站:荷兰阿姆斯特丹(三个月、船厂木工)第四站:伦敦(学习造船理论、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第五站:波兰华沙(双方达成共同对抗瑞典的共识)结束:1698年8月25日,彼得结束一年半的访问,回到莫斯科,并招募了各种专门人才共计640人。彼得大帝西欧游学记西欧之行,彼得发现了俄国人思想的封闭,生产力的极端落后。这让彼得感觉到了改革的紧迫性。领域 内容 影响政治军事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利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欧洲军事强国,对外扩张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促进文教科技的发展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1682年,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彼得一世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 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目的)。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改革特点:只学习技术,未触及制度性质: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材料一: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材料二: 彼得以铁的手腕进行改革。他不仅残酷镇压叛军和农民起义,即使自己的亲属违抗改革,触犯刑律也毫不留情。……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结合教材与材料思考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积极影响: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消极影响: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读图,你认为历代沙皇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对外扩张——夺取出海口圣彼得堡的青铜骑士雕像——彼得大帝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因其对俄国的卓越贡献被参政院封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彼得一世1682-1725在位1762-1796在位叶卡捷琳娜二世1855-1881在位亚历山大二世“解放者”沙皇第 部分贰废除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二·废除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1.背景结合教材与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18世纪俄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继续发展。但这时……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19世纪上半期)农奴反抗农奴制的暴动不断增多,1826-1861年共发生1186次。……这些暴动反映了俄国人民群众对农奴制的极端痛恨,反映出农民要以革命手段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愿望。——以上材料均节选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①根本原因(经济):封建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知识扩展农奴制是极其残酷、极其落后的一种制度。农奴束缚于土地上,像牲畜一样买进卖出,受地主任意殴打折磨,地位的低下与奴隶相仿。什么是农奴制?交不起租的农奴地主毒打农奴农奴暴动86次90次126次1176次次数年代问题思考: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时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②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英国法国使用的是铁甲舰,大口径的作战的炮,俄国使用的还是木帆船。英法联军的步枪射程,是俄国步枪的三倍。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 ——《大国崛起》解说词③直接原因(导火线)|(军事):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内容:改革内容 意义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扩大了市场时间:人物:内容:2.概况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影响阅读课本并结合材料,谈谈俄国改革的影响?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摘自《俄国社会经济史》进步性:①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材料二: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需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止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夏金霹《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材料三:“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结合材料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相同点 方式: 影响: 根本 原因性质内容影响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推动了俄国的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缓慢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性质/地主阶级性质资产阶级性质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扩张侵略道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知识扩展课堂小结彼得一世改革俄国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背景: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社会生活性质:沙皇领导的加强专制统治的改革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经济发展措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转换职业,可以获得一块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影响: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农奴制仍然残存,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课堂训练1. 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都向西方学习C.都让农奴获得自由D.都推动了俄国的发展D2.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指的是(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制度废除沙皇专制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强烈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贵族力最弱小无力对抗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