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杰米扬·别德内依国外的武装干涉国内的反革命叛乱不怕牺牲与英勇献身的精神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新课导入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新课标: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1.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时空观念)2.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及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史料实证)3.熟悉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与弊端。(历史解释)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唯物史观)5.了解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家国情怀)学习目标一、新经济政策知识回顾战时共产主义【教材研读】阅读课本P42的相关史实及下面材料,概括“战时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随着内战结束,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加上多年的战争,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民反抗的情绪日益严重。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全球通史》1917—1920年苏俄征收粮食量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影响:①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不满,社会矛盾加剧。②战争严重破坏了俄国经济,经济异常困难。一、新经济政策1.背 景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一、新经济政策2.内 容【探究学习】对比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比较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 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肯定市场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一、新经济政策3.影 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二、苏联的工业化1.苏联的成立时间:19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国徽列宁历史功绩:一个政党(布尔什维克)一个国家(苏联)一个主义(列宁主义)一大政策(新经济政策)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简称“苏联”)二、苏联的工业化2.苏联工业化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苏联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一)背景【任务一】根据材料,简述斯大林接手后的苏联,面临的问题。二、苏联的工业化2.苏联工业化(二)举措1928年—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西伯利亚铁路通车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大型钢铁厂苏联军事工业化第聂伯河水电站莫斯科地下铁竣工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二、苏联的工业化(三)结果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所占地位二、苏联的工业化(四)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进行材料1: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钢(万吨) 430 1830 326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材料2:在经济上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摘编自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任务二】根据材料,概括工业化有何特点?【任务三】如何看待“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二、苏联的工业化积极: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消极: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1927 年年底至 1928 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三、农业集体化1.概 况【教材研读】阅读课本P49,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背 景目 的时 间措 施1927 年年底至 1928 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20 世纪 30 年代初。①消灭富农运动。②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③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三、农业集体化2.影 响材料1: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它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另外,集体农业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上卷》材料2:苏联学者估计,集体化时期遭到迫害的有500万— 1000万人。1932-1933年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的大饥荒使300万—400万人饿死。政府忽视农民的物质利……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积极影响:解决了粮食问题,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消极影响: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四、苏联模式2.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国家性质: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监督。私有制→公有制1.背景:社会经济和阶级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3.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上:单一的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4.影响:四、苏联模式材料1: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了核武器。”行业 增长/倍 年均增长速度%重工业 18.4 21.2轻工业 6.2 4.1农业 0.26 1.5跛脚巨人——苏联材料2:积极: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1917年11月十月革命1922年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列宁斯大林1547年伊凡四世称沙皇1917年3月二月革命俄国时空素养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四、苏联模式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探究学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列宁与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 四、苏联模式项目 列宁 斯大林政策工业农业影响特点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制定和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把小体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课堂小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巩固新生政权消极:引发经济、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落后农业国变强大工业国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化建设苏联模式1. 1921 年春,列宁基于现实的考虑,决定利用资本主义的形式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这里的“现实”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集体农庄损害农民利益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D.苏联已经转变为工业国C衔接中考2. 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C衔接中考3. 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具体措施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B.征收粮食税C.实行农业集体化D.限制农产品产量B衔接中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斯大林.mp4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