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2.下列有关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b时,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地球公转到a时,地球离太阳最近
C.地球公转到c~d时,公转速度先减慢后加快
D.地球公转到d~a时,日地距离一直变大
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读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4.一架飞机从R点往东直线飞行,如果一段时间后正好落在T点,则在飞行中应调整航向( )
A.向左 B.向右 C.向上 D.向下
为了研究太阳视运动特点,四位中学生在北半球夏半年某日的①②③④四地分别观测了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了太阳高度曲线图(下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6.为了接受更多的光照,①处的住宅门窗应朝向( )
A.北 B.南 C.东 D.西
我国某地某日北京时间03:36日出,19:10日落。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可能位于( )
A.黑龙江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台湾省 D.云南省
8.该日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将军庙戈壁滩中的木化石群,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硅化木遗址。硅化木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深埋地下后,木质成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等矿物替换,发生石化作用而成的树木化石。硅化木因其质地细腻、坚硬、且保留了木质结构和纹理,而成为制作山石盆景、装饰工艺品、首饰的绝佳材料。下面左图为将军庙戈壁滩中的硅化木,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硅化木所属的岩石类型与石化作用对应的地质作用为右图中的( )
A.甲和① B.乙和② C.丙和③ D.丁和④
10.将军庙戈壁滩中的木化石群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地壳断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固结成岩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侵蚀搬运
C.变质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D.地壳下沉—沉积填埋—变质作用—风化剥蚀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1~12题。
11.甲地的构造地貌为( )
A.背斜 B.向斜 C.背斜山 D.向斜山
12.乙处发育沟谷的成因是( )
A.向斜谷地,地表水汇聚 B.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
C.岩层下陷,地势较低洼 D.背斜顶部,张力作用显著
交错浅滩亦称“坏滩”,是指上、下深槽交错的浅滩。常出现在河身较宽、边滩比较发育的微弯河段,或弯曲半径很小的弯道间的短过渡段。上深槽的末端伸入下边滩,形成尖潭;下深槽的上端插入上边滩,形成沱口。下图为某河床交错浅滩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河身较宽、弯曲半径很小的河段容易发育交错浅滩,原因是该河段( )
A.搬运泥沙多,下蚀作用强烈 B.沉积作用显著,侧蚀作用弱
C.搬运泥沙多,侧蚀作用强烈 D.沉积作用显著,下蚀作用弱
14.在枯水期,交错浅滩河段常形成强烈的横向漫滩水流,严重碍航。由此可知( )
A.下边滩水流受阻,导致尖潭水面较高B.沱口水深较小,与尖潭水面的比降较小
C.漫滩水流冲刷强烈,使浅滩面积减小D.水位变化对该河道的冲淤变化影响不大
阿尔及利亚附近多发育树枝状的海底峡谷(下图),峡谷内的水流快速向下冲刷,在大陆坡坡脚沉积。读图,完成15~16题。
15.阿尔及利亚的海底峡谷众多,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接近板块边界 B.入海径流多 C.构造裂隙众多 D.大陆架狭窄
16.可能破坏海底峡谷形态的有( )
①地震 ②崩塌 ③海啸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右图以某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大小虚线圈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8时。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图示半球为______(填“南”或“北”)半球,自转方向呈______(填“顺”或“逆”)时针。此日,该半球极圈内出现______(填“极昼”或“极夜”)。(6分)
(2)甲点经度为______,若甲点为12时,则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度是______,若甲点为18时,乙点为______时。(6分)
(3)若此时一物体沿地表水平方向由甲向乙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其运动方向可能会偏于______(填“南侧”或“北侧”)。若物体由甲向乙运动,耗时14小时,则到达乙地附近时,乙地时间为______日______时。(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喀尔里克山地处天山东段,发育多级阶梯面。目前,喀尔里克山内外力作用复杂,其地表形态仍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下图示意喀尔里克山多级阶梯面发育过程。
(1)判断喀尔里克山的构造类型。(3分)
(2)分析喀尔里克山多级阶梯面的形成过程。(6分)
(3)任选一种情形,阐述喀尔里克山地表形态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6分)
情形①:原有的内力作用继续保持 情形②:内力作用大幅减弱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金沙江在流经云南石鼓镇后,流向由东南突然转向东北,形成巨大的V字形河道,俗称“长江第一湾”。下面图甲为金沙江河段地质构造简图,图乙为金沙江虎跳峡景观图片,图丙为石鼓镇至龙蟠乡河段河流阶地示意图。
图甲 图乙 图丙
(1)据图甲,说明图示金沙江段地质构造特点。(4分)
(2)简述虎跳峡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6分)
(3)推测石鼓镇至龙蟠乡河段河流阶地湖相沉积层形成的原因。(9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 根据公转方向判断该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可知,图a太阳直射南半球,故a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依次后推b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c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d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2.C 地球公转到a~b时,中间经过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快),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地球公转到a时,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而地球离太阳最近为1月初;地球公转到c~d时,中间经过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慢),公转速度先减慢后加快;地球公转到d~a时,地球越来越接近近日点,日地距离变小。
3.A 由于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南半球)、向北(北半球)递减,图中显示,图示区域的自转线速度向南递减,因此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670km/h,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447km/h,图示区域的自转线速度介于赤道与30°纬线之间,因此当地纬度应在0°~30°之间,即位于低纬度。
4.B 据上题分析可知,R、T位于南半球低纬度某纬线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移,要使飞机从R点往东直线飞行正好落在T点,在飞行中应往右调整航向。
5.B ②地的太阳高度一直不变,应是北极点,纬度最高;③有极昼现象,位于北极圈以内;④昼夜平分,在赤道,纬度最低;①是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没有极夜现象,纬度小于极圈度数。
6.A ①处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住宅门窗应朝向北。
7.A 根据材料中日出日落时间可得出,当地昼长为15小时34分钟,则当地日出时间为4:13,日落时间为19:47,说明该地纬度高于北京,经度在北京以东,该地最有可能为黑龙江。
8.B 该日昼长夜短,最可能为北半球夏至日前后。
9.D 根据材料可知,硅化木是深埋地下树木发生成分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因此石化作用为变质作用,硅化木属于变质岩。分析右图可知,甲由沉积物形成,故甲为沉积岩,①表示外力作用;乙对应的箭头“三进一出”,说明三类岩石都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岩浆只能直接形成岩浆岩,故乙为岩浆,②为重熔再生;由此可知,丙为岩浆岩,③为冷却凝固;丁为变质岩,其形成的作用④为变质作用。
10.D 根据材料可知,地质历史时期,此地为生长森林的陆地;由于地壳下沉,大量森林被深埋至地下,经过含有二氧化硅的水在高温、高压下使树干发生变质硅化作用;后期在地壳抬升过程中,上覆表层被外力风化剥蚀,因此硅化木出露戈壁地表。
11.C 读图可知,在水平方向上看,甲地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属于背斜构造;甲地地势高于周边地区,因此构造地貌为背斜山地。
12.B 读图可知,乙地岩层发生断裂,且两侧岩层位置出现错动、位移,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沟谷。
13.B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交错浅滩是河道两岸交错出现的边滩,属于流水堆积的地貌。河身较宽的河段,水流平缓,水位较浅,因此流水沉积作用显著;河道弯曲半径很小,不能形成弯曲河道(曲流)的凹岸侵蚀作用,有利于两岸边滩的发展。
14.A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流经上深槽的河水,受到下边滩(4)的阻挡,使尖潭(1)水面较高;下深槽的上端插入上边滩(3)形成沱口(2),因其水流阻力较小,水深较大,形成上、下深槽间较大的横比降,因此产生横向漫滩水流;横向漫滩水流呈扇形扩散漫流入下深槽,因此其对浅滩的冲刷能力较弱,不能减小浅滩面积;河流进入汛期,该河道水位上涨,侵蚀能力增强,边滩面积减小,因此水位变化对该河道的冲淤变化影响大。
15.B 由图可知,该地入海径流数量少、流程短,且海底峡谷与入海径流相隔大陆架,说明入海径流对海底峡谷影响不大;接近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抬升,落差增大,利于峡谷发育;裂隙易被侵蚀发育峡谷;大陆架狭窄,大陆坡坡度大,利于峡谷发育。
16.A 地震可以瞬间改变海底地形形态,①正确;大陆坡陡峭,多崩塌堵塞峡谷,②正确;海啸和风暴潮的能量难以到达海水深处,主要影响表面,③④错误。
17.(1)南 顺 极夜(每空2分,共6分) (2)150°E 30°W 22(每空2分,共6分)
(3)北侧 22 4(每空2分,共6分)
18.(1)地垒。(3分)
(2)地层断裂,中部相对抬升;(2分)高处受外力风化、侵蚀导致夷平;(2分)间歇性多次抬升、夷平,形成多级阶梯面。(2分)
(3)情形①:继续发生断裂抬升,将形成更多级阶梯面;(2分)每一级阶梯面的空间变小(变窄);(2分)山地总体高度抬升。(2分)[或情形②:长期遭到外力风化、侵蚀,阶梯面转折部位变平缓;(2分)部分阶梯面被侵蚀(不再明显);(2分)山体总体高度降低。(2分)]
19.(1)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4分)
(2)区域地壳抬升;(3分)河流下切侵蚀。(3分)
(3)该河段地形起伏大,地质结构复杂,岩层多裂隙,岩石破碎;(3分)下游雪山冰川挟带砂石向河谷运动形成滑坡、泥石流堰塞坝,河水下泄受阻,形成堰塞湖;(3分)水流减慢,挟带的泥沙沉积在河床,形成湖相沉积层。(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