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地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练习用时60分钟。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练习卷上。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图1),回答1-2题。图11.包含月球及嫦娥六号和地球的最低等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月球上不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有( )A.与太阳距离太远 B.没有稳定的太阳光照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图2为我国新疆和田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景观,读图回答3-4题。图23.该地建设大型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技术先进,能源需求量大 B.资金雄厚,能源供应短缺C.太阳能丰富,土地储备充足 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B.为生物生长、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和动力C.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信 D.造成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2024年初科学家预测:2024年是太阳黑子“大年”,1月至10月之间可能出现太阳黑子活动极大期,即达到本周期的峰值,最大太阳黑子数为137至173之间。据此回答5-6题。5.太阳黑子出现的位置是(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6.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A.太阳活动的周期变长 B.太阳表面的温度会大幅度升高C.太阳耀斑的强度增强 D.到达地球的光热资源瞬时增多北京时间2024年1月23日2时0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41.26°N,78.63°E)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2千米。图3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图3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8.图中地震波( )A.横波在通过莫霍界面后消失 B.纵波在地核中传播速度最快C.在地壳,横波比纵波的传播速度快 D.在地幔,横波与纵波传播速度加快图4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回答9-11题。图49.关于图4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C.丁、乙、丙、甲 D.乙、丁、丙、甲10.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A.孢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11.追溯古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依据是( )A.化石种类及特点 B.海陆分布及变化C.生物分布及演化 D.地层层理及顺序2016年12月22日,我国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其运行轨道距地表约712千米,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图5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图512.从发射至运行轨道,碳卫星穿过的大气层特点是( )A.①层水汽和杂质的含量最少 B.②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C.③层有臭氧层使气温升高 D.④层大气密度和气压最高13.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生物 B.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C.提供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使大气增温图6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7为天津市2024年连续两天的天气变化图。读图回答14-16题。图6 图714.图6中( )A.①为太阳辐射 B.②为大气吸收 C.③为大气逆辐射 D.④为地面辐射15.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云层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16.图7中10月1日比9月30日温差大,是因为图6中(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图8是“北京怀柔区雁栖湖景观图”,图9示意“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读图回答17-18题。图8 图917.图9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 )A.地表物质不同 B.人为原因差异 C.地势起伏不同 D.太阳辐射不同图10为我国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9-20题。图1019.甲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20.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第Ⅱ卷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11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11(1)写出地球的外部圈层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6分)(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______。(2分)(3)简述图中各圈层之间的关系。(2分)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图12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及景观示意图。图12(1)甲、乙、丙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6分)(2)乙、丙两处地貌景观有一定差异,分布位置不同:乙分布于______,丙分布于______;沉积物颗粒粗细不同;乙沉积物颗粒______,丙沉积物颗粒______。(8分)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图13为“水循环示意图”,图14为“黄河下游景观图”。图13 图14(1)用箭头正确标注图13中A、B、C所示的水循环环节方向,并写出对应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6分)(2)图14中河流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填名称),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4分)(3)针对图13中D环节,提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2分)(4)简述水循环地理意义。(4分)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A 2.C 3.C 4.B 5.B 6.C 7.A 8.D 9.B 10.D11.A 12.B 13.D 14.A 15.C 16.D 17.D 18.A 19.C 20.B二、综合题(40分)21.(10分)(1)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6分)(2)软流层(2分)(3)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是上下平行分布的;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是互相渗透的。(任意一点得2分)22.(14分)(1)峡谷 冲积扇 三角洲(6分)(2)山口 河流入海口 粗 细(8分)23.(16分)(1)箭头略(3分) 下渗 水汽输送 蒸发(3分)(2)地表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4分)(3)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任意一点得2分)(4)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任意两点得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