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
生物
※※※※※※
※※※※※※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只有一项最佳答策,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
题号
1
2
34
56
7
89
10
11
12
13
14
必※※※※※
答案
※※※※※※
题号16
171819202122232425
※※※※※※
※※※※※※
答案
※※※※※※
1.下列动物中,身体不是呈辐射对称的是:
※※※※※※
A.海胆
B.海蜇
C.海蒡
D.蛔虫
※※※※※※
2.右图阴影部分表示腔肠动物与肩形动物的共同特征,阴影部分可表示:
A.有口无肛门
B.背腹扁平
扁形


动物
动物
C.营寄生生活
D.身体呈辐射对称
3。学习了动物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蜗午不是牛”
“海
马不是马”“鳄鱼不是鱼”“沙蚕不是蚕”,它们分别属于:
A.软体动物哺乳动物两柄动物鱼类B.甲壳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鱼类


C.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环节动物
D.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浦乳动物
4.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软体动物:都有外套膜和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蜗牛、河蚌
B.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如青蛙、乌龟
C.
线虫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如华枝睾吸虫、蛲虫


D.
爬行动物: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用肺呼吸。如甲鱼、蜥蜴
5.
蝗虫比蚯蚓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
①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劲范围
②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③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④气门用于呼吸,能适应千旱的环境
A.②3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
在生物圈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它们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蛭属于环节动物,医学上可以利用提取的蛭素,生产抗血栓的药物
B.华枝整吸虫背腹扁平,有三个胚层,其中间寄主是钉螺
C墨鱼属于软体动物,退化的贝壳海螵蛸可人药
D.缢蛏柔软的身体表有外套膜,与贝壳的形成有关
※※※※※※
7.
一只青蛙一年可以吃掉1.5万只害虫,被称为“田园卫士”。下列关于青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后肢发达一支撑身体
※※※※※※
B.蚪发育成青蛙后,尾一直存在一保持身体平衡
※※※※※※
C.幼体生活在水里一用肺呼吸
※※※※※※
D.限后有鼓膜一感知声波
※※※※※※
8.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这是因为爬行动物具:
※※※※※※
※※兴※※※
①属于脊推动物②完全用肺呼吸③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
④生殖和发育过程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⑤属于变温动物
D.②③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八年级生物试卷第1页(共6页)2024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只有一项最佳答案。)
1-5 DACDC
6-10 BDCAB
11-15 DBDBC
16-20 DCABB
21-25 DACA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6道小题,共50分)
26.(每空2分,共10分)
(1)肺
(2)鳃
(3)1号
(4)鱼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鳃能将二氧化碳排出至水中,使BTB指示剂由蓝变黄
(5)毛细血管
27.(每空1分,共9分)
(1)有无脊柱
(2)体节
体表有外骨骼
(3)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有专门的游泳器官一鳍/身体两侧有侧线/体表有黏液
(4)鳃、肺和皮肤
变态发育
(5)胎生、哺乳
(6)AD
28.(每空1分,共7分)
(1)骨
肌腱
(2)由舒张到收缩
神经
有机物
(3)③
关节腔
29.(每空1分,共7分)
(1)鼠没有犬齿
(2)遗传物质
学习
(3)减少
(4)会
(5)遗传
环境
30.(每空1分,共9分)
(1)①
光合作用
(2)尾部和躯干部
节肢
1/一
E
(3)1/一
④⑤⑥
(4)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植物/生产者
物质循环
(2)迅速增加
(3)繁殖后代
分布范围
(4)危害
(5)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答全给2',不全给1',不全有错不给分)2024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 生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只有一项最佳答案,请填在下面答题栏中。)
1.下列动物中,身体不是呈辐射对称的是( )
A.海胆 B.海蜇 C.海葵 D.蛔虫
2.右图阴影部分表示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阴影部分可表示( )
A.有口无肛门 B.背腹扁平 C.营寄生生活 D.身体呈辐射对称
3.学习了动物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蜗牛不是牛”“海马不是马”“鳄鱼不是鱼”“沙蚕不是蚕”,它们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鱼类 B.甲壳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鱼类
C.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环节动物 D.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4.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软体动物:都有外套膜和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蜗牛、河蚌
B.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如青蛙、乌龟
C.线虫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如华枝睾吸虫、蛲虫
D.爬行动物: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用肺呼吸。如甲鱼、蜥蜴
5.蝗虫比蚯蚓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 )
①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动范围 ②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③蝗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④气门用于呼吸,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在生物圈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它们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蛭属于环节动物,医学上可以利用提取的蛭素,生产抗血栓的药物
B.华枝睾吸虫背腹扁平,有三个胚层,其中间寄主是钉螺
C.墨鱼属于软体动物,退化的贝壳海螵蛸可入药
D.缢蛏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与贝壳的形成有关
7.一只青蛙一年可以吃掉1.5万只害虫,被称为“田园卫士”。下列关于青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后肢发达——支撑身体
B.蝌蚪发育成青蛙后,尾一直存在——保持身体平衡
C.幼体生活在水里——用肺呼吸
D.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8.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这是因为爬行动物具( )
①属于脊椎动物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④生殖和发育过程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⑤属于变温动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9.《山海经》中记录了一种神鸟,名为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青鸟与其飞行相适应的特征有( )
①前肢变成翼 ②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 ③胸肌发达
④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 ⑤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⑥有气囊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10.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利于飞行。下列能表示鸟类呼吸系统的是( )
A. B. C. D.
1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的气囊中布满毛细血管,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B.蜥蜴体表覆盖鳞片,利于贴地迅速爬行
C.兔的门齿和犬齿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D.河蚌具有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器官
12.右图是关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③共同围成⑤ B.⑤内的滑液由④分泌
C.④内外的韧带使关节灵活 D.②使关节牢固
13.杂技节目《抖杠》令观众叹为观止,杂技演员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是( )
A.肌肉收缩牵动骨产生的 B.关节的活动带动四肢的活动完成的
C.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产生的 D.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产生的
14.一种无毒可食的动物在体型和体色上模拟另一种有毒不可食的动物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称为贝茨氏拟态。例如,副王蛱蝶模拟有毒的黑脉金斑蝶。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争斗行为
15.如图是科学家对涡虫行为的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涡虫在光照下伸长是先天性行为 B.②中涡虫被电击后收缩是先天性行为
C.③中涡虫伸长紧接收缩是学习行为 D.④中涡虫将表现为光照收缩的学习行为
16.不同的动物其学习能力有所不同。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乌龟 B.鼠妇 C.鲤鱼 D.猕猴
17.捕蝇草是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一种绿色植物,具有特殊的捕蝇叶(见下图),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进入捕蝇叶内部时,叶缘上的刺毛迅速交互咬合,随后捕蝇叶分泌的消化液将昆虫分解,获得氮、磷等元素。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A.捕蝇草与昆虫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 B.捕蝇草的刺毛结构有利于捕获昆虫
C.捕蝇草的生活方式只能自养 D.捕蝇草捕食昆虫有利于其适应环境
18.关于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实验,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用刚从受精卵里孵化出的菜青虫做实验
B.用1条菜青虫做实验能更快出结果
C.把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成汁涂抹在滤纸上的一组为实验组
D.该实验不需要设置重复组,也不需要计算各组的平均值
19.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实例描述正确的是( )
A.蚜虫吸吮植物汁液对植物有利 B.“蝗灾”会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
C.蝴蝶和蜜蜂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有害
20.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下列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
A.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 B.用粘蝇纸捕杀苍蝇
C.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虫 D.用杀螟杆菌防治三化螟
21.改善生态环境对恢复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平衡指的是( )
A.生产者的数量保持不变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相等
C.新生的和死亡的动植物数量相等 D.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22.研究发现,周氏啮小蜂在杀灭美国白蛾方面,与其他鸟类吃其蛹有所不同,它是在瞬间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
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3.田间施放某种性外激素可干扰害虫的繁殖,有关这种防治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了生物之间的通讯 B.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C.可以杀灭所有害虫 D.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24.下列仿生技术搭配有错误的是( )
A.红外线报警器——蝙蝠 B.冷光灯——萤火虫
C.直升飞机——蜻蜓 D.太空服——长颈鹿
25.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依赖的伙伴。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捕杀野生动物获取优质皮毛 B.植树造林,保护动物生存环境
C.麻雀会啄食粮食,应该严厉打击 D.鼠类危害人类生活,必须彻底消灭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道小题,共50分)
26.(10分)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呼吸的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A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保持湿润,原因是A的呼吸依靠______。
(2)观察B时,发现这类动物和鱼具有相同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3)观察C时,选择两只进行实验,将1号头浸入水中,将2号的胸腹部浸入水中,根据你学过的知识推测先死亡的是______号蝗虫。
(4)观察鱼时想探究它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的特性进行了图D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总结以上动物用于气体交换的器官都富含丰富的______。
27.(9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比较,发现A、E两种动物的身体都由许多______构成,但是动物E更适应干燥的陆地环境,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观察F的活体标本,会发现其有很多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二条即可)。
(4)动物C一生用来呼吸的器官有____________,在个体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5)动物D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保证了D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6)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______(填字母),恒定的体温可以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生活范围。
28.(7分)在2023年女篮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篮以73∶71战胜日本队,再次成为亚洲女篮顶级赛事的霸主,这也是中国女篮第12次获得亚洲杯冠军。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将图一的概念图补充完整:A是______,B是______。
(2)在完成图二所示从左到右的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__,投篮动作受______系统的协调和控制,所需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______的氧化分解。
(3)篮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容易出现膝关节损伤,可注射“人造关节滑液”——玻璃酸钠来缓解疼痛,该液体应当被注射入图三的[ ]______中。
29.(7分)鼠是大家熟悉的动物,又因它繁殖快、体型小、成本低等原因,在许多科学实验中常用来作为实验动物。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鼠主要以植物为食,而猫是鼠的天敌。比较二者的牙齿,判断图一A是鼠的头骨,依据是______。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意义是提高了摄食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这是一种本能,由体内的______控制;经过训练,小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______行为。
(3)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如图二所示),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错误”次数逐渐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4)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的这种走迷宫行为______(填“会”或“不会”)消退。
(5)小组探究时发现用不同的小鼠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一样,这种差别是______因素和______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0.(9分)“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或投放人工鱼礁,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海上放养,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是海洋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图一是青岛某海洋牧场部分海洋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二是牧场利用藻类捕获二氧化碳示意图,对海域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人工鱼礁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藻类能通过图二中的【 】______这一生理过程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此海洋牧场的稳定性较高,源于人工鱼礁投放后,吸引了较多的生物,其中的带鱼在水中通过______提供的动力,快速游动捕食鱿鱼;中华哲水蚤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图三为其背面图,由此你推测中华哲水蚤应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动物,它们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图一中黄鱼可以通过______条食物链来获取能量,以满足其运动的需要,其中黄鱼对应图二中的______(填字母)。
(3)图一中的生物间存在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共有______组。可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动物也能够通过图二所示的______(填序号)过程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胶州湾容纳了十余条河流的汇入,若大量排放污水必将会破坏海洋牧场的生态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动物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几年来,开江县大力助推“稻田十”水产养殖,发展“稻田+大闸蟹+小龙虾”“稻田+禽”“稻田+鱼+蛙”等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在靖安乡、甘棠镇已建成3.5万亩集美丽新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稻田十”田园综合体,采用“以渔养稻,以水养鱼,稻鱼共生”等生态养殖技术,实现了全程种养循环,并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印着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标签的“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正排队发往成都、重庆、西安等地。
材料二 蜜蜂在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身上沾满的花粉会掉落下来,从而帮助植物顺利传粉。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
材料三 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包括蚜总科下的所有成员,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寄生植物几乎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纲的所有的科,有些种类则以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木贼科植物为寄主,对野生植物及农作物的生长极具威胁。
(1)材料一中,小龙虾和大闸蟹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____为食,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然后再被生产者利用,说明小龙虾和大闸蟹在促进______方面发挥作用,降低了稻田养殖的生产成本。
(2)材料一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昆虫→青蛙,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大量捕杀青蛙,会导致害虫数量在短时间内______。
(3)材料二说明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有利于植物顺利地______,也能说明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______。
(4)材料三说明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______。
(5)根据以上材料,总结动物在生物圈中具有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 生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只有一项最佳答案。)
1—5DACDC 6—10BDCAB 11—15DBDBC
16—20DCABB 21—25DACA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6道小题,共50分)
26.(每空2分,共10分)(1)肺 (2)鳃 (3)1号
(4)鱼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鳃能将二氧化碳排出至水中,使BTB指示剂由蓝变黄
(5)毛细血管
27.(每空1分,共9分)(1)有无脊柱 (2)体节 体表有外骨骼
(3)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有专门的游泳器官一鳍/身体两侧有侧线/体表有黏液
(4)鳃、肺和皮肤 变态发育 (5)胎生、哺乳 (6)AD
28.(每空1分,共7分)(1)骨 肌腱(2)由舒张到收缩 神经 有机物 (3)③ 关节腔
29.(每空1分,共7分)(1)鼠没有犬齿 (2)遗传物质 学习 (3)减少 (4)会
(5)遗传 环境
30.(每空1分,共9分)(1)① 光合作用 (2)尾部和躯干部 节肢 1/一 (3)1/一 ④⑤⑥
(4)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1)植物/生产者 物质循环 (2)迅速增加
(3)繁殖后代 分布范围 (4)危害
(5)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答全给2′,不全给1′,不全有错不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