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课标解读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分布图、地形图、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说出山脉、地形区和阶梯分界线名称,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2.通过阅读地形面积比例图、地形图和北纬36°剖面图归纳出地形和地势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讨论地势、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山区开发产生的利与弊,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难点:1.辨别山脉的走向。2.地形地势特征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视频欣赏:播放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大型旅游节目《北纬30°中国行》宣传片,让学生欣赏祖国大好河山。问题引领:摄制组从舟山群岛出发,沿北纬30°一路西行,地势有何变化?沿途都经过哪些地形区?需要穿越哪些主要山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地形和地势。(设计意图:学生们观看生动、活泼的视频资料,不仅可以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进而激发学生研究新知的兴趣。)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进入学习新知状态。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 引导归纳地形特征一、走进名山川学生活动一: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先找出主要山脉并说出其名称;然后按不同走向将山脉分类;最后引导学生将近似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总结山脉在地形分布中的“骨架”作用。(1)慧眼识图:学生对照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分布图找出山脉,并说出山脉名称。(2)合作探究:学生可以根据方向判断或对照图例来分析山脉的走向,并根据走向将山脉归类。走向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一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主要山脉(3)巩固与展示:在学案空白图中填写山脉名称,记住它们的位置,然后上台展示,指图说出山脉名称。(4)观察与发现:把近似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接,体会山脉在构成地形“骨架”中的作用。问题引领:1.你能在图中找出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吗?2.按照走向的不同,我国的主要山脉大体可以分为几类?各类都包括哪些山脉?3.将近似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观察后你会发现什么?归纳结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 。(设计意图:学生先读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分布图来熟悉我国的主要山脉,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对山脉归类,最后记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上台展示,不仅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更能通过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自身学习的信心。)教学评价:学生观图仔细,读图找山脉活跃,填写山脉位置和名称准确,小组合作讨论深入,动手描图积极认真,能根据问题积极思考,会根据内容归纳结论。二、辨析地形区学生活动二:学生先在图中找出主要地形区,通过填注名称、设计图例的方式来巩固与运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某些山脉两侧地形区的不同,找出这些山脉与其两侧的地形区,通过同桌互助、上台展示等练习方式来加以巩固。(1)慧眼识图:指图并说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观看这些地形区景观图片、卫星图片,感性认识每一种地形区的特点。(2)巩固与运用:①在空白地图中适当位置填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②设计图例,画出我国最高的大高原和最大的盆地。(个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3)观察与发现:根据学生自己填写的中国地形图,将山脉两侧地形 ①区的名称填写在表中。②(4)同桌互助:画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假设A、B是不同山脉,说出其两侧不同地形区的名称。(5)自我展示:指图说出山脉及两侧地形区的名称。问题引领:1.你能找出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盆地和平原吗?能看着各地形区的图片说出它们的地表特征吗?2.有些山脉的两侧地形区不同(教师以天山为例讲解示范),你能找出这些山脉并说出两侧的地形区吗?(设计意图: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主要地形区,可以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填注、设计图例、同桌互助及上台展示可以巩固知识的落实,引导学生观察山脉两侧不同地形区,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价:学生能在图中找到这些主要的地形区并说出其名称,在空白图中填写地形区,位置准确,无错别字,能自己发现某些山脉两侧分布着不同的地形区。三、归纳地形特征学生活动三:先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得出地形类型多样的结论;然后通过学习山区与山地的区别,得出“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1)归纳结论:总结我国地形特征-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畅所欲言:山区开发的优势是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等;不足是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小、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等。(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观点)1.我国有哪几种地形?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哪种?山区与山地有何区别?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如何合理开发山区,实现山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得出结论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正确评价开发山区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对不利条件的忧患意识,防止山地灾害的发生,树立因地制宜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教学评价: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图文资料得出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正确结论,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区开发的利与弊,其中对于山地与山区的区别,教师需要讲解。教学环节三:图释导学 引导归纳地势特征学生活动四:观察中国地形分布图,通过了解地势与地形的区别来引入本环节。先让学生读中国地形分布图,说出我国地表高低起伏很大,会根据颜色的不同,明显区分东、中、西三部分,得出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然后分析北纬36°地形剖面图得出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教学反思本节充分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上的地形分布图、山脉分布图、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景观图、卫星图和其他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并运用各类地图的技能以及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分类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框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