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练习(二)答案41-45CDBDC46-50DABCA51-55CBADC56-60DCACD61-65CBBBD66-70CBDCC71-75BCCCD76-80DBAAD83.(1)右(2)大光圈(3)[C]细(4)20084.(1)5(2)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3)4(4)鹰生物练习(二)答案41-45 CDBDC46-50 DABCA51-55 CBADC56-60 DCACD61-65 CBBBD66-70 CBDCC71-75 BCCCD76-80 DBAAD83.(1)右(2)大光圈(3)[C]细(4)20084.(1)5(2)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3)4(4)鹰地理生物练习(二)答题卡姓名: 班级: 考场: 座号:注 意 事 项 准 考 证 号0 0 0 0 0 0 0 0 01.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1 1 1 1 1 1 1 1 12. 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2 2 2 2 2 23. 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 3 3 3 3 34.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 45. 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5 5 56 6 6 6 6 6 6 6 67 7 7 7 7 7 7 7 78 8 8 8 8 8 8 8 8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9 9 9 9 9 9 9 9 9一、选择题(160分)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1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22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23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24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5 A B C D26 A B C D 31 A B C D 36 A B C D 41 A B C D 46 A B C D27 A B C D 32 A B C D 37 A B C D 42 A B C D 47 A B C D28 A B C D 33 A B C D 38 A B C D 43 A B C D 48 A B C D29 A B C D 34 A B C D 39 A B C D 44 A B C D 49 A B C D30 A B C D 35 A B C D 40 A B C D 45 A B C D 50 A B C D51 A B C D 56 A B C D 61 A B C D 66 A B C D 71 A B C D52 A B C D 57 A B C D 62 A B C D 67 A B C D 72 A B C D53 A B C D 58 A B C D 63 A B C D 68 A B C D 73 A B C D54 A B C D 59 A B C D 64 A B C D 69 A B C D 74 A B C D55 A B C D 60 A B C D 65 A B C D 70 A B C D 75 A B C D76 A B C D77 A B C D78 A B C D79 A B C D80 A B C D二、填空题(40分)81.(1)( , ) (2) (3) 第1页(共2页){#{QQABbYAAggiAABJAAQgCQQnSCEMQkgGACSgOQAAEMAABSRNABAA=}#}反 面 答 题 卡 , 请 保 持 字 迹 清 晰82.(1)① ② (2) (3) (4) 83.(1) (2) (3)[ ] (4) 84.(1) (2) 和 (3) (4) 第2页(共2页){#{QQABbYAAggiAABJAAQgCQQnSCEMQkgGACSgOQAAEMAABSRNABAA=}#}生物练习(二)试卷满分:100 分 测试时长:40 分钟欢迎同学们参加本次测试!请同学认真作答,发挥水平,预祝你取得好成绩!第Ⅰ卷(客观题)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分,共 80分)4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月季、蘑菇、扫地机器人 B.电脑病毒、小狗、小草C.苔藓、珊瑚虫、小麦种子 D.蝴蝶、小鸟、钟乳石4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反映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43.下表为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相关修改建议正确的是( )组别 鼠妇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甲组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25℃ 适宜乙组 纸盒右半侧 20 只 阴暗 35℃ 适宜A.甲、乙组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B.甲、乙组温度都应保持 25℃C.甲、乙组鼠妇的数量可以不相同 D.甲、乙组湿度可以不同44.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钱三强 D.袁隆平45.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研究人类对生物的利用与保护B.研究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C.研究所有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D.研究所有生物的生命现象4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的实验时,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1{#{QQABbYAAggiAABJAAQgCQQnSCEMQkgGACSgOQAAEMAABSRNABAA=}#}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到与假设相反的结论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一致C.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D.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47.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装入等量的肉汤并煮沸,一段时间后,甲肉汤变质,乙肉汤没有变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弯管与直管B.甲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C.此实验证明空气中有细菌,使肉汤变质D.实验中两个烧瓶的规格相同,装入的肉汤也完全一样,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48.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的形态,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A.保护色、保护色、警戒色 B.保护色、警戒色、拟态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 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49.下列显微镜操作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A. B.C. D.50.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 4个镜头,甲、乙无螺纹,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少的细胞( )A.乙和丙 B.乙和丁C.甲和丙 D.甲和丁2{#{QQABbYAAggiAABJAAQgCQQnSCEMQkgGACSgOQAAEMAABSRNABAA=}#}51.如果房间里的光线较强,在使用显微镜时,应该选用( )A.较小光圈、凹面镜 B.较大光圈、凹面镜C.较小光圈、平面镜 D.较大光圈、平面镜52.用显微镜观察写有“abc”二字的玻片,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图像应该是( )A. B. C. D.53.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如何移动装片( )A. 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54.右图是生态系统组成概念图,其中①、②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环境、动物B.空气和水、人C.消费者、环境D.非生物成分、消费者55.“沙暖睡鸳鸯”,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 )A.水 B.空气 C.温度 D.阳光56.在高山草甸中,影响草生活的生态因素有( )①阳光 ②藏原羚 ③水分 ④土壤 ⑤赤狐 ⑥空气A.①②⑤⑥ B.②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57.“田鼠吃土蜂幼虫”体现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合作 C.捕食 D.寄生58.蜂蝇是节肢动物门食蚜蝇科的一种动物,它在外形上颇似雄性蜜蜂,可以有效地吓退入侵者,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影响生物59.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莲藕的茎和叶柄内有相通的气腔C.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 D.南极企鹅的羽毛密,皮下脂肪厚6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3{#{QQABbYAAggiAABJAAQgCQQnSCEMQkgGACSgOQAAEMAABSRNABAA=}#}A.黄河中的鲤鱼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青嶂山林区61.为了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同学们在学校不同环境中多次测量后获得下表所示平均值。据表分析,不合理的是( )时间 裸地湿度(%) 草地湿度(%) 灌丛湿度(%)早晨 45.6 60.7 78.9中午 29.5 49.6 61.3晚上 35.2 55.9 73.5A.不同环境中,中午的湿度均为最低值B.单位空间中灌丛的植物种类更丰富,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的作用更明显C.实验应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D.适当绿化有助于增加校园的空气湿度62.塔宾曲霉菌能分解塑料这种难降解的复杂有机物,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63.某森林公园中有大片松树林,松树林中生活着松毛虫、灰喜鹊等动物,灰喜鹊以松毛虫为食,松毛虫以松树的叶子为食。某年松树林中发生虫灾,灰喜鹊大量捕食松毛虫,使虫灾得到了控制,松树林又变得茂盛起来。这一实例说明该生态系统(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B.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D.必将维持永恒不变的状态64.下列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65.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生物圈内,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4{#{QQABbYAAggiAABJAAQgCQQnSCEMQkgGACSgOQAAEMAABSRNABAA=}#}6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红(落花)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67.蓝细菌依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腐食者68.下列是正确的食物链是( )A.昆虫→鼠→蛇→鹰→狐狸 B.阳光→青草→鼠→蛇→人C.刺猬→蛇→鼠→小麦 D.玉米→鼠→蛇→刺猬69.图 l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 )A.①→④→①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岩石圈71.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空气、水和食物等。下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72.当你没吃早饭,上课饥肠辘辘,全身无力的时候,你正缺少能量,人类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地球 B.植物 C.太阳 D.食物73.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B.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C.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甲D.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5{#{QQABbYAAggiAABJAAQgCQQnSCEMQkgGACSgOQAAEMAABSRNABAA=}#}据图回答 74~77题。74. 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条数是( )A.2条 B.3条C.4条 D.5条75.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包括的环节数是( )A.2个 B.3个C.4个 D.5个76. 此食物网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A.水生植物 B.鱼C.鹭 D.太阳77.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进入该湿地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A.水生植物 B.鹭 C.鱼 D.虾78.汞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汞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汞含量情况如表所示,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 甲 乙 丙 丁贡的相对含量 0.04 600 0.49 61.00A.甲→丙→丁→乙 B.丁→乙→丙→甲C.乙→丙→丁→甲 D.甲→乙→丙→丁79.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它们体内某一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该食物链能量最终来源于乙C.甲和乙是生产者,丁是消费者D.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80.下列哪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A.镜湖 B.蔬菜大棚C.西林郭勒草原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6{#{QQABbYAAggiAABJAAQgCQQnSCEMQkgGACSgOQAAEMAABSRNABAA=}#}第Ⅱ卷(主观题)二、综合题(每空 2分,共 20分)83.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其中 1~5表示操作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写字母,“[ ]”后面的“______”上写名称)(1)步骤 3的操作是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使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2)完成步骤 4后视野会变暗,可以使用凹面镜和 使视野变亮。(3)步骤 5的操作中,可以调节[ ]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4)该显微镜能将细胞放大的最大倍数是 倍。84.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到湿地公园研学旅行,利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对该公园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图一表示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7{#{QQABbYAAggiAABJAAQgCQQnSCEMQkgGACSgOQAAEMAABSRNABAA=}#}(1)图一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2)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 和 。(3)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有 个环节。(4)图二中的“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8{#{QQABbYAAggiAABJAAQgCQQnSCEMQkgGACSgOQAAEMAABSRNABAA=}#}生物练习(二)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时长:40分钟欢迎同学们参加本次测试!请同学认真作答,发挥水平,预祝你取得好成绩!第Ⅰ卷(客观题)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80分)4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月季、蘑菇、扫地机器人 B.电脑病毒、小狗、小草C.苔藓、珊瑚虫、小麦种子 D.蝴蝶、小鸟、钟乳石4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反映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43.下表为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相关修改建议正确的是( )组别 鼠妇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甲组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25℃ 适宜乙组 纸盒右半侧 20 只 阴暗 35℃ 适宜A.甲、乙组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B.甲、乙组温度都应保持25℃C.甲、乙组鼠妇的数量可以不相同 D.甲、乙组湿度可以不同44.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钱三强 D.袁隆平45.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研究人类对生物的利用与保护B.研究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C.研究所有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D.研究所有生物的生命现象4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的实验时,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到与假设相反的结论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一致C.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D.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47.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装入等量的肉汤并煮沸,一段时间后,甲肉汤变质,乙肉汤没有变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弯管与直管B.甲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C.此实验证明空气中有细菌,使肉汤变质D.实验中两个烧瓶的规格相同,装入的肉汤也完全一样,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48.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的形态,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A.保护色、保护色、警戒色 B.保护色、警戒色、拟态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 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49.下列显微镜操作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A. B.C. D.50.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无螺纹,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少的细胞( )A.乙和丙 B.乙和丁C.甲和丙 D.甲和丁51.如果房间里的光线较强,在使用显微镜时,应该选用( )A.较小光圈、凹面镜 B.较大光圈、凹面镜C.较小光圈、平面镜 D.较大光圈、平面镜52.用显微镜观察写有“abc”二字的玻片,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图像应该是( )A. B. C. D.53.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如何移动装片( )A. 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54.右图是生态系统组成概念图,其中①、②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环境、动物B.空气和水、人C.消费者、环境D.非生物成分、消费者55.“沙暖睡鸳鸯”,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 )A.水 B.空气 C.温度 D.阳光56.在高山草甸中,影响草生活的生态因素有( )①阳光 ②藏原羚 ③水分 ④土壤 ⑤赤狐 ⑥空气A.①②⑤⑥ B.②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57.“田鼠吃土蜂幼虫”体现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合作 C.捕食 D.寄生58.蜂蝇是节肢动物门食蚜蝇科的一种动物,它在外形上颇似雄性蜜蜂,可以有效地吓退入侵者,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影响生物59.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莲藕的茎和叶柄内有相通的气腔C.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 D.南极企鹅的羽毛密,皮下脂肪厚6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青嶂山林区61.为了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同学们在学校不同环境中多次测量后获得下表所示平均值。据表分析,不合理的是( )时间 裸地湿度(%) 草地湿度(%) 灌丛湿度(%)早晨 45.6 60.7 78.9中午 29.5 49.6 61.3晚上 35.2 55.9 73.5A.不同环境中,中午的湿度均为最低值B.单位空间中灌丛的植物种类更丰富,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的作用更明显C.实验应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D.适当绿化有助于增加校园的空气湿度62.塔宾曲霉菌能分解塑料这种难降解的复杂有机物,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63.某森林公园中有大片松树林,松树林中生活着松毛虫、灰喜鹊等动物,灰喜鹊以松毛虫为食,松毛虫以松树的叶子为食。某年松树林中发生虫灾,灰喜鹊大量捕食松毛虫,使虫灾得到了控制,松树林又变得茂盛起来。这一实例说明该生态系统(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B.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D.必将维持永恒不变的状态64.下列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65.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生物圈内,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6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红(落花)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67.蓝细菌依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腐食者68.下列是正确的食物链是( )A.昆虫→鼠→蛇→鹰→狐狸 B.阳光→青草→鼠→蛇→人C.刺猬→蛇→鼠→小麦 D.玉米→鼠→蛇→刺猬69.图l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 )①→④→①①→②→④①→②→③①→②→③→④7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岩石圈71.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空气、水和食物等。下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72.当你没吃早饭,上课饥肠辘辘,全身无力的时候,你正缺少能量,人类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地球 B.植物 C.太阳 D.食物73.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B.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C.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甲D.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据图回答74~77题。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条数是( )A.2条 B.3条C.4条 D.5条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包括的环节数是( )A.2个 B.3个C.4个 D.5个此食物网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A.水生植物 B.鱼C.鹭 D.太阳77.某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进入该湿地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水生植物 B.鹭 C.鱼 D.虾78.汞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汞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汞含量情况如表所示,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 甲 乙 丙 丁贡的相对含量 0.04 600 0.49 61.00A.甲→丙→丁→乙 B.丁→乙→丙→甲C.乙→丙→丁→甲 D.甲→乙→丙→丁79.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它们体内某一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该食物链能量最终来源于乙C.甲和乙是生产者,丁是消费者D.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80.下列哪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A.镜湖 B.蔬菜大棚C.西林郭勒草原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第Ⅱ卷(主观题)综合题(每空2分,共20分)83.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其中1~5表示操作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写字母,“[ ]”后面的“______”上写名称) (1)步骤3的操作是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使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2)完成步骤4后视野会变暗,可以使用凹面镜和 使视野变亮。(3)步骤5的操作中,可以调节[ ]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4)该显微镜能将细胞放大的最大倍数是 倍。84.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到湿地公园研学旅行,利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对该公园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图一表示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2)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 和 。(3)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有 个环节。(4)图二中的“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生物练习(二)答题卡.pdf 生物练习(二).docx 生物练习(二).pdf 生物练习(二)答案.docx 生物练习(二)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