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 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一 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1.政治认同: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和外交理念,理解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意义,增强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理解新型国际关系,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观、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世界意识。
1.识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四项内容)
2.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3.掌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五个要求)
4.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情境导入
贫困
战乱
恐怖主义
难民危机
贸易保护
金融危机
环境污染
强权政治
冷战思维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情境导入
     面对世界之问,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问题导引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是什么?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要求(内涵)是什么?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内容(措施)有哪些?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重要性)何在?
5.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知讲解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经济全球化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社会信息化
地球村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新知讲解
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金融危机
战争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生态环境恶化
网络攻击
新知讲解
③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面对动荡不安的大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习近平
和平发展
携手合作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才能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新知讲解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措施
(1)5个坚持的目标要求(内涵)
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政治)
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
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
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
⑤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
新知讲解
(2)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措施)
①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②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③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④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⑤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新知讲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小结)
领 域 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主要内容) 实现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政治上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新知讲解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重要性)
 (1)对中国: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
 (2)对世界: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P49
新知讲解
为什么(原因)
必要性: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③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意义: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小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什么(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怎么办(要求)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合作探究
 材料一:铁路和港口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见证。中欧班列线路运送货物覆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援建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一条条辐射开去的航线能抵达地中海沿岸国家39个重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升至全球第三十六位。
  材料二: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也是自由贸易原则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协定,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是怎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积极行动的?
新知讲解
(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坚持对外开放)
  (2)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国际合作)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新知讲解
“四种形象”:
  一是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二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
  三是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四是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3)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塑大国形象)
新知讲解
共同命运——中国方案
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
我们欢迎世界各国都加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来,一起规划,一起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努力,携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课堂小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措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国家形象
1.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向各方发出共同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的全球文明倡议。这一讲话意味着( )
①政党通常有明确的思想主张
②人类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政党有崇高的政治目标
④人类找到了应对各种挑战的策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A
课堂练习
2.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就是动员更多资源,拉紧互联互通纽带,释放增长动力,实现市场对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共同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这说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 )
①共享发展机遇,实现合作共赢
②维护世界和平,减少战乱冲突
③消除利益分歧,促进世界和平
④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3.长期以来,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倡导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不懈努力。这说明,中国( )
①努力促进共同发展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③自觉践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④注重向世界展示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4.当前,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气候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不仅主动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还积极帮助其他国家加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呼吁更多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说明中国( )
①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发展新动力
②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
③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④坚持同舟共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5.全人类面对严峻挑战,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面对上述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 (  )
①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②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③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维护国际安全
④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共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6.(2018·全国卷Ⅰ)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就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以及政党的责任和作用达成广泛共识,发表了《北京倡议》。对话会的成功举办(  )
①开辟了政党交流合作消除国家间利益分歧的新路径
②汇聚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③打造了各国政党互学互鉴共建国际新秩序的新平台
④推动了政党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课堂练习
7.(2018·全国卷Ⅱ)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 500多名代表参会,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形成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270多项具体成果,中国成功举行高峰论坛(  )
①强化了以和平发展为特征的结盟伙伴关系
②标志着以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③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展示了多极化趋势下共同发展的新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8.(2020年天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不断加入对落后国家的发展援助,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中,中国没有缺席,也决不会缺席。这表明( )
A. 中国积极践行人类的命运共同体理念
B. 合作与竞争是国际关系最重要的形式
C. 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决定力量
D. 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A
课堂练习
9.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生物多样性的智慧。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请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做法的意义。
                            
提示:①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利于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②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能够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堂练习
10.病毒无须护照,感染没有国界,病毒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积极践行者。我们在战“疫”过程中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举措抗击疫情,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强有力的防控举措既控制了疫情在中国境内扩散,也阻止了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自身付出很大代价,为世界赢得了时间。
(1)你如何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课堂练习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①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和发展我国的国家利益。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有利于各主权国家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课堂练习
11.(2020年全国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
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毫不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
2020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并发表《携手抗议 共克时艰》讲话,倡议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课堂练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全球疫情防控,事关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