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锡北片 2024 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一历史 2024 年 11 月
(考试时间:60 分钟 分值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4 分)
1.从距今大约 200 万年到大约 1 万年期间,是中国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考古
学者通过对这一时期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中国大
地上人类的( )
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
2.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人类学取得的突出成就之一便是建立起了从直立
人,经早期智人再到晚期智人的完整序列。如图所示为距今 70 万至 20 万年的
古人类复原头像,此古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大约在距今五万年左右,人类的体质由早期智人发展到晚期智人阶段。其中,
北京山顶洞人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晚期智人遗址之一。在学习中,同学们要了解
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最可信的证据是( )
A.神话传说 B.考古化石 C.文学作品 D.影像记录
4.距今约 1 万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明和发展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
标志。通过考古可以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出现在( )
A.中国 B.西亚 C.非洲 D.中美洲
5.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无论是粮食种植还是居住的房屋样式都有很大不同。造
第 1 页 共 7 页
{#{QQABDYCEoggIABAAAQhCUQXgCkCQkgEACagOAAAEIAABCRFABAA=}#}
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6.据考古发现,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
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
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
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
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7.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 5800 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
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
区为核心的格局。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 )
A.一枝独秀 B.多元一体 C.一脉相承 D.丰富多彩
8.梁启超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
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知,华夏民族
形成的特点是( )
A.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B.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D.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9.“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传曾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
战于涿鹿之野。”与炎帝共同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 B.唐尧 C.虞舜 D.夏禹
10.由夏到商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辅之以兄终弟及。这一王位继承制
度被称为(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1.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西周古代青铜器利簋为我们还原了商朝灭亡的历史
真相。一场大战成为压垮商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商纣王军事战略失误使周武王
能一战灭商。这场大战是( )
A.阪泉之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第 2 页 共 7 页
{#{QQABDYCEoggIABAAAQhCUQXgCkCQkgEACagOAAAEIAABCRFABAA=}#}
12.西周王朝用鼎制度中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这体现了西
周( )
A.国家腐败严重 B.经济发展不均
C.社会等级森严 D.周王论功行赏
13.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如鲁都曲阜,秦都雍城其规模不
小于周王都城洛阳,这体现了( )
A.王室衰微 B.政权林立 C.沉迷享乐 D.政治腐败
14.《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
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
发生在(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15.《三字经》中这样描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七雄”中
地处最南边的是( )
A.齐 B.楚 C.秦 D.燕
16.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个诸侯。经过近 300 年的征战;战国
初年,仅剩十几个,以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较强。这表明战国时
期( )
A.分封制逐步瓦解 B.社会经济发展
C.各国变法改革 D.统一趋势增强
1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得益于
( )
A.商鞅变法的实施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秦朝统一的完成
18.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9.文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
代文字是( )
第 3 页 共 7 页
{#{QQABDYCEoggIABAAAQhCUQXgCkCQkgEACagOAAAEIAABCRFABAA=}#}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0.“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一年间完成了无影无踪的
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
体。”与歌词描述相符的史实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C.推行改革,巩固统治 D.以农为本,让利于民
21.“秦朝在中央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
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
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由此可知,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根本目的是
( )
A.提高效率 B.加强皇权
C.控制思想 D.扩大疆域
22.琅琊刻石是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
书文字……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该文物( )
A.见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 B.体现了楷书艺术的成熟
C.记载了巩固统一的措施 D.反映了农民战争的影响
23.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
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暴政与严刑峻法 B.分封制的实行
C.集权制度的确立 D.疆域过于辽阔
24.“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
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上述材料反映的历
史事件是( )
A.农民起义 B.秦的统一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25题 8分,26题 9分,27 题 9 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4 页 共 7 页
{#{QQABDYCEoggIABAAAQhCUQXgCkCQkgEACagOAAAEIAABCRFABAA=}#}
图 1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图 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材料二
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农业的发生和初步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
资源,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文化的进步……此时的社会,氏族公社制度已经走
向繁荣。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贮藏在
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
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
——罗伯特 J.布雷伍德《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人和河姆渡人获取食物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原始农业发展的影响。(4 分)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之间有何关系?(2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
第 5 页 共 7 页
{#{QQABDYCEoggIABAAAQhCUQXgCkCQkgEACagOAAAEIAABCRFABAA=}#}
材料二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耼,郜雍曹滕,
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左传》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继承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3 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封建亲戚”的目的是什么?(2 分)
(3)材料三体现了秦朝哪些政治制度?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4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第 6 页 共 7 页
{#{QQABDYCEoggIABAAAQhCUQXgCkCQkgEACagOAAAEIAABCRFABAA=}#}
老子 C
道家
庄子 顺应自然;保持独立人格
A 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 “仁”;以德治国
儒家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写出春秋战国的时间段?(写出对应字母符号即可)(2 分)
(2)据材料二完成表格中 ABC 内容(3 分)
(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结合材料说明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
败了?(4 分)
第 7 页 共 7 页
{#{QQABDYCEoggIABAAAQhCUQXgCkCQkgEACagOAAAEIAABCRFABAA=}#}锡北片 2024 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4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A A A B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D B D B B A B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B C A 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5 题 8 分,26 题 9 分,27 题 9 分)
25.(1)方式:北京人是狩猎(采集)(1 分)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原始农业)(1 分)
(2)影响:农业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1 分)使氏族公社制度已经走向繁 荣;(1 分)让人们过上定居生活(1 分);促进了非农业的工艺(手工业) 发展。(1 分)
(3)关系:农业生产促进社会进步(1 分),社会进步带动农业生产。(1 分) (言之有理即可)
26.(1)制度:禅让制。(1 分)
条件:德才兼备(1 分),以品德为第一标准。(1 分)
(2)制度:分封制。(1 分)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统治/拱卫周王室(1 分) (3)制度:皇帝制(1 分),三公九卿制(1 分),郡县制(1 分)。
图中①:丞相。(1 分)
27.(1)符号:D(1 分) E (1 分)
(2)表格内容:A: 墨家;(1 分)B: 孔子;(1 分)C:“道”/“无为而治”(写一点 即得分);(1 分)
(3)内容:废井田,开阡陌(1 分);奖励耕织。(1 分)
成功了(1 分)因为商鞅变法使百姓富足,社会稳定,得到百姓的认可。(1 分)锡北片 2024 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一历史 2024 年 11 月 (考试时间:60 分钟 分值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4 分)
1 .从距今大约 200 万年到大约 1 万年期间,是中国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考古 学者通过对这一时期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中国大 地上人类的( )
A . 进化过程 B . 农耕生活 C . 王朝更迭 D . 政权并立
2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人类学取得的突出成就之一便是建立起了从直立 人,经早期智人再到晚期智人的完整序列。如图所示为距今 70 万至 20 万年的 古人类复原头像,此古人类应该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原始居民
3 .大约在距今五万年左右,人类的体质由早期智人发展到晚期智人阶段。其中, 北京山顶洞人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晚期智人遗址之一。在学习中,同学们要了解 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最可信的证据是( )
A . 神话传说 B . 考古化石 C . 文学作品 D . 影像记录
4 .距今约 1 万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明和发展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 标志。通过考古可以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出现在 ( )
A . 中国 B . 西亚 C . 非洲 D . 中美洲
5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无论是粮食种植还是居住的房屋样式都有很大不同。造
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 地理环境 B . 生活习惯 C . 生产工具 D . 文明程度
6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 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 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
A . 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B . 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
C . 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 . 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7 .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 5800 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
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 区为核心的格局。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 )
A .一枝独秀 B .多元一体 C .一脉相承 D .丰富多彩
8 .梁启超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 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知,华夏民族 形成的特点是( )
A .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B .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 .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D .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9.“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传曾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 战于涿鹿之野。”与炎帝共同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 黄帝 B . 唐尧 C . 虞舜 D . 夏禹
10 .由夏到商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辅之以兄终弟及。这一王位继承制 度被称为( )
A . 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11 .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西周古代青铜器利簋为我们还原了商朝灭亡的历史 真相。一场大战成为压垮商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商纣王军事战略失误使周武王 能一战灭商。这场大战是( )
A . 阪泉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涿鹿之战 D . 牧野之战
12 .西周王朝用鼎制度中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这体现了西 周( )
A .国家腐败严重 B .经济发展不均
C .社会等级森严 D .周王论功行赏
13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如鲁都曲阜,秦都雍城其规模不 小于周王都城洛阳,这体现了( )
A . 王室衰微 B . 政权林立 C . 沉迷享乐 D . 政治腐败
14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 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 发生在( )
A . 夏朝时期 B . 商朝时期 C . 西周时期 D . 春秋时期
15 .《三字经》中这样描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七雄”中 地处最南边的是( )
A . 齐 B . 楚 C . 秦 D . 燕
16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个诸侯。经过近 300 年的征战;战国 初年,仅剩十几个,以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较强。这表明战国时 期( )
A . 分封制逐步瓦解 B . 社会经济发展
C . 各国变法改革 D . 统一趋势增强
1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得益于 ( )
A . 商鞅变法的实施 B . 都江堰的修建
C . 铁犁牛耕的推广 D . 秦朝统一的完成
18 .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19 .文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 代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20.“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一年间完成了无影无踪的 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 体。”与歌词描述相符的史实是( )
A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C . 推行改革,巩固统治 D . 以农为本,让利于民
21.“秦朝在中央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 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 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由此可知,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根本目的是
( )
A . 提高效率 B . 加强皇权
C . 控制思想 D . 扩大疆域
22 .琅琊刻石是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 书文字……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该文物( )
A . 见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 B . 体现了楷书艺术的成熟
C . 记载了巩固统一的措施 D . 反映了农民战争的影响
23 .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 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 . 暴政与严刑峻法 B . 分封制的实行
C . 集权制度的确立 D . 疆域过于辽阔
24.“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 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上述材料反映的历 史事件是( )
A . 农民起义 B . 秦的统一 C . 商鞅变法 D . 百家争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5 题 8 分,26 题 9 分,27 题 9 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图 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材料二
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农业的发生和初步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 资源,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文化的进步……此时的社会,氏族公社制度已经走 向繁荣。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贮藏在 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 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
——罗伯特 J.布雷伍德《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人和河姆渡人获取食物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原始农业发展的影响。(4 分)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之间有何关系?(2 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
材料二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耼,郜雍曹滕, 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左传》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继承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3 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封建亲戚”的目的是什么?(2 分)
(3)材料三体现了秦朝哪些政治制度?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4 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道家 老子 C
庄子 顺应自然;保持独立人格
A 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儒家 B “仁”;以德治国
孟子 “仁政”“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汉书 ·食货志》
(1)据材料一写出春秋战国的时间段?(写出对应字母符号即可)(2 分)
(2)据材料二完成表格中 ABC 内容(3 分)
(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结合材料说明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 败了?(4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